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
阶段过关检测(一) 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福建莆田质检)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国产大飞机C919迎来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某次该大飞机在机场直跑道由静止开始加速,用时30 s经过2 100 m起飞,又经过20 s到达离地高度400 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时32分和30 s都是指时刻
B.大飞机在直跑道上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0 m/s
C.大飞机离地起飞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70 m/s
D.大飞机开始运动50 s内的位移是2 500 m
2.(2024河北石家庄二检)如图所示的x-t图像和v-t图像中,四条图线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第6 s末,甲、乙两车位于同一位置,丁车位于丙车的前方
B.0~6 s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0~6 s内,丙车的加速度始终大于丁车的加速度
D.0~6 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3.(2024河北石家庄质检)帆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船员可以通过调节帆面的朝向让帆船逆风行驶,如图所示为帆船逆风行驶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风力F=2 000 N,方向与帆面的夹角α=30°,航向与帆面的夹角β=37°,风力在垂直帆面方向的分力推动帆船逆风行驶。已知sin 37°=0.6,则帆船在沿航向获得的动力为 ( )
A.200 N B.400 N C.600 N D.800 N
4.(2024山东聊城二模)如图所示,某创新实验小组制作了一个半径为12 cm的圆环,将3个相同的轻弹簧一端等间距地连接在圆环上的A、B、C三点,另外一端连接于同一点,结点O恰好在圆心处。将圆环水平放置,在结点O处悬挂一瓶矿泉水,缓慢释放直至平衡时测得结点下降了5 cm。已知轻弹簧的自然长度为9 cm,矿泉水受到的重力为6 N,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
A.390 N/m B.130 N/m
C.3.90 N/m D.1.30 N/m
5.(2024广东茂名二模)甲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马路上等绿灯,甲启动汽车时乙驾驶汽车刚好从旁边经过,甲、乙两人运动的v2-x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车同时到达x0处
B.甲驾驶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C.从甲启动汽车到两车速度相同经历的时间为
D.两车在0~x0内,乙受到座椅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甲受到座椅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前
6.(2024山东青岛一模)青岛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交警提示雨雾天气开车出行注意保持安全车距。期间在滨海大道同一直线车道上,甲车和乙车正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t=0时,甲车司机发现前方有险情立即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2 s后乙车也开始刹车,图(a)、图(b)分别是甲车、乙车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曲线均为抛物线。已知甲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0 m/s,司机反应时间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车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当t=7 s时,两车速度大小相等
C.若d=28 m,两车恰好没有相撞
D.若没有相撞,两车相距最近时乙车的位移为48 m
7.(2024山东日照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为长度、半径、材料均相同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和半圆柱体,甲表面光滑,乙表面粗糙,半圆柱体乙受到的重力为G,甲、乙靠在一起放置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现过圆柱体甲的轴心施加一个始终与水平方向夹角α=60°斜向右上方的作用力F,将甲缓慢地拉至乙的顶端,乙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在甲缓慢移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乙间的压力由G逐渐增大至2G
B.F由G逐渐减小至G
C.桌面对乙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不变
8.(2024山东泰安一模)张靖皋长江大桥是中国在建的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悬索桥,如图甲所示。悬索桥的简化模型如下:桥面由分列桥面两边的六对等距离钢杆悬吊,钢杆上端挂在两根钢缆上。图乙为其侧面图,两端钢缆MC、P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37°,若每根钢杆承受的拉力相同,桥面总质量为m,钢杆、钢缆自重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钢缆BC中的拉力大小为 ( )
A.mg B.mg
C.mg D.m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4河北石家庄二检)如图所示,半圆环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光滑小球套在半圆环上。对小球施加一始终指向半圆环最高点B的拉力F,使小球从半圆环最低点A缓缓移动到最高点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拉力F一直减小
B.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
C.小球对半圆环的压力大小始终不变
D.小球对半圆环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10.(2024四川泸州二诊)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三根轻质细绳,绳AO水平,绳BO与水平方向成53°角,O为结点,绳CO的下端拴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保持结点O不动,对小球施加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使绳CO缓慢摆动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位置,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此过程中各段绳子的受力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F为恒力,大小等于mg
