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人教八下物理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八下物理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下物理第9章 测试02
范围:第9章 压强 总分70分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的重力
2.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具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B
A. 啄木鸟的喙
B. 骆驼的脚掌
C. 鳄鱼的牙齿
D. 蚊子的口器
3.如图所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 管直径最
大, 管直径最小),然后与抽气机相通。当抽气机抽气时,将三个气
体压强传感器分别放入管内,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从计算机上就
可以读出三个位置气体的压强值。图中显示器所显示的压强与时间的
关系图像中,最下面一条曲线对应的塑料管是( )
C
A. 管
B. 管
C. 管
D. 可能是管,也可能是 管
4.社团活动在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
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当他单脚站立时,在地面
上留下了一个凹陷的鞋印,单手倒立时留下了一个凹陷的手掌印,那
么( )
C
A.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B.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C. 手掌印凹陷的深度大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D. 手掌印凹陷的深度等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5.半球形容器中盛满水,则下列水对容器壁产生压力的示意图中正确
的是( )
D
A. B. C. D.
6.(2021·无锡)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某一深度
处, 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下列操作会使高度差增大的是( )
D
A. 仅将金属盒向上移动
B. 仅将金属盒水平移动
C. 仅改变金属盒面的朝向
D. 仅在水中加入食盐,并使食盐溶解
7.如图为一种自带吸管的创意玻璃杯,玻璃吸管与杯子底部连通,通
过吸管可以吸取杯中的饮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
A. 吸取饮料时,吸管与杯子构成连通器
B. 未吸取饮料时,吸管与杯子的液面一定相平
C. 吸取饮料时,杯中的饮料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 吸取饮料时,饮料在吸管中上升是因为杯内大气压强变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 手捏笔囊松手
后,墨水被“吸”
入钢笔,利用了
大气压强
B. 沿纸条上方吹
气,纸条飞起是
因为在气体流速
大的地方压强大
C. 随着不断倒入
液体,液体对橡
皮膜的压强越来
越大
D. 用手轻压笔的
同时笔对手也有
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 、
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第9题图
A. 、的密度之比为
B.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C. 、的密度之比为
D.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10.如图,下列各容器的质量相同,底面积都是 ,如果在容器中
都装有的水,那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可能会是 的是
( )
B
A. B. C. D.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 。
关于、、 三点液体压强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C
A. 点处最大 B. 点处最大
C. 点处最大 D. 、 两点处一样大
12.两根较长的薄壁试管的横截面积分别为和 ,大试管
内盛有适量的水银,将充满水银的小试管开口朝下插入大
试管内,小试管的底部恰好与大试管内的液面相平。此时,
水银对大试管底面的压力为 ,现将小试管缓慢地竖直
拉出,在小试管离开大试管液面前的一瞬间,水银对大试
A
A. 减小 B. 增大 C. 减小 D. 增大
管底面的压力为,若大气压强为,则与 相比 ( )
二、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3.生产和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人们利用________原理在水坝
上修筑了船闸;注射器吸取药液时,药液是在_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
注射器的;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________。
连通器
大气压
连通器
14.如图所示,手指用 的力压铅笔尖,铅笔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___
(铅笔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手指与铅笔尖的接触面积是
,笔尾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 ,手指受到的压强是
________ 。
4
第15题图
15.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
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
短的那块。已知一个从底部向上逐渐变粗的水桶,如图所
示,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 ,最短的木板长为
2 500
100
小于
,桶底内部底面积为 ,桶底厚度不计,当桶内装
最多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
_____;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与桶中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取
第16题图
16.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均匀实
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
为,体积为 ,则甲
的密度为________ 。如图所示,
当甲竖放,乙平放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 ,将它们
均顺时针旋转 ,旋转后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乙对地面
的压强为__________。取
三、探究实践题(共5题,共21分)
17.(2分)如图,质量均匀的小球 从地面冲上弧形轨道。如图所示,是
小球向上运动的某一瞬间,请画出此时小球对弧形轨道压力 的示意图。
第17题图
[答案]
第17题图
