"
“你就住在这儿?”
“在爸爸家。”
在爸爸家?他摇摇头。他的购物车里装着罐头、饼干,还有许多瓶酒。他装作在车里整理什么,无非是免得让她看出他那副激动的样子。
他听说岳父死了,但没有勇气去参加葬礼。那是在刚刚分居以后,他没有勇气去向这个女人表示礼节性的同情,因为恰恰在一个星期以前,他轻蔑的称她是“母牛”。他说什么来着?“你是条没心肝的母牛!”其实她一点儿也不像母牛,而是个苗条女
“你呢?”她依然挂着笑容问。
她还是那么俏丽。
“我在附近这儿有个套间。”他没有去参加老人的葬礼,他做对了。第一次见面是这个样子,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超级市场不拘礼节的见面,这样更好。可天都这么晚了,她在这儿干什么呢?
“你总是深更半夜买东西?”
“老天,”他想,“她会把我的回话当作讽刺吧?”这恰恰是他们夫妇的一件麻烦事,他从来不知道她会怎么样理解他所说的话,就因为这个,他竟然叫她“母牛”。这个侮辱性的词毫无疑问地说明他轻视她。
“不是,不是,是跟几个朋友在家里聚会,决定做点儿吃的,可家里什么也没有。”
“真是巧极了!我也有客来访,来买点喝的、肉饼什么的。”
“竟有这么巧的事!”
她刚说的那几个朋友,是他们俩在一起时的什么人吗?是经常见的那几个人吗?他可是再也没有见过他们。她向来比他善于交际。不过谁知道是不是男朋友呢?她是个漂亮、苗条的女人,当然可能有情人,这条母牛。
她呢,也在想:他厌恶凑热闹,厌恶走亲访友。在他看来,所谓消遣就是到爸爸家里玩纸牌。可现在竟然请朋友到家做客了。也许是女朋友吧?不管怎么说,他还算年轻……大概是让女朋友呆在房间,他来买东西了。怪不得正买进口葡萄酒呢,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他思量,她不想我。她家里高朋满座。看见她时我有点慌乱,她大概觉察到了,以为我怀念着她。我可不会让她称心如意,不,小姐。
“我存的酒快喝完了,总有客人来。”他说。
“我们家也是接连有聚会。”
“过去你就一向喜欢搞聚会。”
“你可不喜欢。”
“人都在变,是不是?改变自己的习惯……”
“当然。”
“如果你再和我一起生活,会认不出我来的。”
她依然笑容可掬的说:“愿上帝饶了我吧。”
六年期间他们相亲相爱。一个离开一个,两人谁也不能活。朋友们说,这两人,如果有谁死了,另一个就会自杀。可朋友们不知道,他们一直受到误解的威胁。他们相爱,但互不理解。好像是爱情有更强大的力量,代替了理解。他说的话她能理解,可他什么也不愿意说。两人一块儿走到收款台。他没有主动提出为她付账,反正她招待朋友用的是他转给她的抚恤金。他想问问她母亲怎么样;她呢,想问他感觉如何,尿酸的毛病又犯过没有。两个人刚要同时开口说话,却又笑了,接着便什么也没有再说就分手了。
回到家里,她听见妈妈躺在床上嘟哝,说她一定得改改那套半夜三更买东西的习惯,应该交朋友,做点事,不要老是哀叹失去了丈夫。她一言不发,收好买回的东西就睡了。
他回到房间,打开一盒肉饼、饼干包和一瓶葡萄牙的葡萄酒,孤零零地吃着,喝着,一直呆到有了睡意,便躺下了。
睡着前她想道,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睡着前他想道,这条母牛。
1.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以“邂逅”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文中画线语句从技巧、内容、作用三方面简要赏析。
睡着前她想道,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睡着前他想道,这条母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加以概括。并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小说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他”心口不一,吝啬小气;“她”苗条俏丽,却缺乏细腻温柔的性情。
B.“他”和“她”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分居后的生活状况,如对对方热切关心而外表故作冷漠。
C.“人都在变,是不是?”一年的分居生活使男女主人公的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
D.爱情的消失使“他”和“她”分道扬镳,猜疑使“他”和“她”破镜难圆。
E.莱辛认为,艺术美在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从情节安排看,本文完美地实践了这一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