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
1.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Ti:48 Fe:56 Zn:65
试卷好题分析 最新科技T2、T9
中考押题点分析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T17,新题型、新考法T24、T2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其中在O2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 )
A.CH4 B.NH3 C.木炭 D.CO
2.手机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半导体材料硅。硅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可燃性气体可能是 ( )
A.H2 B.CO C.O2 D.CH4
3.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C.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D.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4.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硫,常用热的NaOH溶液清洗,发生的反应为3S+6NaOH2X+Na2SO3+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H2S B.SO2 C.Na2S D.Na2SO4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2Fe+6HCl2FeCl3+3H2↑
B.2KMnO4K2MnO4+MnO2+O2↑
C.2CO+O22CO2
D.H2SO4+NaOHNaSO4+H2O
6.已知4.6 g某纯净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8.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的水资源都是淡水 B.水中色素和异味可通过过滤除去
C.工业废水可直接灌溉农田 D.实验室常通过蒸馏得到蒸馏水
9.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境内发现植物新物种——石山油桐。油桐树的果实经加工可得到桐油,桐油的主要成分为桐油酸(化学式为C18H30O2),下列有关桐油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含有氧分子
C.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右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2 ℃时,将4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D.分别将t1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下列有关叙述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
A.正常雨水pH约为5.6:SO2+H2OH2SO3
B.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2H2O2H2↑+O2↑
C.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P+O2P2O5
12.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氧气 B.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用灼烧法区分羊毛线和涤纶线 D.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13.为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获得精盐,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下图实验方案。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步骤①⑤⑦均需使用玻璃棒
B.步骤②是为了除去杂质Na2SO4
C.步骤③④可调换顺序
D.沉淀中的成分是BaSO4、Mg(OH)2和CaCO3
14.某铜样品中含有杂质锌和铁,取60 g铜样品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0.4 g氢气。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
A.78% B.80% C.82% D.8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含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 (选填“单质”或“元素”),钙可预防幼儿及青少年患 (选填“佝偻病”或“甲状腺肿大”)和发育不良。
16.氨气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理想的零碳燃料,其燃烧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
(1)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是 。
(2)构成乙物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17.KNO3溶液可作为无土栽培的一种营养液。
(1)用上图所示实验操作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用作无土栽培营养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2)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KNO3溶液稀释至5%作为无土栽培营养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g;导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不规范操作可能是 (写一种)。
18.用图甲装置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测得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乙可知,该反应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60 s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19.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可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卫生,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便携式炉具使用有机物R作燃料,2.9 g 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和4.5 g H2O,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则R的化学式为 。
20.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含有氢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D是单质,A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 。
(2)B→A的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3)C→B有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降温后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变瘪,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原理。
22.(2分)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表中信息,在图中虚线框内填上所需物质的名称。
23.(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比B、C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可得出什么结论
(3)检验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还需进行哪项操作
24.(3分)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有两种探究思路。某兴趣小组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能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Ⅰ.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
(1)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证明二者发生反应的依据是什么
Ⅱ.检验有新物质生成
(3)请利用实验后甲中溶液,设计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及现象)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人类文明的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Ⅰ.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悠久
(1)三星堆出土的距今3 000多年的黄金面具由金锻打成薄片制成,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性。
(2)我国古代典籍里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Ag2S+2H2O,其中Ag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Ⅱ.金属在现代社会应用广泛
(3)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上常利用铁矿石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4)铝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铝抗腐蚀性优良的原因是 。
(5)白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镍(Ni),可用于制作钱币、饰品等。某兴趣小组取一块白铜样品进行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A中白铜表面有气泡产生;试管B中锌丝表面有固体析出。(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镍通常在化合物中显+2价)
图1
①写出产生上述现象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②结合上述现象和所学知识,判断并写出铜、镍、锌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Ⅲ.未来发展更需要金属参与
(6)浙江大学成功攻破了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难题,使得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可在-70 ℃~60 ℃内进行可逆地充放电。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2所示,图中“6.94”表示的含义是 。
图2
(7)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工业上制取金属钛的原理为2Mg+TiCl4Ti+2MgCl2,若用该方法制取2.4 kg钛。理论上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B 6.B 7.A 8.D 9.A
10.D 【解析】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A说法错误;分析图像信息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B说法错误;t2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 g,此时将4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有固体剩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00%,C说法错误;t1 ℃时二者溶解度相等,此时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2 ℃,二者溶解度均增大,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相等,D说法正确。
11.C 12.B 13.D 14.B
15.元素 佝偻病
16.(1)氮元素(或N)
(2)分子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17.(1)CBDA
(2)400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合理即可)
18.NaOH+HClNaCl+H2O 放热 一定有NaCl,可能有NaOH或HCl中的一种
19.CH4+2O2CO2+2H2O C4H10
【解析】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为8.8 g×(×100%)=2.4 g,生成物水中所含氢元素质量为4.5 g×(×100%)=0.5 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可知,生成物中所含的碳、氢元素均来自该有机物,则可知2.9 g该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2.4 g、氢元素0.5 g,设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xHy,则12x∶y=2.4 g∶0.5 g=24∶5,12x+y=58,得出x=4,y=10,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4H10。
20.(1)H2
(2)化合反应
(3)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21.(2分)
(1)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缩小
(2)Fe2O3+6HCl2FeCl3+3H2O
22.(2分)
(1)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滤纸片
23.(3分)
(1)2KMnO4K2MnO4+MnO2+O2↑
(2)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3)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24.(3分)
(1)2NaOH+CO2Na2CO3+H2O
(2)甲中试管内液面上升高度大于乙
(3)取少量实验后甲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
25.(1)延展(1分)
(2)-2(1分)
(3)Fe2O3+3CO2Fe+3CO2(1分)
(4)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1分)
(5)①Ni+2HClNiCl2+H2↑(或Zn+NiCl2ZnCl2+Ni)(1分) ②Zn>Ni>Cu(1分)
(6)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分)
(7)解:设理论上需要镁的质量为x。
2Mg+TiCl4Ti+2MgCl2(1分)
48 48
x 2.4 kg
=(1分)
x=2.4 kg(1分)
答:理论上需要镁的质量为2.4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