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黄山市及宣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黄山市及宣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黄山市 2025 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1.(3 分)C【解析】“重点关注古今语言文字演变”“检视传世典籍”两处有误,原文分别是“既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古今延续性的优势,也要留意古今语言文字演进对典籍训释的影响”“以新材料和新成果检视传世文献和传统典籍的训释”。2.(3 分)C【解析】A 项“中西对比”错误,文本一谈到了“中西互鉴”,没有将中西方的古典学研究作比较;B 项“只有才”表述绝对化;D 项“学术基础更为扎实”错误,两篇文本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中国古典学”的建构等问题,无法推导出谁的学术基础更为扎实。3.(3 分.)D【解析】根据文本一的阐释,D
2、项的研究对象既不属于“先秦时期元典性文献”,也不符合“上古文明”,它属于现代地理学的范畴 4.(4 分)中新社记者的提问水平较高。问题的设计:围绕“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主题,从中外古典学研究领域的异同、古典学的意义、古典血脉的传承、中国学界如何建设自己的古典学、发展中国古典学的现实意义等角度设问,问题从世界到中国、从传承到发展,形成了清晰的问题链。提问技巧的运用:一是围绕主题,结合受访者学术背景精准提问,让回答者有话可说。如“中国与西方在古典学研究领域有何异同?”二是发问直接,语言简洁,不拐弯抹角,让回答者能明晰地抓住问题回答。如“中国学界应如何建设自己的古典学?”三是问题开放性强,给了回答
3、者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如采用“您怎样理解?”“如何体现?”等方式激发刘小枫教授充分表达 引导与控场能力:及时捕捉受访者的观点并发问,如在刘小枫教授提到尼采主张“慢阅读”时,联系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信息爆炸等特点,提问“在这种环境下,如何确保古典血脉的传承?”访谈效果的评估:刘小枫教授在访谈中对所有问题都给予了深入、精到的回答,整个访谈清晰地传递了古典学的文明意蕴和时代价值。(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表达,言之成理亦可给分。)5.(6 分)近年来,“中国古典学”的构建备受重视,这一学科专业的设立回应了时代需求。中国古典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深度追溯中华文明根源,深入探究其历史价
4、值和现代价值,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血脉,为解决现代问题提供历史镜鉴。在实用化、技术化的文教体系中,这一专业的设立为现代人追求灵魂向善的心性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探求方向和制度化的支持。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中西互鉴,涵养未来中国学术的底气,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专业智慧。(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表达,言之成理亦可给分。)高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4 页)6.(3 分)B【解析】“同情于船夫们工作的艰辛”和“感激于他们拉的是抗战物资”不准确,应当是“震撼、感动于船夫们的艰辛和努力”更准确一些。7.(3 分)C【解析】“融入浓烈的情感”错误,荷塘月色中的情感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
5、的喜悦”。8.(4分)虽然我们拉船时身体酸痛,泥土满身,但是大船的顺利前行让我们兴奋于集体力量的强大,忘记了疲劳。我们快慰于自己和“弟兄们”的齐心协力,歌颂了团结的伟力,表达了对万众一心抗日救亡的期待。(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9.(6分)文本一不是通过叙写船夫们一系列的行动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性格,而是描写了船夫们合力艰难拉纤和“我们”加入其中帮助拉纤的一个片段场景,来展现他们也包括“我们”为国团结奋斗的精神。(2)文本一在表达时体现了“铺张”的特点:以反复、排比手法突出情感的表达,如“来呀,我们大家一齐拉”“一寸,两寸,一寸,两寸”出现五次;“在山谷间、在逆流中、在极端困苦中”“用着一个声音
6、,喘着同样的呼吸,迈着同样的步伐”既增强了语势,又深化了情感;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如“汗水把他们湿透了,汗水落在沙上,又被他们的赤脚踏过了”“两只粗大的手掌紧抵着沙地,躬着腰,头触到沙地”等,生动细致地再现了船夫们拉纤时的艰难,令人如闻如见 文本一语言饱含情感、真挚质朴,通篇没有浮夸绚丽的辞藻.如“我们的手也都紧紧握住了纤绳”“我们的民族,也正如这大船一样,正在负载着几乎不可胜任的重荷”等句子,用词平实,真挚自然。(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表达,言之成理亦可给分。)二、古诗文阅读(37 分)10.(3分)AEH 11.(3 分)B【解析】“却”意为使退却,击退,使动用法。12.(3 分)B【解析】原文“晋祖颇可其说”,晋高祖同意、认可他的说法,故选项中“引起晋高祖的不悦”表述错误 13.(8分)(1)遇上年成不好,(冯道)就将自己所得俸禄的剩余部分,全部用来救济乡民,冯道居住的地方,只是茅草棚而已。(“俭”“赈”译出各 1分,句意 2 分)(2)(士人如果)不幸在朝廷做官,像冯道这样的人也尚且无法自求避灾免祸,议论的人确实应(对此)稍加宽恕。(“无以”“少”译出各 1分,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