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
遥游》)
(2)(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7)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8)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9)( ),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10)( )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11)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
(1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13)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15)是故( ),( ) ,( ),( ),如是而已。(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作为一个诗人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做了帝王家的史官,又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他们择死与择生”的崇高意义。
(1)屈原择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3)他们择死与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