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课堂练习(二)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B.蔗糖溶液的下层比上层甜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2.不同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蔗糖质量/g 182 204 238 287
A.60 ℃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87
B.在0~60 ℃时,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 ℃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0%的蔗糖水
D.蔗糖水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3.10 ℃时,将3 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 mL水的试管中。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见图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面对甲、乙两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Ⅰ 图Ⅱ
A.10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C.当温度升高至25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10 ℃时,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4.某同学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5.已知KNO3在20 ℃、3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 g、45.8 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 KNO3 的质量分数为10.0% B.Ⅱ中溶液是3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 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6.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KNO3的溶解度不变 B.①→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
C.②→③,溶液中NaCl的质量增大 D.②→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
7.某小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验,推理与判断,如不考虑水分蒸发,最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熟石灰 0.18 0.16 0.14 0.11 0.09
硫酸铜晶体 14.3 20.7 28.5 40 55
A.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B.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
C.③中棉线上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34.3 g
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前、后均为硫酸铜饱和溶液
8.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甲和乙,图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a点和c点对应的乙物质的溶液质量相等
C.该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
D.该温度下,100 g甲的饱和溶液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约为233.3 g
二、非选择题
9.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下图实验。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4)C、D试管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产生了黄绿色气体,查阅资料可知:2KMnO4+16HCl(浓)=== 2KCl+2X+5Cl2↑+8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0.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的主要过程如下图。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对应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将“母液”在100 ℃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 g溶液中含水100 g、NaCl 39.8 g、MgCl2 7.65 g及其他成分2.55 g。将150 g此溶液降温至20 ℃,有_______g NaCl 析出(溶解度见下表)。此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________。
温度/℃ 20 60 100
溶解度/g NaCl 36.0 37.3 39.8
MgCl2 54.8 61.3 73.0
9.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活动开放日进行了以下实验活动: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60 g。
(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2)量取水时,需要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10 mL、50 mL量筒中选择)。
(3)实验步骤是:计算、量取、________、装瓶贴标签。
(4)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T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2)乙溶液在B点属于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方法是________。
(4)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_。
13.某探究小组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 5%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图,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上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1)a操作中有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_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操作中将砝码放在左盘(1 g以下用游码)
B.b操作中俯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7.5 mL
C.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D.d操作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3)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___g。
(4)用规格为_______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水。
14.硫氧粉(Na2SO3)可用作染漂脱氧剂,常因氧化变质生成Na2SO4。向20g可能被氧化的样品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假设气体全部逸出),消耗稀硫酸98g。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
(1)根据化学式判断Na2SO4和Na2SO3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是 。
(2)若用5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求所需水的质量。
(3)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
1.D2.B3.D4.C5.B6.D7.B8.A
9.(1)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 (2)固体、液体、气体 (3)乳化 (4)MnCl2
10.(1)氯化钠(或NaCl) (2)H2O 物理 (3)饱和 (4)3.8 没有 20 ℃时,溶液中的氯化镁未达到饱和状态
11. (1)48 mL (2)10 mL (3)混匀 (4)偏大
12.(1)丙>乙>甲 (2)饱和 (3)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4)25 g
13.(1)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2)AC (3)2.5 (4)50
14.(1)Na2SO4 (2)44g
(3)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y,消耗亚硫酸钠的质量为z。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126 98 142 64
z 98g×10% x y
x=14.2g
y=6.4g
z=12.6g
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4%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