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文章的第第二自然段都是举例,请说说这两段举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6分)
答: "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黄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所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傍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土,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按图与经皆不载 按:依照
B.淮人为讳其嫌名 讳:避忌
C.奇木异草与此石称 称:号称
D.亭负城而近 负:依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其难徙,故得独存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曰
B.①而乃能知爱赏奇异②当乃立者公子扶苏
C.①惜其可爱而弃也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遂立于亭之南北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开篇点题,交代石的处所和环境,溪旁住的人常常把石作为神灵祭祀,突出了石的奇异。
B.文章第三段叙述作者探寻菱溪石,并从刘金后代那里找到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将其立在亭子的南北两侧。
C.作者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对菱溪石的客观描写上,而是以“人物之废兴”来挖掘作品的深刻的思想意蕴。
D.篇末作者把巨石搬至丰乐亭边,“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这反映出作者与民同乐的坦荡胸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奇之土,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