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常见的酸、碱、盐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说明:1.共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试卷好题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T11、科学家精神T3
中考押题点分析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T1、T2、T5、T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胃液:0.9~1.5 B.唾液:6.6~7.1
C.尿液:4.7~8.4 D.胰液:7.5~8.0
2.氢氧化钾具有强碱性,广泛应用于印染、漂白和丝光等纺织工业中,运输氢氧化钾的包装上应张贴的标志是 ( )
3.崇尚科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下列哪位科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 ( )
A.张青莲 B.袁隆平 C.侯德榜 D.屠呦呦
4.下列物质的名称与俗称不对应的是 ( )
A.碳酸氢钠——小苏打 B.氧化钙——熟石灰
C.汞——水银 D.氢氧化钠——烧碱
5.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NH4)2HPO4 B.CO(NH2)2
C.K2SO4 D.NH4NO3
粗盐是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即天然盐,是未经加工的大粒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但因含有氯化镁等杂质,在空气中较易潮解。回答6~8题。
6.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在这四步操作中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 )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酒精灯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8.氯化钠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硫酸
D.分布:自然界中存在于海水、盐井等
9.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
A.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稀硫酸用作除铁锈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10.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不变质的是 ( )
A.烧碱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生石灰
1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漂洗丝帛的工艺,该工艺流程如下: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灰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盐可能是 ( )
A.碳酸钾 B.熟石灰
C.烧碱 D.生石灰
1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因1885年首先用于法国波尔多城市而得名。下列关于配制波尔多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选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B.配制波尔多液时有热量放出
C.配制波尔多液时有蓝色沉淀产生
D.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钙
13.实验室有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试剂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B.可用盐酸除去白膜
C.白膜的成分是氢氧化钙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塞上瓶塞
14.下列有关物质及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小苏打能产生CO2
B.盐的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C.Na2CO3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15.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K2CO3溶液(K2SO4) 加BaCl2溶液,过滤
B N2(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O2(CO) 将气体点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Ⅰ.题16-1图表示的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题16-1图
(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b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2)d点对应的物质可参加反应:Na2S2O3+dNa2SO4+SO2↑+S↓+H2O,则d的化学式为 。
Ⅱ.题16-2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题16-2图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甲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雨水pH减小,形成 。甲与 反应生成CaSO3,可通过该反应来降低甲对环境的危害。
17.【科普阅读】
金属镧的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稀酸,在空气中易氧化,新切开的表面遇空气迅速变暗并生成一层蓝色的氧化膜,因其并不能保护金属,继而进一步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镧(La2O3)粉末。镧能和冷水缓慢作用,可与多种非金属反应。
氧化镧(La2O3)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酸而生成相应的盐,露置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逐渐变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镧,碳酸镧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
镧和氧化镧主要用于制造特种合金,还用作多种反应的催化剂等。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镧的金属活动性 (选填“>”或“<”)铜,氯化镧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氧化镧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久置于空气中的氧化镧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试剂为 (填名称)。
(3)碳酸镧在医学中的一种用途是 。
(4)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性能优良的储氢材料镧镍合金,在250 kPa下,镧镍合金的主要成分(LaNi5)吸收氢气生成LaNi5H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某实验小组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题18图所示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题18图
(1)实验①中所使用的仪器的名称是 ,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证明其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③中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4)实验④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观察到 ,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实验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设计实验⑥的目的是 。
19.【科学探究】
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水肥一体”示范农场参加劳动实践,带回三种失去标签的氮肥(氯化铵、碳酸铵和尿素)样品进行鉴别实验,三种样品分别标号为1、2、3。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出三种肥料
【查阅资料】①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②AgCl不溶于稀硝酸。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和结论
