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夜受法,人尽不知/受:给予。
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去:离开。
C.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宗:派别。
D.见迟即渐,见疾即顿/疾:快速。
2.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便传顿法及衣②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B.①法以心传心②为之斗斛以量之
C.①世人尽传南能北秀②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D
科学家表示,这种被毁断裂特征叫“柱状节理”,这是首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被发现。那么什么是柱状节理?我们知道耸立在海边的所有岩石群统称为丛石。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能使人感觉到天的神秘。其实,组成丛石的岩石在地形学上相当于柱状节理,即熔岩冷凝时收缩形成很好的节理(缝)。比如,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节理比较规则。冷却过程中熔岩的表面通常收缩形成一些中心点,连接这些点的线中央又形成向两侧各成直角的缝。收缩的中心点如果分布均匀,各个方向的缝相结合构成六角形的形态。而且这些缝(节理)如果发育比较理想,那么它把熔岩分离成无数个六角形的石柱。这样的节理就叫柱状节理。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
米拉卓说,这种石柱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HiRISE照相机正好具备清晰拍摄这种石柱的能力,如果照相机以正确的方向对准这些石柱,就能清晰地拍到它们。”当陨坑形成时,其壁上的岩石就会向后倾斜,指向天空,从而可以容易辨认出来。
在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米拉卓表示,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节理表明火星熔岩是被洪水周期性淹没导致熔岩快速冷却形成的。他们估计此洪水泛滥的周期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相比之下,在地球上,柱状节理普遍存在。比如,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中就有。这为研究火星上的柱状节理提供了一个参照。
表明火星地面曾被洪水淹没过的其他地质特征还包括一些峡谷,模型研究表明一些地区至少被淹没过一万年。科学家称,火星凯希谷曾遭遇过不同规模的洪水冲袭。一些来势凶猛的洪水甚至可能淹没了谷地的最高处,而小洪水只在河道中奔腾下泻,并不断使河床加深。
1.根据文章内容,给“柱状节理”下一个定义。
“柱状节理”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一句中加粗的“大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属于柱状节理一项是( )
A.耸立在海边的,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
B.地球上,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
C.火星上,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规则的缝。
D.火星上,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的节理。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地面。
B.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
C.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发现这种石柱似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D.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这种柱状节理是火星独有的地理地貌。
3.下列语句中分句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C.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D.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祖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害怕别人加害慧能,所以选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密传授《金刚经》。
B.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宣布慧能是自己的传人,为六祖;同时告诫他本门的秘笈是“以心传心”,要引导弟子们自悟。
C.弘忍传授完《金刚经》后,身体十分虚弱,已经到了气如悬丝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本门的法器,他要求慧能赶快离开佛堂。
D.“南能北秀”都属于弘忍一派,因传人有南北分别,所以这样说。神秀大师处北方,故称“北秀”;慧能居南方,故称“南能”。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