18.(2分)小明同学将如图所示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
上,水在玻璃管流动,画出两个竖直管液面的大致位置。
第18题图
[答案]
第18题图
19.(5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时,小希同学利用木板、橡皮泥、包扎带和若
干相同的钩码进行探究活动。
(1)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平放于木板上方,把包扎带剪出两段,并将两
段包扎带分别绕在橡皮泥上,且在包扎带下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如图所示。小希同学是通过观察包扎带的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
用效果,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________。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得
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陷程度
转换法
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小希同学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进行
的操作是:将橡皮泥恢复原状,把包扎带撕成______宽度的两段,两
段包扎带下方挂______数量的钩码进行实验。(填“相同”或“不同”)
不同
相同
20.(5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
液体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
(已知 形管内装水)
(1)连接完毕的 形管压强计______(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实
验前,用手轻按橡皮膜,发现 形管内液面几乎不动,说明装置_____
(填“漏气”或“不漏气”)。
不是
漏气
(2)在图中改变探头的朝向, 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将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3)比较、 两图可知,同一深度,______________,液体压强越
大;比较______两图可说明三峡大坝为何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液体密度越大
、
21.(7分)如图甲,小金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
置示意图如图乙,将管子下端浸在水槽中,关闭 ,往管内装满水
(水位超过),再关闭、打开 ,管内液面下降了一段距离,
稳定后测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 。
(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_。取 ,
(2)再打开 ,管内水面将______(填“上升”“不升不降”或“下
降”)。
下降
(3)小金将长度约为 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
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这是因为__________的作用;此
时若在塑料管上端戳个小孔,纸片____(填“会”或“不会”)掉下来,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大气压强
会
上下大气压相等,水和纸片的重力会使纸片掉下来
(4)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如图丁所示,此气压下水的沸
点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小于
四、综合应用题(共2题,共15分)
22.(7分)图中小明蹬着滑板车滑行,根据所学知
识,请回答下列问题。取
(1)滑板车对地面压力是由________(填“小明”
“滑板车”或“地面”)发生形变引起的。
滑板车
(2)小明的质量是 ,则小明所受重力为多大?
解:小明所受重力:
(3)滑板车质量是 ,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是 ,当小明双脚站在滑板车上滑行时,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解:滑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3.(8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小玲所在的科研小组对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省南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过黄河,直通
北京,两地海拔差约为 ,经过工程师的精心设计,实现了渠水
全程自流。渠水在贯穿黄河时,工程师设计了图甲的穿黄隧洞,整个
穿黄隧洞相当于一个________。
连通器
(2)查资料得知,黄河水的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在
深度的穿黄隧洞底部,水在面积为 的面上产生的压力相
当于多少千克物体的重力?(取 ,不考虑水面大气压的影响)
解:由图乙可知,在深度为 的穿黄隧洞底部水产生的压强:
,则根据可得,在面积为 的面
上产生的压力大小:
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则质量:
,即相当于3千克物体的重力。
(3)由已知条件分析计算,黄河水的密度大约为多少?
解:由 可知,黄河水的密度:
谢谢
()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八下物理第9章压强 测试02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的重力
2.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具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B )
3.如图所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管a 、b 、c连接在一起(a管直径最 大,c管直径最小),然后与抽气机相通。当抽气机抽气时,将三个气 体压强传感器分别放入管内,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从计算机上就 可以读出三个位置气体的压强值。图中显示器所显示的压强与时间的 关系图像中,最下面一条曲线对应的塑料管是( C )
A. a管
B. b管
C. c管
D. 可能是a管,也可能是b管
4.社团活动在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 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当他单脚站立时,在地面 上留下了一个凹陷的鞋印,单手倒立时留下了一个凹陷的手掌印,那 么( C )
A.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B.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C. 手掌印凹陷的深度大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D. 手掌印凹陷的深度等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5.半球形容器中盛满水,则下列水对容器壁产生压力的示意图中正确 的是( D )
