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九年级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
2.全卷共两道大题,共6页,总分50分。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答题纸上的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第一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二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如需改动,先在原来的答案上划—横线,然后在旁边空位处重新写。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修正带和刮纸刀。
4.答题卡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可供利用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Fe-56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扫地 B. 生火 C. 摘菜 D. 提水
2.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 B. 大豆油 C. 蔗糖 D. 冰块
3.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潮汐能 B. 电能 C. 地热能 D. 生物质能
4. 有一种中间有凸起小囊区的创可贴(如图),使用时按贴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和一种物质被挤破混合,使温度降低,能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该物质是
A. B. C. D.
5. 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 空气质量指数越大表明空气质量越好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
7. 在以下方法中,既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又能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方法是
A.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CO
B. 将燃着的木条插人充满CO 的集气瓶内,火焰熄灭
C. 将CO 气体倒入天平左盘的烧杯内,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
D. 将CO 气体倒入装有阶梯式蜡烛的烧杯,位置最低的蜡烛火焰先熄灭
8.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油锅起火了可以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B. 发现家中燃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并立即拨打119报警
C. 观察到家中燃气灶燃烧火焰为黄色、锅底发黑时,可调大进风口
D. 填写档案最好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9.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到50℃,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乙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 从20℃到50℃,A溶液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C. 图2中20℃时,A和B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当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使用蒸发结晶方法提纯A
10. 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为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亮氨酸属于化合物
B. 亮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C.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 亮氨酸中C、H、N、O各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I.氧气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反应原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注意事项∶用装置A和装置B制取氧气,为确保装置不漏气,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集满氧气后,为防止水倒吸,应先________(填“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3)气体收集∶用装置C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的性质;检验氧气集满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
(4)性质验证∶将装置A中产生的氧气通向D中红热的木炭,木炭燃烧变旺,说明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
II.配制溶液
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50g这种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5)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
(6)如图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7)把1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 g。
(8)配制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A. 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B. 用于溶解氯化钠烧杯中有少量水
C.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9)相同条件下,有的同学尝试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模拟选种,发现与使用16%的氯化钠溶液相比,漂浮在溶液表面的种子数量________(填“变多”或“变少”)。
12. 生产、生活中会应用到广泛的金属材料。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从多方面了解。
I.金属的性质
(1)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会留下划痕,说明铝合金比铝硬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
(4)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以留下红色痕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金属的冶炼
(5)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现将某铁合金(只含铁和碳)8.7g放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溶液,则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6)《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的场景∶“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①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从而提高炉温。
②“点铅勾锡”是炼锡的关键步骤,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
III.金属的活动性
(7)为探究Fe、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选项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铜、锌、氯化亚铁溶液
B. 铁、氯化锌溶液、氯化铜溶液
C. 铜、氯化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
(8)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锌粉和铁粉的混合固体中,反应前后相关微粒的数量如下表所示。分析可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微粒 Zn Fe Cu Cu2+ Zn2+
反应前数量(6.02×个) 100 100 0 100 0
反应后数量(6.02×个) 20 100 80 20 80
IV.金属资源的保护
(9)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寻找金属代用品
B. 任意开采金属矿物
C.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生物质能是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属可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比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现代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有∶将秸秆粉碎、添加乳酸菌发酵,即可做成牲畜饲料;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经粉碎、厌氧发酵即可生产沼气;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为原料,经无害化处理、发酵腐熟就可制成有机肥料;秸秆经粉碎、水解、糖化发酵、蒸馏等过程,可获得燃料酒精。
目前,生物质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它燃烧后灰渣极少,且燃烧后的灰烬是品位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是一种清洁能源。生物柴油是生物质燃料的一种,但在其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甘油(C3H8O3)产生的环境污染制约了其产业发展,处理方法之一为光催化重整法。该方法是在常温常压和太阳光的驱动下,利用催化剂处理甘油产生氢气。二氧化钛(TiO2)由于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已成为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时,几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如图所示。
(1)生物质的优点有________。
(2)酒精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充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则消耗酒精的质量为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现代有效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有________种。每种方式都涉及到的一个化学变化过程是________。
(4)下列有关生物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质能虽然储量丰富,但是不可再生,要节约使用。
B. 生物柴油是生物质燃料的一种,其生产和使用都不会产生污染。
C. 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灰烬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是优质肥料。
D. 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
(5)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是二氧化钛,因为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6)由图示可知,在生产时间相同时,影响氢气产量的因素为________;通过对比图中信息,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14. 蒸汽眼罩由无纺布眼罩和发热体构成。发热体内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蛭石、高吸水树脂(良好保水性能,为眼罩提供水蒸气)等。某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任务一∶验证蒸汽眼罩中含有铁粉
(1)取少量蒸汽眼罩内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_____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脱氧剂中含有铁粉。
任务二∶蒸汽眼罩快速发热的原因
(2)根据“使用方法-打开蒸汽眼罩包装,接触空气即开始发热”,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g发热体内固体粉末放入密闭容器中,通过数字传感器分别测得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如图。
据图回答∶发热体内的物质和空气中的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3)实验后,同学们观察到部分黑色固体变为红棕色,分析蒸汽眼罩是利用了铁生锈原理,说明铁生锈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任务三∶探究活性炭和氯化钠对铁生锈的影响
方案 试剂 1分钟前后温度变化
方案一 4g铁粉、2mL水 16℃→16℃
方案二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 16℃→16℃
方案三 4g铁粉、2mL水、3g活性炭 16℃→16℃
方案四 4g铁粉、2mL水、3g活性炭、Xg氯化钠 16℃→55℃→26℃
(4)①表中X=_____。
②方案一与方案四之间能否形成对照?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
③对比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方案四中短时间内虽然会放出大量热,但是温度下降的非常快,查阅资料发现人工孵化乌龟蛋的时候也会使用蛭石,请问∶蛭石的作用是_____。
(6)①除上述探究中的因素外,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写一条即可)。
②如何保存蒸汽眼罩_____。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九年级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
2.全卷共两道大题,共6页,总分50分。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答题纸上的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第一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二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如需改动,先在原来的答案上划—横线,然后在旁边空位处重新写。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修正带和刮纸刀。
4.答题卡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可供利用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Fe-56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题答案】
【答案】(1)
(2) ①. 气密性 ②. 将导管移出水面
(3) ①. 大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助燃性 (5)
(6)②④⑤③① (7) (8)ABD
(9)变多
【12题答案】
【答案】(1)大 (2)
(3)隔绝氧气和水 (4)
(5) ①. ②.
(6) ①. 促进木炭燃烧 ②. 形成铅锡合金,降低熔点 (7)AB
(8) (9)AC
【13题答案】
【答案】(1)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2) ①. ②. 6.9g
(3) ①. 四##4 ②. 发酵 (4)CD
(5)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廉价、可重复利用等(写出两条即可)
(6) ①. 催化剂的种类 ②. 催化剂的种类相同时,时间越长,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合理即可)
【14题答案】
【答案】(1)气泡 (2)氧气
(3)放热 (4) ①. ②. 不能,方案一与方案四有两个变量不同 ③. 氯化钠能加快铁生锈的速率
(5)保温作用,可以减缓热量散失
(6) ①. 温度 ②. 密封,保持干燥(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