①各取少量样品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 1、3号样品产生刺激性气味, 2号样品是尿素
②另外各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加入 溶液 盛有1、3号样品的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盛有2号样品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将步骤②后盛有1、3号样品的试管内物质过滤,得到滤渣A和B,向滤渣中分别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滤渣A不溶解,滤渣B溶解,且有气体产生 1号样品是
【交流讨论】甲同学提出,以上的实验探究中,步骤 (选填“①”“②”或“③”)是多余的,原因是 。
【拓展延伸】(1)乙同学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产生的现象如题19图。试判断,长期施用 (填氮肥名称)的土壤容易酸化。
题19图
(2)向变蓝的(NH4)2CO3溶液中继续滴加 (填字母),溶液会逐渐变红。
A.K2SO4
B.NaCl
C.CaCl2
D.Na2CO3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2)过滤: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 ;若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会导致 。
(3)得到的滤液M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和Na2SO4。
【实验二】除去滤液M中的可溶性杂质CaCl2和Na2SO4,流程图如题20图所示:
题20图
步骤1:向滤液M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目的是 ,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2: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次过滤。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3: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氯化钠晶体的原因是 ,所得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大于粗盐质量的原因是 。
21.实验小组同学欲测定某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题21图是同学们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的10 g废液与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图。(废液中其他成分不显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当溶液呈中性时,消耗2%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g;实验室用5%的NaOH溶液配制100 g 2%的NaOH溶液,需要量取5%的NaOH溶液 g。
(2)该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题21图
(3)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A 6.C 7.D 8.D 9.B 10.C 11.A 12.A 13.C 14.D 15.B
16.(7分)(1)盐 SO2
(2)H2SO4
(3)2SO2+O22SO3(2分)
(4)酸雨 熟石灰[或Ca(OH)2]
【解析】(1)硫酸钠由硫酸根和钠离子构成,属于盐类;b点对应的物质是氧化物,其中硫元素显+4价,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SO2。
(2)d点对应的物质是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硫原子、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钠原子、3个硫原子、7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所以空格处应有2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SO4。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
(4)甲是SO2,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雨水pH减小,形成酸雨。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SO3,可通过该反应降低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
17.(8分)(1)> La3+
(2)La2O3+3CO2La2(CO3)3(2分) 稀盐酸(合理即可)
(3)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合理即可)
(4)2LaNi5+7H22LaNi5H7(2分)
18.(10分)(1)表面皿 易潮解
(2)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3)OH-
(4)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2分) 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5)2NaOH+CO2Na2CO3+H2O(2分) 对照(或排除水的干扰)
19.(10分)【实验探究】①2号样品无明显现象
②硝酸银(或AgNO3) NH4Cl+AgNO3AgCl↓+NH4NO3[或(NH4)2CO3+2AgNO3Ag2CO3↓+2NH4NO3](2分)
③氯化铵(或NH4Cl)
【交流讨论】① 步骤②可直接鉴别出2号样品为尿素(合理即可)(2分)
【拓展延伸】(1)氯化铵
(2)C
【解析】【实验探究】①尿素不是铵盐,加熟石灰研磨,不产生氨气,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②根据氯化铵、碳酸铵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且氯化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碳酸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碳酸银沉淀溶于稀硝酸,因此选择硝酸银;氯化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铵,化学方程式为NH4Cl+AgNO3AgCl↓+NH4NO3,碳酸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铵,化学方程式为(NH4)2CO3+2AgNO3Ag2CO3↓+2NH4NO3。
③根据氯化铵、碳酸铵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且氯化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碳酸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碳酸银沉淀溶于稀硝酸,因此1号样品是氯化铵。
【交流讨论】因为1号样品和3号样品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而2号样品不能,直接利用步骤2就可以鉴别出2号样品,即尿素,因此步骤①是多余的。
【拓展延伸】根据图中的现象,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至氯化铵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故长期施用氯化铵的土壤容易酸化。(NH4)2CO3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生成的氯化铵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K2SO4、NaCl、Na2CO3都不能与碳酸铵反应,故选C。
20.(10分)
【实验一】(1)搅拌,加速溶解
(2)烧杯内壁 过滤速度较慢
【实验二】步骤1:除去Na2SO4 复分解反应
步骤2:碳酸钠(或Na2CO3) 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2分)
步骤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除杂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21.(10分)
(1)40(1分) 40(1分)
(2)解:设10 g该废液中含有HCl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1分)
36.5 40
x 40 g×2%(1分)
=(1分)
x=0.73 g(1分)
该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0%=7.3%(1分)
答:该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7.3%。(1分)
(3)NaCl、NaOH(或氯化钠、氢氧化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