B.绳AO受到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C.绳CO受到的最大拉力为mg
D.绳BO受到的拉力保持不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
11.(8分)(2024四川泸州二诊)某同学用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1)将弹簧上端均固定在铁架台上相同高度的横杆上,甲装置用一条弹簧挂质量为m1的物块(其厚度忽略不计),乙装置用另外两条弹簧挂大小相同、质量不同且质量为m2的物块,在物块正下方的距离传感器可以测出物块到传感器的距离,此时刚好均为x1,如图所示,则m1是m2的__________。
(2)只交换两物块的位置,此时甲装置的距离传感器显示为x2,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为Δx1;乙装置中的每条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为Δx2,则Δx1是Δx2的_________。
(3)已知m1=0.50 kg,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该同学测得x1=10 cm、x2=8 cm,则每条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
12.(10分)某同学假期在家里进行了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如图(a)所示,将一根米尺竖直固定,在米尺零刻度处由静止释放实心小钢球,小球下落途经某位置时,使用相机对其进行拍照,相机曝光时间为 s,由于小球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根据照片中米尺刻度读出小球所在位置到释放点的距离H,小球在曝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Δl,计算出小球通过该位置时的速度大小v,进而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g。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5
Δl/cm 0.85 0.86 0.82 0.83 0.85
v/(m·s-1) 4.25 4.10 4.15 4.25
H/m 0.918 1 0.942 3 0.853 0 0.886 0 0.923 1
(1)测量该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b)所示,小球直径为 mm。
(2)在第2次实验中,小球下落H=0.942 3 m时的速度大小v=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第3次实验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g=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可以减小本实验重力加速度大小测量误差的措施有 。
A.适当减小相机的曝光时间
B.让小球在真空管中自由下落
C.用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代替实心钢球
13.(10分)(2024江西名校协作体一模)小刘同学准备用实验探究胡克定律,他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弹簧的右侧固定一刻度尺,如图1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弹簧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长度x,以弹簧弹力F为纵轴、弹簧长度x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1)测得弹力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x0表示 。
A.弹簧的形变量
B.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
C.弹簧处于水平状态下的自然长度
D.弹簧处于竖直状态下的自然长度
(2)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的弹力F与弹簧长度x的图像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a弹簧的劲度系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弹簧的劲度系数。
(3)实验过程中发现某类弹簧自身受到的重力相对其弹力非常小,可视为轻质弹簧,若把该类弹簧在铁架台上竖直悬挂,弹簧呈现的形态是图4中的 (选择字母代号“A”“B”或“C”)。
(4)小刘同学在完成(2)中所述实验后,将质量为m的钩码分别挂在轻质弹簧a、b上,并测得a、b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若将a、b弹簧首尾相连串接在一起,则串接后整条弹簧的劲度系数k=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m、L1、L2、g、xa、xb”等符号表示)
14.(12分)(2024福建漳州质检)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测试道路2万千米。如图所示,某次测试时,无人驾驶测试车甲、乙在两平行车道上做直线运动;当甲、乙两车并排时,甲车以v=2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开始同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经t=20 s两车恰好再次并排。求:
(1)乙车的加速度大小a;
(2)20 s内,两车的最大距离xm。
15.(16分)(2024安徽百校联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小物块A、B(可视为质点)静止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两根等长轻杆一端分别通过光滑铰链连接在A、B上,另一端通过光滑铰链连接在O处,两杆之间的夹角为α。现对O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已知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A、B受到的重力大小均为G,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两物块发生滑动,F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α=60°,对O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无论F为多大均不能使A、B与水平面发生相对滑动,则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
阶段过关检测(一) 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
1.B 2.A 3.C 4.B 5.C 6.C 7.C 8.A 9.AC10.CD
11.(1) (2)4倍 (3)245
12.(1)15.75 (2)4.30 9.85 (3)AB
13.(1)D (2)大于 (3)A (4)
14.(1)2 m/s2 (2)100 m
15.(1)F> (2)μ≥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