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历史 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陕西省榆林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历史 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榆林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作为良渚文化神崇拜产物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独特的
2、标志。考古发现,这一标志不仅存在于良渚中心区域,也广泛出现在周边环太湖地区的玉器上。这表明良渚文化( )A. 初步形成了国家认同观念B. 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作用C. 发展水平领先于周边地区D. 神权信仰与周边高度一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良渚文化特有的神人兽面纹广泛出现在周边环太湖地区的玉器上,说明良渚文化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作用,B项正确;国家认同观念涉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要素的整合与认同,题干仅提及神人兽面纹在不同区域玉器上出现,未体现与国家认同观念形成相关的信息,排除A项
3、;题干只是表明良渚文化的这一标志在周边地区出现,并没有对良渚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的内容,无法得出发展水平领先于周边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神人兽面纹一种因素,看不出其神权信仰具有高度一致性,排除D项。故选B项。2. 如表所示是学者对汉代河西屯戍吏卒生活的部分统计数据。据表可知,汉代屯戍政策( )戍卒身份军事职责屯田任务年人均纳粮(石)边郡戍卒瞭望烽燧、修缮城障每人垦田5080亩2030内郡戍卒运输粮草、戍守关隘辅助垦田3050亩1015刑徒戍边者筑路开渠、充作劳役不参与分配屯田无A. 提高了边疆的自治水平B. 推动了中原农耕技术向西域传播C. 体现了兵农合
4、一的特点D. 促进了汉族与边疆各民族的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屯戍吏卒既承担军事职责,也有屯田任务,体现出“兵农合一”的特点,C项正确;表格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汉代河西屯戍吏卒的身份、职责及屯田任务等情况,没有涉及边疆地区在政治上自治权力、自治程度等方面的信息,无法得出提高了边疆自治水平的结论,排除A项;表格中没有关于中原农耕技术具体传播情况的描述,如是否有中原先进农具、种植技术等在西域传播的相关内容,不能据此推断出推动了中原农耕技术向西域传播,排除B项;表格中没有提及汉族与边疆各民族之间在文化、经济、
5、生活等方面交流融合的内容,与促进民族交融这一结论缺乏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3. 晋武帝泰始九年(273年)诏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建德三年(574年)下诏:“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爰及鳏寡,所在军民,以时嫁娶。”推行这些政策主要是因为( )A. 政局动荡人口锐减B. 江南开发对人口的需求C. 传统伦理观念影响D. 门阀士族增强实力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从题目开头到设问结束)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体现魏晋南北朝政府强令实行早婚,这是由于战争使人口减少,是政府增
6、加人口的办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实行早婚是政府行为,应从统治角度分析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北周武帝统治区域是北方,排除B项;门阀士族控制人口用强令早婚的办法无法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4. 唐律疏议中规定“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等,依令并立市券”,市券不仅盖有官印,还需官府审批,并制定了统一的市券格式。宋代出现了官版契纸和契尾,官版契纸由官府印制,税契时用印,这样的契约才有效。这表明(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立法进步B. 政府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C. 普通民众法律意识显著增强D. 政府对契约进行严格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题干中的信息表明唐代政府为交易颁发官方凭证市券,宋代发官版契纸,必须官府印制并用印,体现政府对契约的严格管理,D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唐宋时期政府对买卖契约(如市券、官版契纸等)的管理规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