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5AACBA
6-10CCBDB
11-15BBBDC
16-20BBBDB
非选择题
(1)AB(2)物理(3)
(1)2KClO32KCl+3O2↑
(2)1CH4+2O21CO2+2H2O
(3)1Fe2O3+3CO2Fe+3CO2
23.
(1)
(2)
(3)
(4)
24.
硫和氧气(或S和O2) 点燃 32 32
25.
(1)
(2)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氮气。
26.(1) 过滤 疏松多孔
(2) A 不宜
27.(1)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3)塑料瓶变瘪
(4) 碳酸 将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放到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
28.(1) 不能 水和酒精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合理即可)
(2)a
(3) 化合
(4)一部分镁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5)密闭
(6)ABC
三.计算题
29.(1)2
(2)4.8
(3)87.5%
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5%;
30.(1)1:1
(2)CO2
(3)设每天至少需要消耗CaCO3的质量是x。
x=90t
则消耗石灰石的质量==100t
答:每天至少需要消耗石灰石的质量是100t。(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考号
姓名
班级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装 订 线
)2024-2025学年度4月质量监测
初三化学试题
C:12 H:1 O:16 S:32 K:39 Cl:35.5 Ca:40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题1分,共20分)
1.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1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加热试管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一定质量的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C.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外焰固定加热
B.连接玻璃导管和带孔橡胶塞时,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后稍用力转动插入橡胶塞
C.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先将集气瓶取出水面,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D.连接好气体发生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4.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曾记载了炼锡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 B.SnO2 C.CO D.Sn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含碳物质中,常用于去除冰箱、汽车中的异味的是
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
6.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X的化学式为
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6H12O8
7.以下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室温下1g木炭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碳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后,固体质量一定增加
D.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是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MgO2 B.2HgO2Hg+O2↑
C.4Fe+3O22Fe2O3 D.P+O2P2O5
9.为了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最合适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测定质量
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中
10.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则可推测X是
A. B. C. D.
11.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镁条燃烧 B.红磷燃烧
C.蒸馏水食盐水混合 D.制取氧气
12.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 B.7:11 C.5:4 D.16:11
13.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具有可燃性
B.焦炭能用于冶炼金属,体现了碳单质具有氧化性
C.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用于制作电极
D.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有利于保存更长的时间
1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15.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后,分离并回收反应后的物质,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注: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A属于纯净物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1.8g
C.实验中得到5.5g黑色固体C D.原混合物中含有25.5g氯酸钾
16.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黄色火焰,生成黄烟
A.A B.B C.C D.D
1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1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19.兴趣小组探究木炭的性质,如图1所示,测得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探究木炭的可燃性 B.该实验中生成铜的质量一定为
C.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去石灰水 D.实验中,固体中至少有木炭
20.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含有C、H、O三种元素
C.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D.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4分分)
21.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______。
A.用于制铅笔芯 B.用作电极 C.用于切割大理石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其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木炭可用作燃料。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KClO3______KCl+______O2↑
(2)______CH4+______O2______CO2+______H2O
(3)______Fe2O3+______CO______Fe+______CO2
23.根据信息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白色固体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两种气体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且其中的一种气体具有助燃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24.在天然气净化和石油炼制过程中回收硫,不仅能减少空气污染,还能为工业制硫酸提供原料。制硫酸时,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个式子不仅表明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而且表示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硫与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5.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补画图中方框内的分子模型。
(2)请设计一种方法鉴别该反应的两种气体产物。
26.兴趣小组取京杭大运河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1)设计:运河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色素、异味、矿物质、微生物等。
①可以通过 (填操作名称)去除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②下图为活性炭吸附后的微观图示,活性炭具有 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子。
(2)净化: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其中,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 (选填“A”或“B”)。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 (选填“适宜”或“不宜”)直接饮用。
27.某化学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实验1 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1)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
(2)依据实验1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 。
实验2 用质软的塑料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3)向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塑料瓶最终的现象为 。
(4)若取少量实验后液体滴加到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上,发现石蕊变红。
①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
②请在该实验基础上补充实验说明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 。
28.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
将10g水加入10g酒精中,一段时间后,称量混合液,质量仍为20g。
(1)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实验二:
如图1,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1~2分钟。
(2)冷却后,观察到铜丝变黑、玻璃棒 (填“a”或“b”)端下沉。
实验三:
称取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为m1(如图2所示),然后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质量为m2。
(3)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而实验事实是m2
(5)根据以上实验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应在 容器中进行实验。
【拓展实验】
兴趣小组按如图3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
(6)图3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有 (填序号)。
A.使装置密闭 B.可缓冲气压 C.防止橡皮塞被弹飞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29.化学小组取含杂质的氯酸钾样品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其反应原理是:,反应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
请分析并计算:
(1)反应结束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g。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30.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SO2排出后污染环境,选择使用石灰石(CaCO3含量为90%)进行烟气脱硫,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2)X是 (填化学式)。
(3)若火力发电厂每天燃煤产生57.6t SO2,通过以上反应进行烟气脱硫,每天至少需要消耗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t?(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