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模拟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
1.“中国名片”中航天、军事、天文等领域的发展世界瞩目,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嫦娥五号”返回器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
C.“中国天眼”的“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金属材料
D.“歼-35”飞机上大量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质子和中子通过静电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B.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可以表示为:
C.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
D.AlCl3是含共价键的强电解质
3.14C 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 14N 可使它转变为 14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C 和 14N 互为同位素
B.14C 与 C60 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人体内,由于新陈代谢作用也存在 14C
D.当 14 g 核素 14N 完全被轰击时,吸收中子()的质量约为 6.02×1023 g
4.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碳酸钠溶液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氢氟酸通常保存在塑料瓶中
B.甲烷燃烧能提供能量是因为甲烷的能量高
C.、可用于制造氢弹,是核反应堆的原料
D.所有过渡元素的单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的分子结构模型: B.的电子式:
C. 18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D.次氯酸的结构式:H -Cl -O
6.中国人自古就有泡药酒的习惯,将中药材浸泡在白酒中经过一段时间,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饮用。泡药酒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
A.萃取 B.分液 C.蒸馏 D.结晶
7.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 ΔH<0,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 18O2,经足够长的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8O只存在于O2中 B.18O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某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66 D.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2
8.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草木灰中钾元素的存在 B.用于分离I2和固体 C.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 D.实验室中保存液溴
9.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中Pt电极为负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电极的反应式为
D.电极附近的pH减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Cl溶于水能电离出H+、Cl-,所以HCl是离子化合物
B.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既破坏了离子键,也破坏了共价键
C.He、CO2和CH4都是由分子构成,它们中都存在共价键
D.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容量瓶使用前必须干燥,否则将引起误差
B.萃取时缓慢振摇分液漏斗几次后须将分液漏斗正立放置,然后打开上口玻璃塞放气
C.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然后再进行实验
D.蒸馏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12.饱和氯水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不包括( )
A.分子间作用力 B.非极性键 C.极性键 D.离子键
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简单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可以化合成盐,仅Y、Z、R处于同周期,Y的原子序数是Q的原子序数的,Y与R形成的化合物可与Q的单质反应生成Y的单质(黑色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R>Q
B.X与Y或R可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D.R与Q组成的化合物常用作工业上制取Q单质的原料
14.下列有关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与热水反应,并滴入酚酞溶液,可以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B.依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能判断氧和氟的非金属性强弱
C.依据制取钾的反应,可以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钾强
D.依据反应,可以说明的非金属性比强
15.工业合成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的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该反应正向进行放热),673 K 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的n(N2)不同
D.其他条件不变,在773 K条件下反应至t1时刻,
n(H2)比图中d点的值小
16.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其能量变化及微观历程如图所示(*表示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催化剂表面只存在断裂,不存在形成
B. 图2中②→③的过程吸收能量
C. 图2中③→④的过程可表示为
D. 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不会改变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
17.某同学按图1所示装置,探究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热效应,测得烧杯中溶液温度随加入a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a可能是NaOH溶液
B. x、y两点对应的溶液中,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比不变
C. 由图2可知该反应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往y点对应溶液中加入Fe粉,有气泡产生
18.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
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用图乙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旋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19. 海带灰富含以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从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提高①中的反应速率,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B. ②中的萃取剂CCl4,可用苯或酒精代替
C. ②中分液时应先将CCl4层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关闭活塞,再将水层从上口倒出
D. ③中使用反萃取,得到的上层溶液为紫色
20.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0min之间, pH =2和 PH= 7时 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 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 20-25min之间, pH =10时 R 的平均降解速率
为 0.04mol·L-1·min-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副族元素已省略),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⑤、⑥、⑦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为 (写出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写出该氢氧化物与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⑥、⑦、⑨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 (用“>”连接离子符号)。
