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河北)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1.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Fe-56 Cu-64 Zn-65
试卷好题分析 科技创新T3,化学思维方法T7、T9
中考押题点分析 新题型、新考法T4、T14、T15、T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
A.铁 B.氯化钠
C.水 D.氧气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三个氧离子的是 (  )
A.3O-2 B.
C.C D.3O2-
3.铼被誉为“超级金属”,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图1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
A.铼属于金属元素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 g
C.在化学反应中铼原子易失去电子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4.图2是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的条形码(样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C3H4O2)。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
A.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g
B.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C.丙烯酸分子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丙烯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
       A       B        C        D
6.下列对宏微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子构成不同
D.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分子能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D.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观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8.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微观粒子
C.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
D.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电子层数一定改变
9.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
A.氧化物: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
B.盐类物质:纯碱、烧碱
C.合成材料:蚕丝、聚乙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氧气、水、汞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B.用加水的方法区分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用过量碳酸钠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1.(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中缺少    元素易引起贫血。
(2)2个氢原子:    。
(3)5个氯化氢分子:    。
(4)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12.(3分)水与健康息息相关,营养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白开水是青少年的最佳饮品,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早餐喝一杯果汁是一个良好习惯;适度饮茶有益健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柠檬酸和磷酸,过量摄入会影响某元素的吸收,儿童缺少该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该元素为    (填元素符号)。
(2)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欲配制1 000 g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3)用新鲜水果榨成的果汁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和    。
13.(5分)根据图3中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图3中表示的粒子共属于    种元素。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字母,下同)。
(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4)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写出该粒子的离子符号:    。
14.(6分)图4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4
(1)写出图丙中所有生成物的名称:    。
(2)结合图示分析,该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名称是    ,该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粒子名称是    。
(3)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符号是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15.(5分)用高粱酿酒的主要生产流程如图5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将高粱粉碎的目的是                    。
(2)“润糁”的目的是使高粱吸收一定量的水。用热水润糁效果更好,从微观角度分析,用热水的原因是                。
(3)“大曲”中含有生物酶,向原料中加入“大曲”可缩减白酒的酿制时间,大曲所起的作用叫    。
(4)“发酵”过程中,原料与空气中的    发生了缓慢氧化。
(5)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判断,最终得到的酒属于    。
16.(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6回答问题:
图6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若采用装置A制取某种气体,则选择A的依据是                。
(4)若采用装置E收集某种气体,当                时开始收集。
17.(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放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和气泡生成。他们非常好奇,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图7所示的探究。
图7
探究一: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实验1】甲同学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该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气体燃烧,发出轻微的爆鸣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由上述实验可知,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Mg(OH)2 猜想②:MgCO3 猜想③: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a.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b.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c.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2】乙同学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图7所示的装置A和B。
【实验现象】装置A中            ,装置B中            。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    ,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甲、乙两名同学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进行了下列探究: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7所示的装置C和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质量增加3.6 g,装置D质量增加13.2 g。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    。
【反思评价】
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加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加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加的质量
18.(5分)为了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 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物质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锌粉的质量/g 6.5 13 19.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0.4 0.5
请计算:
(1)第二次反应后,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C 6.B 7.C 8.A 9.A
10.D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能达到目的;B.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得溶液温度不变的是氯化钠固体,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固体,能达到目的;C.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能达到目的;D.氢氧化钙能与过量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能达到目的。
11.(4分)(1)Fe
(2)2H
(3)5HCl
(4)O
12.(3分)(1)Ca
(2)9
(3)维生素
13.(5分)(1)5
(2)AB
(3)CE
(4)失去 Mg2+
14.(6分)(1)水、氧气
(2)氢原子、氧原子 过氧化氢分子
(3)H2O2 分解反应
(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5.(5分)(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催化作用
(4)氧气
(5)混合物
16.(5分)(1)试管
(2)2KMnO4K2MnO4+MnO2+O2↑ BD(或BE)
(3)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
(4)导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气泡
17.(7分)【实验1】H2 2H2+O22H2O
【实验现象】无水硫酸铜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探究】稀盐酸
【实验数据】2∶3
【反思评价】③
18.(5分)(1)H2SO4、ZnSO4(1分)
(2)解:设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
H2SO4+ZnZnSO4+H2↑(1分)
 98          2
 x         0.5 g(1分)
=
x=24.5 g(1分)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5%(1分)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项训练专题06 期中复习——实数的运算(五大题型总结)(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专题11 期中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查漏补缺(人教版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