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高考模拟调研卷(五)物理试卷(答案)

2025 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考模拟调研卷物理(五)
一、选择题:共 10 题,共 43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7 题,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激光器发出频率为 的单色光,其发射功率为 ,普朗克常量为 ,则经过时间 发射出的光子数为
A. B. C. D.
2. 如题 2 图所示,在一条足够长的水平直道上,汽车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乙从 时刻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到 时间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时刻,甲在前、乙在后,则乙一定能追上甲
题 2 图
B. 若 时刻,甲在前、乙在后,则乙可能追上甲
C. 若 时刻,甲在后、乙在前,则甲一定能追上乙
D. 若 时刻,甲在后、乙在前,则甲可能追上乙
3. 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这一技术主要体现的物理现象是
A. 波的干涉 B. 波的衍射 C. 多普勒效应 D. 共振
4. 利用如题 4 图所示的交变电压为某定值电阻供电, 则该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
A. B. C. D.
题 4 图
5. 如题 5 图所示,一光脉冲信号从某直光导纤维左侧中点 ,以与侧面夹角为 入射,入射后在光导纤维与空气的分界面上 点发生全反射。已知该光导纤维对该光脉冲信号的折射率为 ,则 应满足的条件是
题 5 图
A.
B.
C.
D.
6. 一容积为 的金属氧气瓶内装有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氧气。用该氧气瓶先后给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氧气袋充气,每个氧气袋充气前袋内均无气体,充满氧气后容积均为 ,且每次充气结束时氧气袋和氧气瓶中的气体压强相同。整个过程中, 氧气温度保持不变。则充满氧气后, 甲、乙两个氧气袋中的气体压强之比为
A. B. C. 1 D.
7. 如题 7 图所示,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 a、b、c,先后从同一固定斜面(其中 )的顶点 处水平抛出 (初速度均平行于 ),落点分别为 。已知 三点共线且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平抛时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
题 7 图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共 3 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 对的得 5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8. 在某星球表面,字航员将一小石块从距地高 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其自由下落的时间为 。已知引力常量为 ,该星球可视为均匀圆球,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确定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B. 不能确定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C. 可以确定该星球的密度 D. 不能确定该星球的密度
9. 某中学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某同学将一铅球斜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关于该铅球在空中运动的动能 与时间 、水平位移 之间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10. 如题 10 图所示,用某一回旋加速器分别加速两个不同的粒子,与加速器平面垂直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恒定不变, 交变电压的频率可调, 即两粒子各自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与相应的交变电压频率相同。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题 10 图
A. 电量大的粒子最后的动量大
B. 电量小的粒子最后的动量大
C. 电量大的粒子最后的动能大
D. 电量小的粒子最后的动能大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57 分。
11.(6分)
某同学利用电学知识, 测量实验室中一通电螺线管 (如题 11 图 1 所示) 上铜线圈的匝数。
(1)用多用电表“ ”欧姆挡粗略测量所有铜线圈的总电阻 ,结果如题 11 图 2 所示,读数 _____ 。
(2)用卷尺测量单个铜线圈的周长 ,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裸露的铜线头直径 ,结果如题 11 图 3 所示, 则 _____mm。
(3)用伏安法精确测量所有铜线圈的总电阻 ,并查阅资料得知,该铜线的电阻率为 ,则该通电螺线管上铜线圈的匝数 _____(用 、 、 、 表示)。
12.(10分)
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根长细橡皮条来探究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实验器材有:木板、白纸、细线、三角板、刻度尺、图钉等。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①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截取三条细线分别绑在橡皮条两端和中间某处 (结点),如题 12 图 1 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细线 2 与橡皮条的结点到橡皮条末端 的自然长度 ,并画在白纸上。
②细线 1 上端固定在 处,适当拉动细线 3,记录结点位置 和橡皮条末端位置 ,如题 12 图 2 所示。
③互成角度地拉细线 2、3,使结点到达 处,记录橡皮条末端位置 和细线 2 的方向,如题 12 图 3 所示。 ④交换细线 2、3 的位置,再次互成角度地拉细线 2、3,使结点仍到达 处,保证细线 2 通过③中的描点 、细线 3 通过③中细线 2 的方向,并记录橡皮条末端位置 ,如题 12 图 4 所示。
⑤利用①中画出的自然长度 ,以及 、 、 、 描点,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单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拉橡皮条的力越大越好 B. 细线 2、3 的夹角越大越好 C. 实验过程中橡皮条应与木板平行 D. 细线 2 与橡皮条的结点应位于橡皮条中点
(2)请在题 12 图 5 中完成实验探究图(作出必要的辅助线)。
( 3 )由( 2 )可知,按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对角线在方向、长度(大小)上与一个力拉时力的方向、长度(大小)均存在误差,可能的实验误差来源是:_____。(写出 1 条)
13.(10分)
