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

扬州市202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卷说明】
所有专业术语、化学用语(符号、化学式等)错误均不给分。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书写错误、未配平不给分。
文字表达只要答到关键词即可得分。
答题中其它合理的说法和解法均可得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C B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C D B C C D A
非选择题
21.(10分)
(1)金属 (2)ACD (3)石油
(4)K2FeO4 化学 电
(5)2H2+O2==2H2O
(10分)
(1)H2 (2)3Fe+4H2OFe3O4+4H2 (3)8:1 (4)D
(5)碳元素和氢元素 (6)大于 (7)煮沸 2 肥皂水
23.(18分)
(1)氮气/N2 (2)分子间的间隔
(3)D a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关闭弹簧夹
(原子构成正确得1分,形状正确得1分,都正确2分)
(4)外壁发热 产生气泡的速率 (5)1.6 (6)72%
24.(7分)
(1)分子结构不同 (2)元素 ③ (3)缓慢氧化 过滤 (4)糖类物质 适宜的温度
25.(15分)
(1) (2)KOH CaO
(3)2LiOH+CO2==Li2CO3+H2O 相同质量的LiOH固体可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4)常温时,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和NaCl的溶解度
(5)降温结晶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 (6)不能 D
(7)2.2g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写出方程式得1分,列出质量关系式得1分,算出2.2g得1分,共3分)2025年扬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025.0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Fe: 56 Na: 23 K: 39 Ca: 40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为稀土分离技术作出了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徐寿 C.徐光宪 D.闵恩泽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A.一氧化碳 B.氮气 C.二氧化氮 D.臭氧
3.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D.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主要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4.下列溶液的pH<7的是
A.白醋 B.纯碱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蔗糖溶液
5.市售的“加碘食盐”、“加铁酱油”、“加钙加锌口服液”中含有“碘、铁、钙、锌”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A.CH3COOH B.CH4 C.CH3OH D.C2H5OH
7.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水和氢气的转化 B.空气成分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关系
8.比亚迪新能源“刀片电池”中的正极材料之一为LiFePO4。反应生成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A.H2O B.H2O2 C.H3PO4 D.H2CO3
9.缓解能源危机,提高节能意识,下列图标属于我国节能标志的是
A. B. C. D.
10.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别具香味儿及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了乙酸乙酯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属于氧化物
C.由三种元素组成 D.相对分子质量为
11.下列物质的粒子与构成氧气的粒子类型相同的是
A.氢气 B.氦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气泡
13.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原理关联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农业活动: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显碱性
B 学校活动: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铅笔芯具有导电性
C 家务劳动: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D 社区活动:用酒精对公共设施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一定量液体 B.滴加少量液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称量氯化钠
1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态 CO2 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易升华吸热
B.用于制汽水,是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C.能用于灭火,是因为 CO2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D.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氧气和葡萄糖,同时释放能量
16.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时,可完全溶解在水中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1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铁粉和铜粉 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B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 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 将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A.A B.B C.C D.D
18.2023年3月3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宏图一号01组共四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一种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数目不变 B.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3∶16 D.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9.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气球胀大,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B.反应前集气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D.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0.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研究发现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CO2转化为炭黑回收利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1属于置换反应
B.CO2转化为炭黑的总反应为:CO2C+O2
C.该反应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D.该反应中FeO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非选择题
21.(10分)“小米su7”新能源汽车发布会于2024年3月28日19时举行。
(1)“小米su7”外壳成分之一铝合金属于 ▲ 材料。
(2)“小米su7”定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
A.车身钢铝混合材料属于金属材料 B.轮胎采用弹性好的塑料制成
C.与燃油车相比电车更环保 D.座椅采用的真皮材质属于天然材料
(3)传统的燃油车使用的汽油是三大化石燃料中 ▲ 的综合利用的产物。