A. B. C. D.
6.(2021 ·无锡)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某一深度
处,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下列操作会使高度差增大的是( D )
A. 仅将金属盒向上移动
B. 仅将金属盒水平移动
C. 仅改变金属盒面的朝向
D. 仅在水中加入食盐,并使食盐溶解
7.如图为一种自带吸管的创意玻璃杯,玻璃吸管与杯子底部连通,通 过吸管可以吸取杯中的饮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 吸取饮料时,吸管与杯子构成连通器
B. 未吸取饮料时,吸管与杯子的液面一定相平
C. 吸取饮料时,杯中的饮料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 吸取饮料时,饮料在吸管中上升是因为杯内大气压强变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9.如图所示,是a 、b两种物质m — 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 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a 、b的密度之比为2: 1
B.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 1
C. a 、b的密度之比为4: 1
D.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 1
第9题图
10.如图,下列各容器的质量相同,底面积都是10 cm2 ,如果在容器中 都装有800 g的水,那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可能会是7 000 pa的是( B )
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P盐水 > P水 )。
关于a 、b 、c三点液体压强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C )
A. a 点处最大 B. b点处最大
C. c 点处最大 D. b 、c两点处一样大
12.两根较长的薄壁试管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和2s ,大试管 内盛有适量的水银,将充满水银的小试管开口朝下插入大 试管内,小试管的底部恰好与大试管内的液面相平。此时, 水银对大试管底面的压力为rN1 ,现将小试管缓慢地竖直 拉出,在小试管离开大试管液面前的一瞬间,水银对大试
管底面的压力为rN2 ,若大气压强为po ,则rN2与rN1相比 ( A )
A. 减小pos B. 增大po s C. 减小2po s D. 增大2pos
二、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3.生产和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人们利用_连通器_原理在水坝 上修筑了船闸;注射器吸取药液时,药液是在_大气压_的作用下进入 注射器的;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_连通器_。
14.如图所示,手指用4 N的力压铅笔尖,铅笔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_4_ N(铅笔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手指与铅笔尖的接触面积是0. 5 mm2 ,笔尾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0. 4 cm2 ,手指受到的压强是8 × 106_pa。
15.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 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 短的那块。已知一个从底部向上逐渐变粗的水桶,如图所示,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 5 m ,最短的木板长为0. 25 m ,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 × 10一2 m2 ,桶底厚度不计,当桶内装 最多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2_500 _pa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_100 _N;桶底受到水的压力r与桶中水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为r_小于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 。(J取10 N/kg)
第15题图
16.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均匀实 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 为16 kg ,体积为2 × 10一3 m3 ,则甲 的密度为 8 × 103_kg/m3 。如图所示,
第16题图
当甲竖放,乙平放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1. 6 × 104 pa ,将它们 均顺时针旋转90o ,旋转后甲对地面的压强为8 × 103 pa ,乙对地面 的压强为 3. 2 × 104_pa 。(J取10 N/kg)
三、探究实践题(共5题,共21分)
17.(2分)如图,质量均匀的小球a从地面冲上弧形轨道。如图所示,是 小球a 向上运动的某一瞬间,请画出此时小球对弧形轨道压力r的示意图。
第17题图
[答案]
第17题图
18.(2分)小明同学将如图所示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 上,水在玻璃管流动,画出两个竖直管液面的大致位置。
第18题图
[答案]
18题图
19.(5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时,小希同学利用木板、橡皮泥、包扎带和若 干相同的钩码进行探究活动。
(1)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平放于木板上方,把包扎带剪出两段,并将两 段包扎带分别绕在橡皮泥上,且在包扎带下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如图所示。小希同学是通过观察包扎带的_下陷程度_来比较压力的作 用效果,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_转换法_。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得 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_压力越大,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_。
(2)小希同学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将橡皮泥恢复原状,把包扎带撕成_不同_宽度的两段,两 段包扎带下方挂_相同_数量的钩码进行实验。(填“相同”或“不同”)
20.(5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 液体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
(已知U形管内装水)
(1)连接完毕的U形管压强计_不是_(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实 验前,用手轻按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液面几乎不动,说明装置漏气_ (填“漏气”或“不漏气”)。
(2)在a 图中改变探头的朝向,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将_不变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比较a 、b两图可知,同一深度,_液体密度越大_,液体压强越 大;比较_b_、c_两图可说明三峡大坝为何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1.(7分)如图甲,小金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 置示意图如图乙,将管子下端浸在水槽中,关闭K2 ,往管内装满水 (水位超过K1 ),再关闭K1 、打开K2 ,管内液面下降了一段距离,稳定后测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 = 9. 30 m。
(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 9. 3 × 104_pa 。(J取10 N/kg, P水 = 1. 0 × 103 kg/m3)
(2)再打开K1 ,管内水面将 下降_(填“上升”“不升不降”或“下 降”)。
(3)小金将长度约为30 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 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这是因为_大气压强_的作用;此 时若在塑料管上端戳个小孔,纸片_会_(填“会”或“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_上下大气压相等_,_水和纸片的重力会使纸片掉下来_(2分)。
(4)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如图丁所示,此气压下水的沸点_小于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
四、综合应用题(共2题,共15分)
22.(7分)图中小明蹬着滑板车滑行,根据所学知 识,请回答下列问题。(J取10 N/kg)
(1)滑板车对地面压力是由_滑板车_(填“小明” “滑板车”或“地面”)发生形变引起的。
(2)小明的质量是35 kg ,则小明所受重力为多大?