(5)用电子表示③的单质与⑦的单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6)⑧的氢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周期表中位于斜对角线(左上与右下)的两种元素性质十分相似,称为对角线法则。如锂与镁、铍与铝等,其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可参照对角线法则进行认识。
i.锂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电子式是 ,同时生成微量的 、C。(写化学式)
ii.下列关于铍的判断正确的是
A.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2O3 B.Be(OH)2可溶于水
C.BeCl2是离子化合物 D.Be(OH)2具有两性
22.工业上从海水中大规模提取单质溴的常用方法如下:
(1)写出步骤②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中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为 ,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 。
(2)步骤⑤中若以SO2吸收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⑤中若以足量Na2CO3溶液作吸收剂,产物为NaBr、NaBrO3和NaHCO3当3mol Br2被吸收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吸收液再加入稀硫酸酸化可得到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步骤①的目的是避免Cl2与碱性海水反应 b.步骤③利用了Br2的挥发性
c.步骤④加NaBr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溴的产率 d.获得产品溴的方法是过滤
(5)实验室用CCl4提取溴水中溴单质的操作叫做萃取分液,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 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②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③ 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
④ 分液漏斗下面导管紧贴烧杯内壁,旋开活塞,用烧杯接受溶液
⑤ 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颈部的玻璃塞是否漏水
23.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一段时间后,
①当杠杆为导体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当杠杆为绝缘体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相同”或“不相同”)。
(2)铁、铜、铝是生活中使用广泛的金属,FeCl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电极材料为 (填元素符号),正极反应式为 。
(3)科学家利用下图所示电池装置可以将CO2转化为气体燃料CO。
①该装置工作时,N电极为 (填“正极”或“负极)。
②外电路中,电子流向为 (填“M→N”或“N→M”)。
③理论上生成1molO2的同时,流经导线的电子有 mol。
(4)以KOH为电解质,以CO为燃料的电池,负极电极式为 。
24..在密闭容器内,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5 6
(1)下图中表示的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2)800℃,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是 。
(3)用表示从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4)能使该反应的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C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加入少量 D.选择高效催化剂
(5)下列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①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保持不变
⑤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某甲醛气体探测仪利用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对甲醛含量进行检测,电池结构如图所示。
(6)探测仪工作时,电子从 (选填“”或“”)极流出,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7)如果在外电路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则检测出标准状况下甲醛的体积为 。
25.某化学小组欲测定KClO3溶液与NaHSO3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10 mL 0.1 mol/LKClO3溶液和10 mL 0.3 mol/L NaHSO3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该反应在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Cl-)= 。
(3)某同学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ⅰ.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测定c(Cl-)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一步探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具体情况见下表。
方案 假设 实验操作
1 _____ 向烧杯中加入10 mL 0.1 mol/LKClO3溶液和10 mL 0.3 mol/L NaHSO3溶液,测量反应体系温度的变化。
2 反应生成的Cl-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使反应加快。 取10 mL 0.1 mol/LKClO3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_____,再加入10 mL 0.3 mol/L NaHSO3溶液。
3 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分别向标号为①②的两只烧杯中加入10 mL 0.1 mol/LKClO3溶液;向烧杯①中加入1 mL水,向烧杯②中加入1 mL0.2 mol/L盐酸;然后分别向这两只烧杯中加入10 mL 0.3 mol/L NaHSO3溶液。
①方案1中的假设为 。
②补全方案2中的实验操作: 。
③除方案1、2、3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 。
④在已知方案1的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某同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认为方案3中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 。
ⅱ.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
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模拟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模拟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
1.D 2.D 3.C 4.B 5.C 6.A 7.C 8. C 9. C 10. B
11.C 12.D 13.D 14.C 15.A 16.A 17.D 18.B 19. C 20.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 (1) 第三周期VIA族 (2)HClO4
(3) Al
(4)S2->Cl->K+
(5)
(6)NaH+H2O= NaOH+H2
(7) Li3N D
22. (1) Cl、Br在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Cl
Br,非金属性Cl>Br,导致氧化性
(2)
(3) 5
(4)ab (5) ⑤①③④②
23.(1) Cu球下降,Fe球上升 不相同
(2)2Fe3+ + Cu= 2Fe2+ + Cu2+ Cu Fe3++e-= Fe2+
(3) 正极 M→N 4
(4) CO-2e-+4OH-=CO32-+2H2O
24.(1)b (2) (3) (4)BD
(5)③⑤ (6) b (7)5.6
25. (1)+3=Cl-+3+3H+
(2)0.0025 mol/(L·min)
(3) ①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②NaCl(或KCl)
③生成的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④将l mL水改为l mL 0.2 mol/LNaCl溶液
⑤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