如题 13 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与固定的 光滑圆弧轨道在 点平滑连接,圆弧半径 。物块甲向右运动,与静止在 点的物块乙发生第一次弹性碰撞后,甲反向运动,乙离开圆弧轨道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 乙返回至水平地面后,恰好不会与甲发生第二次碰撞。已知甲、乙两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乙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 取 ,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 碰撞时间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题 13 图
(1)第一次碰撞后瞬时,乙所受支持力大小;
(2)甲的质量 。
14.(13 分)
如题 14 图 1 所示,真空中的电极 连续不断地发出电子 (电子初速度忽略不计),经恒压电场 加速后, 从小孔 穿出,沿两水平正对的平行金属板 、 间的中轴线射入板间电场。已知 、 板长均为 ,板间距为 ,两板右边缘到竖直固定的荧光屏(面积足够大)的距离为 ,荧光屏中心 与 间中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 时刻, 板电势高于 板电势,板间电压 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如题 14 图 2 所示(其中 已知) , 电子穿过 A、B 两板间过程中板间电压视为不变。忽略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求:
(1)要使电子均能从 、 两板间射出, 的最大值;
(2)当 取(1)中最大值时,荧光屏上的光斑在屏上运动的速度大小。
15.(18 分)
如题 15 图 1 所示, 和 是两条水平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 ,左端连接定值电阻 ,理想电压表传感器并联在 两端,导轨电阻不计。一质量为 、长为 、电阻也为 的细直金属杆 ab 垂直跨接在导轨上,整个导轨处于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的匀强磁场中。 时刻, ab 杆在水平拉力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 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如题 15 图 2 所示( 已知)。已知 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忽略空气阻力。
(1)求整个运动过程中, 杆的速度最大值;
(2)求整个运动过程中, 杆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若 时刻,拉力 ,且 , ,请分析并在题 15 图 3 中画出 内拉力 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标出必要的纵坐标,用 表示)。物理(五)参考答案
1~7 BDCAABD
8AD
9BD
10ACD
解析:
1.B。根据P1=hv,解得n=,可知选项B正确:故选B。
hy
2.D。若1=0时刻,甲在前、乙在后,则乙与甲的距离将越来越大,乙一定不能追上甲,选项A、B均错误:
若1=0时刻,甲在后、乙在前,当甲、乙的初始距离较小(小于或等于0~6内的相对位移)时,甲能追
上乙,反之则不能追上乙,可知甲可能追上乙,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故选D。
3.C。这一技术主要体现的物理现象是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故选C。
4.A。取定值电阻为R,根据四子+号=丝T,可得U热-,选项A正猜:故选A
R2R2R
2
5。A。设该光脉冲信号在P点发生全反射的入射角为1,结合题意可知n=m,且sm1≥sinC=,联
sin(90°-)
立解得cos日≤√n2-1,选项A正确:故选A。
6.B。设甲充气前,氧气瓶内气体压强为乃,甲充气后气体压强为P单,由玻意耳定律有P'。书P(W。+),乙
充气后气体压强为Pz,则P,=P2化+门,可得距-+”,选项B正确:故选B.
Pz V
7.D。设小球a、b、c平抛时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对小球a、b,竖直方向有二号=2×,水
平方向有4=2D,,联立可得=V2巴,:对小球b、c,有.=。且v4.=204,可得0。=20,因此
①:,D。=1:√2:2W5,选项D正确:故选D。
8.AD.由h-,可以确定该显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空,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由G=mg及
R2
M=p.4
,可得pG,由于该星球半径R未知,因此不能确定该星球的密度p,选项D正确
选项C错误:故选AD。
9.BD。设该铅球质量为m,刚开始斜抛时初速度大小为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日,则经过时间,其动能
么=之包,osy+m(,sin0-g,则风与1为非线性关系,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及先减小
.1
32
后增大,选项B可能正确,选项A错误:由x=,cos01得,=m。cos}+号nv,sin0--号x,
2
2
vo cos
可知E与x也为非线性关系,其图像也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且瓦先减小后增火,选项D可能正确,选
项C错误;故选BD。
第1页共4页
10.ACD.两粒子在同一回旋加速器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相同,根据R=m加=卫可以判定,电量大的
gB gB
粒子最后的动量大,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又由R加=2m区可知,由于两粒子的质量关
gBgB
系不确定,因此无法确定电量与动能的大小关系,电量大的粒子有可能最后的动能大,电量小的粒子
也有可能最后的动能大,选项C、D均可能正确:故选ACD。
11.(6分)
(1)6.0(2分)
(2)2.095(2.093~2.097均可)(2分)
(3)元Rd2
(2分)
Aol
解析:
(1)由图易知,读数R=6.02。
(2)d=2mm+0.01mm×9.5=2.095mm。
(3)由电阻率公式R=P行,可得R=P
,解得N=u
N
4
2.(10分)
(1)C(3分)
结点到宋端的
(2)如答图1((4分)
自然长度1
(3)作图时有误差:长度1测量不准确:描
点位置不准确:实验中橡皮条发生扭转
等等。(回答1条,合理即可)(3分)
答图1
解析:
(1)拉橡皮条的力不是越大越好,不能超过其弹性限度,选项A错误:细线2、3的夹角并非越大越好,选项B
错误;实验过程中,橡皮条应始终与木板平行,选项C正确:细线2与橡皮条的结点可以不在橡皮条中点,
选项D错误;故选C。
(2)根据胡克定律可知,橡皮条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作图时,需先从P、P2、P3描点处分别截去长度
1,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来作图(如答图1)。
(3)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参见答案)。任答一条,合理即可给分。
第2页共4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一中2025年高考数学六调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牛津译林版六年级下册期中复习 句型转换55题(Unit 1-Unit 4)(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