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
闯关卷(二十六)
说明:
1.考试范围:模拟卷(二),
2.本卷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古代诗词谚语蕴含化学知识,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火上浇油 B. 刻舟求剑 C. 立竿见影 D. 滴水成冰
2. 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他的操作错误的是
A. 取氯化钠 B. 称氯化钠
C. 量取水 D. 溶解氯化钠
3.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 氮气占空气质量的78%
C. 食品包装袋中充氧气可以防腐
D. 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4. 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苹果(2.9~3.3) B. 西红柿(4.0~4.4)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3~7.8)
5.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低碳生活”是我们实现承诺的重要途径。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骑自行车出行 B. 露天焚烧落叶
C. 节约使用纸张 D. 大力植树造林
6.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三位科学家在蛋白质设计和结构预测领域做出的贡献。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色氨酸(化学式为)是氨基酸中的一种,下列有关色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色氨酸不属于有机物 B. 色氨酸中含有氮分子
C. 色氨酸由27个原子构成 D. 色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7.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锌、碘、钾都是微量元素
B. 氦气、氯气、氨气都是单质
C. 生铁、黄铜、不锈钢都是合金
D. 聚乙烯塑料、纯棉、大理石都是有机物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含碳元素的燃料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燃料一定含碳元素
9.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少量水加入软塑料瓶中,观察瓶子变瘪
B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D 检验某气体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A. A B. B C. C D. D
10. 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为探究K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下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90
溶解度/g 34 40 54
A. ①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 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 ②的溶液降温到20℃时会析出固体
D. ③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40分)
11. 《本草纲目》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水银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线粉”是铁锈。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
(3)“罐得火气合于肉,……,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拔罐法通常利用燃烧酒精等排去罐内空气,酒精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物。
(4)“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之,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K2CO3属于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12. 化学小组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设计了一种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净水机,其中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净水机中,PP棉的净水原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________的原理相似,其作用是________。
(2)颗粒活性炭可除去异味和余氯,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
(3)RO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细菌、病毒以及________(填离子名称)等多种金属离子,降低水的硬度。
(4)该净水机处理后水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3. 室内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危害极大,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除去装修残留的甲醛,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补画出乙物质的微观模型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来看,该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发生了改变
(3)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________不变。
1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汽车废旧锂离子电池是“城市矿山”,回收利用的方法有火法和湿法。磷酸铁锂电池湿法回收流程如图所示:
(1)“预处理”中,拆解电池所得材料中合铁片、铜箔、铝箔等,“酸浸”前,先将材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2)“除杂”中,除铁主要发生反应:。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反应后溶液pH________,影响除铁效果。“除杂”后得到Li2SO4溶液,加________(写化学式)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得到碳酸锂沉淀。
(3)火法回收是将电池拆解煅烧后提取金属,与湿法对比,火法的缺点是________(写一点)。
15.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将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变废为宝,是科学家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 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 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 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甲烷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而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使用氢气作燃料,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6.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试管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①炸裂了,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________。
(2)乙是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试管①中的X溶液是________;试管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现象是________。
17.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利用泡打粉来制作馒头,糕点等食品,主要是利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某小组同学对利用泡打粉发面的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泡打粉是一种复配膨松剂,主要成分是固体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化学式为:KC4H5O6),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
【知识应用】
(1)碳酸氢钠的俗称是_____。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
【作出猜想】
猜想一: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二: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三: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进行实验】
(2)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一: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少量碳酸氢钠固体,加热,观察到a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一成立;
实验二: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少量酒石酸氢钾固体,加热,观察到a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b试管中_____的现象,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少量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的固体混合物,滴加_____;观察到试管c中_____,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3)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碳酸钠和两种常见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小组同学又用碳酸钠代替碳酸氢钠,在装置2中做了与实验三相同的实验,结果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由此,同学们得出泡打粉能发面(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是_____。
【拓展应用】
(5)在保存泡打粉时,应注意_____。
18. 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化学小组同学向盛有12g石灰石粉末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100g稀盐酸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2024—2025学年
闯关卷(二十六)
说明:
1.考试范围:模拟卷(二),
2.本卷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40分)
【11题答案】
【答案】(1)Hg (2)与氧气和水接触
(3)不是 (4)钾肥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过滤 ②. 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2)吸附 (3)钙离子、镁离子##镁离子、钙离子
(4)混合物
【13题答案】
【答案】(1) (2)分子
(3)22:9 (4)化学性质
【14题答案】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提高浸出率
(2) ①. 不变 ②. 降低 ③. Na2CO3##K2CO3(合理即可)
(3)消耗大量能源或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15题答案】
【答案】(1)塑料、合成橡胶 (2)D
(3)
(4)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运输、贮存困难(合理即可)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②. 黑色固体变红色 ③.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
(2) ①. 硝酸铝溶液(合理即可) ②. ③.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17题答案】
【答案】(1)小苏打 (2) ①.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②. 水##H2O ③. 产生大量气泡
(3)2NaHCO3Na2CO3+H2O+CO2↑
(4)酒石酸氢钾溶液显酸性,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防潮(答案合理即可)
【18题答案】
【答案】(1)CaCl2、HCl
(2)设12g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解得x=10g
则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