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
真是不怕一万,只怕
余同年②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③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④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⑤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⑥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⑦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廷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注】①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②同年: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③扳(pān)留:挽留。扳,通通“攀”。④增重:增荣。⑤尸祝:古代掌管祭祀的人。此处活用为动词,祭祀。浮图:指寺院。老子之宫:指道观。⑥惓惓(quánquán):同“拳拳”,诚挚,这里指思念不忘。⑦韩魏公:即韩琦。北宋名相,曾在黄州居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治:管理
B.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忍:舍得
C.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宜:便宜
D.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被:遭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尚有西子之遗迹/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B.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C.君于吴之山川/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D.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B.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I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C.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D.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大爷,没崴了脚吧?没闪了腰吧?”在强有力的手与臂的护送下,我被扶出了桥洞,又走了十来米,在路灯下,我看清了紧贴着我的人,是一个精壮的赤膊男子。他见我无大碍,松开手臂,站开。我才发现,他还有个同伴,比他矮,身体单薄些,年龄应该略大些,与我目光相对时,微笑着问:“把我们当坏人了吧?”
误会当然马上消除,我连连道谢,又埋怨:“这桥洞真怪,一直不安灯。”年龄大些的就说:“大爷就住附近吧?既然常从这桥洞走,就该记着带个手电筒。”扶过我的壮汉则说:“他不安灯,你们就总忍着?为什么不投诉?不去告他们?”
这话让我马上想起他手臂上的刺青,不禁笑了:“咦,你那刺在身上的是什么字?怎么你要自己忍,不让我忍?”一来二去的,我们竟话语投机,双方都想多聊聊。
我告诉他们,其实可以不必马上回家,而且下次会从天桥上过去,也很安全,如果他们也不忙睡觉,无妨到那边小餐馆坐坐,一起喝点啤酒。没想到壮汉说,他已经五年不喝任何酒了。我灵机一动,就建议:“要不,到那边肯德基店里坐坐,喝点饮料,再聊一阵?”他们都朝肯德基那边望,脸上的表情很微妙。年龄大点的就说:“我们的人没进那里头的。”我说:“我也很少进。一起去坐坐有何不可?”我坚持,他们服从,于是一起坐进了肯德基。我去买来三杯可乐,看见壮汉已经套上了一件红色的T恤,小了起码一号,把他的胸肌箍得暴突,那恤衫上印着一家陶瓷厂的名称与地址电话,估计是作为福利分发的。他们分别拿出十元钱给我,我推开:“说好了我请,再啰嗦就是不尊重老人。”
他们是那边街上正建造着体积庞大的商用楼的河南民工。壮汉姓邓,年龄大些的姓张,他们说算是工程队里辈分大的,其实一个才临近四十,一个才四十出头。说起打工的日子,他们说:“平平淡淡,就是睡觉、吃饭、干活……再吃饭、睡觉、干活……晚上到街上转一圈,就算文娱生活吧……年关前结算工资,带回家去。”那为什么往身上刺“忍”字?邓师傅把另一只胳膊显示给我,那上头刺着两个并排的字:“爱恨。”字是五年前他自己刺上去的,先用墨水写好,再用针尖密密地扎。那时候外出打工常领不足甚至领不到工资,他领头干过好多事,他轻描淡写,我想象丰富。总之,最激烈的一次,他酒后发威,没领到欠薪,却进了拘留所。“那几年可不平淡。现在的平淡,是努力争取来的。”现在听来平淡得也不错:工资不拖,还有保险,伙食绝对管饱,每月最多可以预支出150元零花钱,年底回家或工程结束时,能有较为满意的收获,家里的旧房翻盖成了新房,儿子闺女都供得起他们上高中。邓师傅说现在想把两边胳膊上的刺青都去掉,张师傅就说:“那没办法了。也算文物吧。”
我想细问他们究竟怎么争取到自己权益的,但天实在已经很晚,大家都该休息了。他们送我过了天桥,才回工区。我想起邓师傅问我为什么能忍耐那桥洞无灯的状态直到如今的几句话,不禁茫然。(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
1.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分别指出民工邓师傅手臂上所刺“爱”“恨”“忍”三个字在文中内容上的体现及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小说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概括该篇小说塑造了农民工怎样的形象?本文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校尉。(阻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