解:小明所受重力:
G人 = m人 J = 35 kg × 10 N/kg = 350 N
(3)滑板车质量是4 kg ,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是3 × 10一4 m2 ,当小明双脚站在滑板车上滑行时,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解:滑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r = G总 = (m人 + m车 )J = (35 kg + 4 kg) × 10 N/kg = 390 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3.(8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小玲所在的科研小组对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省南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过黄河,直通 北京,两地海拔差约为100 m ,经过工程师的精心设计,实现了渠水 全程自流。渠水在贯穿黄河时,工程师设计了图甲的穿黄隧洞,整个 穿黄隧洞相当于一个_连通器_。
(2)查资料得知,黄河水的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在 深度h = 30 m的穿黄隧洞底部,水在面积为1 cm2 的面上产生的压力相 当于多少千克物体的重力?(J取10 N/kg ,不考虑水面大气压的影响)
解:由图乙可知,在深度为h = 30 m的穿黄隧洞底部水产生的压强:
p = 300 kpa = 3 × 105 pa ,则根据可得,在面积为1 cm2 的面 上产生的压力大小:r = ps = 3 × 105 pa × 1 × 10一4 m2 = 30 N
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则质量:
即相当于3千克物体的重力。
(3)由已知条件分析计算,黄河水的密度大约为多少?
解:由p = PJh可知,黄河水的密度: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八下物理第9章压强 测试02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的重力
2.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具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B )
3.如图所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管a 、b 、c连接在一起(a管直径最 大,c管直径最小),然后与抽气机相通。当抽气机抽气时,将三个气 体压强传感器分别放入管内,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从计算机上就 可以读出三个位置气体的压强值。图中显示器所显示的压强与时间的 关系图像中,最下面一条曲线对应的塑料管是( C )
A. a管
B. b管
C. c管
D. 可能是a管,也可能是b管
4.社团活动在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 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当他单脚站立时,在地面 上留下了一个凹陷的鞋印,单手倒立时留下了一个凹陷的手掌印,那 么( C )
A.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B.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C. 手掌印凹陷的深度大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D. 手掌印凹陷的深度等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5.半球形容器中盛满水,则下列水对容器壁产生压力的示意图中正确 的是( D )
A. B. C. D.
6.(2021 ·无锡)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某一深度
处,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下列操作会使高度差增大的是( D )
A. 仅将金属盒向上移动
B. 仅将金属盒水平移动
C. 仅改变金属盒面的朝向
D. 仅在水中加入食盐,并使食盐溶解
7.如图为一种自带吸管的创意玻璃杯,玻璃吸管与杯子底部连通,通 过吸管可以吸取杯中的饮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 吸取饮料时,吸管与杯子构成连通器
B. 未吸取饮料时,吸管与杯子的液面一定相平
C. 吸取饮料时,杯中的饮料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 吸取饮料时,饮料在吸管中上升是因为杯内大气压强变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9.如图所示,是a 、b两种物质m — 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 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a 、b的密度之比为2: 1
B.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 1
C. a 、b的密度之比为4: 1
D.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 1
第9题图
10.如图,下列各容器的质量相同,底面积都是10 cm2 ,如果在容器中 都装有800 g的水,那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可能会是7 000 pa的是( B )
1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P盐水 > P水 )。
关于a 、b 、c三点液体压强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C )
A. a 点处最大 B. b点处最大
C. c 点处最大 D. b 、c两点处一样大
12.两根较长的薄壁试管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和2s ,大试管 内盛有适量的水银,将充满水银的小试管开口朝下插入大 试管内,小试管的底部恰好与大试管内的液面相平。此时, 水银对大试管底面的压力为rN1 ,现将小试管缓慢地竖直 拉出,在小试管离开大试管液面前的一瞬间,水银对大试
管底面的压力为rN2 ,若大气压强为po ,则rN2与rN1相比 ( A )
A. 减小pos B. 增大po s C. 减小2po s D. 增大2pos
二、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3.生产和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人们利用_连通器_原理在水坝 上修筑了船闸;注射器吸取药液时,药液是在_大气压_的作用下进入 注射器的;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_连通器_。
14.如图所示,手指用4 N的力压铅笔尖,铅笔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_4_ N(铅笔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手指与铅笔尖的接触面积是0. 5 mm2 ,笔尾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0. 4 cm2 ,手指受到的压强是8 × 106_pa。