(4)电动汽车中电池的原理之一为高铁酸钾(K2FeO4)和锌反应,生成锌酸钾(K2ZnO2)、氧化铁及氧化锌,标出高铁酸钾(K2FeO4)中Fe的化合价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电池在工作时能量的转换形式为 ▲ 能转化为 ▲ 能。
(5)新能源汽车包括氢能源汽车,该汽车能实现交通碳的“零排放”,原因是 ▲ (用方程式表示)。
22.(10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
【先贤智慧】
(1)实验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制得“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可燃空气”成分是 ▲ (填化学式)。
(2)实验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管(高温条件),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实验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实验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实验室常用图2装置进行模拟,则M极与N极管中产生气体质量之比为 ▲ 。
(4)上述3个实验中,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 ▲ 。
A.实验1、2 B.实验1、3 C.实验2、3 D.实验1、2、3
【当代成就】
“生命吸管”是军事上的重要发明,它可以解决士兵在野外极限环境中饮水问题(如图3)。
(5)“生命吸管”的塑料外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塑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 (填元素名称)。
(6)纺织网可对污水进行过滤,其目的是拦截 ▲ (填“大于”或“小于”)网眼直径的颗粒。
(7)将硬水通过图4所示的阳离子交换柱后,可变成软水,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①家庭生活中常用的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 。
②已知离子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后电荷数量不变,因此每1个钙离子可以从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换出 ▲ 个钠离子。
③阳离子交换柱长时间使用后会失去硬水软化功能。取交换后的溶液少量,滴入 ▲ ,振荡,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浮渣,几乎没有泡沫,则说明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
23.(16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
(1)工业制氧将液态空气升温至至之间,使 ▲ 先蒸发,剩余的气体储存于钢瓶中。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主要是 ▲ 发生了改变。
实验室制氧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见装置
(3)①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若选用制取氧气,则收集气体应从 ▲ (选填“”或“”)处进入,写出用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选择收集方法的依据是 ▲ 。用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若想让反应停止,则需要 ▲ (填操作)。写出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
③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微观过程如下,请将反应示意图补画完整.
小明发现家里的化学制氧机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做药包制氧气的。于是根据说明书上的“内筒模型图”自己做了一个微型模拟制氧机。
过滤加湿仓的作用 依据的现象
降温 A瓶: ▲
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瓶: ▲
(4)在实践过程中,他认识到过滤加湿仓的作用,请分析他的推断所依据的现象:
养鱼增氧剂的主要成分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某同学将40.0g水加入到盛有10.0g“养鱼增氧剂”样品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8.4g。请计算:
(5)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g。
(6)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 。
24.(8分)《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长寿醋”制作过程如图所示。
(1)粘米和糯米中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根据图1,从微观角度分析,两种淀粉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
(2)富硒山泉水中的“硒”指的是 ▲ (填“元素”或“原子”),图2为山泉水的处理过程中,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 ▲ (填“②”、“③”或“④”)。
(3)酿醋过程属于 ▲ (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发酵过程中,粘米和糯米会出现板结,不能与水完全接触,可通过 ▲ (填操作a名称)处理。
(4)发酵时,淀粉先分解为糖类物质,再被醋酸菌转化为醋酸。“糯米多则醋甜”是因为 ▲ 有剩余。因醋酸菌的生长需要 ▲ ,需放置在有遮阳网、吸热较慢的泥地。
25.(15分)空气中CO2含量的控制和CO2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燃煤烟气中CO2的捕集可通过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实现。
资料一:KHCO3+Ca(OH)2=CaCO3↓+KOH+H2O。
资料二:Li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K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1)“吸收”后生成KHCO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捕集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 ▲ 。
(3)氢氧化锂LiOH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载人航天器内,常用LiOH固体而很少用KOH固体吸收空气中的CO2,其原因是 ▲ 。
(二)富集的二氧化碳的应用
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几种常见的盐的溶解度曲线。
信息:沉淀池中反应:
(4)沉淀过程中能析出的NaHCO3晶体的原因是 ▲ 。
(5)我国西藏碱湖主要分布在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的藏北高原盐湖区,其中马日错湖水区碳酸钠含量高达31.73%。从湖水中获取碳酸钠晶体的方法是 ▲ ,理由是 ▲ 。
(三)甲同学在学习了侯氏制碱法之后,被侯德榜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想通过实验对所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在常温下,将10mL1.06%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365%HCl溶液2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的质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资料:)
(6)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CO、HCO、H2CO3 ▲ (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将0.84gNaHCO3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365%HCl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 (填字母)。
若称取16.8g纯净的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7g。则此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3分写出计算过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Module 1~Module 3 期中高频易错培优卷-2024-2025五年级英语下册教科版(广州)(含答案解析)

下一篇: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4月)数学试题(含简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