15.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 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 短的那块。已知一个从底部向上逐渐变粗的水桶,如图所示,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 5 m ,最短的木板长为0. 25 m ,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 × 10一2 m2 ,桶底厚度不计,当桶内装 最多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2_500 _pa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_100 _N;桶底受到水的压力r与桶中水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为r_小于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 。(J取10 N/kg)
第15题图
16.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均匀实 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 为16 kg ,体积为2 × 10一3 m3 ,则甲 的密度为 8 × 103_kg/m3 。如图所示,
第16题图
当甲竖放,乙平放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1. 6 × 104 pa ,将它们 均顺时针旋转90o ,旋转后甲对地面的压强为8 × 103 pa ,乙对地面 的压强为 3. 2 × 104_pa 。(J取10 N/kg)
三、探究实践题(共5题,共21分)
17.(2分)如图,质量均匀的小球a从地面冲上弧形轨道。如图所示,是 小球a 向上运动的某一瞬间,请画出此时小球对弧形轨道压力r的示意图。
第17题图
[答案]
第17题图
18.(2分)小明同学将如图所示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 上,水在玻璃管流动,画出两个竖直管液面的大致位置。
第18题图
[答案]
第18题图
19.(5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时,小希同学利用木板、橡皮泥、包扎带和若 干相同的钩码进行探究活动。
(1)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平放于木板上方,把包扎带剪出两段,并将两 段包扎带分别绕在橡皮泥上,且在包扎带下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如图所示。小希同学是通过观察包扎带的_下陷程度_来比较压力的作 用效果,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_转换法_。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得 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_压力越大,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_。
(2)小希同学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将橡皮泥恢复原状,把包扎带撕成_不同_宽度的两段,两 段包扎带下方挂_相同_数量的钩码进行实验。(填“相同”或“不同”)
20.(5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 液体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
(已知U形管内装水)
(1)连接完毕的U形管压强计_不是_(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实 验前,用手轻按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液面几乎不动,说明装置漏气_ (填“漏气”或“不漏气”)。
(2)在a 图中改变探头的朝向,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将_不变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比较a 、b两图可知,同一深度,_液体密度越大_,液体压强越 大;比较_b_、c_两图可说明三峡大坝为何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1.(7分)如图甲,小金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 置示意图如图乙,将管子下端浸在水槽中,关闭K2 ,往管内装满水 (水位超过K1 ),再关闭K1 、打开K2 ,管内液面下降了一段距离,稳定后测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 = 9. 30 m。
(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 9. 3 × 104_pa 。(J取10 N/kg, P水 = 1. 0 × 103 kg/m3)
(2)再打开K1 ,管内水面将 下降_(填“上升”“不升不降”或“下 降”)。
(3)小金将长度约为30 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 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这是因为_大气压强_的作用;此 时若在塑料管上端戳个小孔,纸片_会_(填“会”或“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_上下大气压相等_,_水和纸片的重力会使纸片掉下来_(2分)。
(4)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如图丁所示,此气压下水的沸点_小于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
四、综合应用题(共2题,共15分)
22.(7分)图中小明蹬着滑板车滑行,根据所学知 识,请回答下列问题。(J取10 N/kg)
(1)滑板车对地面压力是由_滑板车_(填“小明” “滑板车”或“地面”)发生形变引起的。
(2)小明的质量是35 kg ,则小明所受重力为多大?
解:小明所受重力:
G人 = m人 J = 35 kg × 10 N/kg = 350 N
(3)滑板车质量是4 kg ,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是3 × 10一4 m2 ,当小明双脚站在滑板车上滑行时,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解:滑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r = G总 = (m人 + m车 )J = (35 kg + 4 kg) × 10 N/kg = 390 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3.(8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小玲所在的科研小组对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省南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过黄河,直通 北京,两地海拔差约为100 m ,经过工程师的精心设计,实现了渠水 全程自流。渠水在贯穿黄河时,工程师设计了图甲的穿黄隧洞,整个 穿黄隧洞相当于一个_连通器_。
(2)查资料得知,黄河水的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在 深度h = 30 m的穿黄隧洞底部,水在面积为1 cm2 的面上产生的压力相 当于多少千克物体的重力?(J取10 N/kg ,不考虑水面大气压的影响)
解:由图乙可知,在深度为h = 30 m的穿黄隧洞底部水产生的压强:
p = 300 kpa = 3 × 105 pa ,则根据可得,在面积为1 cm2 的面 上产生的压力大小:r = ps = 3 × 105 pa × 1 × 10一4 m2 = 30 N
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则质量:
即相当于3千克物体的重力。
(3)由已知条件分析计算,黄河水的密度大约为多少?
解:由p = PJh可知,黄河水的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