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认识酸和碱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些食物的pH如下:苹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 )
A.牛奶 B.鸡蛋清
C.葡萄汁 D.苹果汁
2.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 )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氧化物:SO2、CuO、KMnO4
B.酸:HCl、H2SO4、HNO3
C.碱:NaOH、Ca(OH)2、NH3·H2O
D.盐:NH4Cl、AgNO3、BaSO4
4.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
5.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B.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液
6.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厕所 清洁剂 橘子 汁 西瓜 汁 鸡蛋清 肥皂 水 炉具 清洁剂
pH 范围 1~2 3~4 5~6 7~8 9~10 12~13
A.所有的食物均呈酸性
B.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C.向肥皂水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D.清理厨房顽固油渍时,将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7.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作饮料添加剂或药物工业原料。下列物质不能与酒石酸反应的是( )
A.CO2 B.CuO
C.NaOH D.Mg
8.下列关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B.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
C.氢氧化钠的俗称叫纯碱、烧碱或苛性钠
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实验课上,张老师在实验室做酸的性质的探究实验,如下所示,回答第9~10题。
9.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② B.②④
C.④ D.①③④
10.在探究稀硫酸性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后,溶液变蓝色
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
C.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
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
11.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授课时利用酸碱指示剂变出漂亮的“奥运五环”。把甲基橙加入乙酸溶液中变出红色环,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变出黄色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基橙颜色改变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乙酸与碳酸钠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C.把甲基橙加入石灰水中呈黄色
D.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都是酸的溶液
12.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
反应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测定结果一定会有偏差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3.已知:酸、碱、盐共存时,优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向盛有HCl、CuCl2混合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忽略CuCl2溶液的弱酸性,即将CuCl2溶液看成中性),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Cl Na2CO3 加入足量稀 硫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 C 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 过滤、洗涤、干燥
15.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A 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D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26分)
16.(2分)现有:①肥皂水;②食盐水;③杨梅汁;④白糖水;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 (填序号,下同),
pH>7的是 。
17.(6分)盐酸、硫酸都是重要的酸。
(1)向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都变成 色,原因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相同的 。
(2)请写出稀硫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18.(8分)某同学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构建如图思维导图。A和B是两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
(1)在C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后,再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u(OH)2固体与稀H2SO4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4)物质A属于 (填“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①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 。
(5)物质B可以是 (写出一种具体物质)。
(6)请写出B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废液(含CuSO4、MgSO4及一些不溶物)净化步骤如下:
Ⅰ.往沉降槽中加入适量絮凝剂甲,加速沉降;
Ⅱ.往反应槽中缓慢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
Ⅲ.通过盛有活性炭的水槽后,调节溶液的pH=7,保存在指定容器中。
(1)测得原废液pH=5,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甲是 (写物质名称);操作X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X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3)反应槽中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0.(4分)A、B、C、D、E、F、G是常见的七种物质,A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固体化合物,C是一切生命都离不开的氧化物,F是蓝色沉淀,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A+BC+D,D+EF↓+G,B+EC+G。
请推断:
(1)C的化学式为 。
(2)B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写出B+EC+G的化学方程式: (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9分)
21.(7分)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C、D试管中发生了反应
[分类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4)思路Ⅰ: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思路Ⅱ:验证有 。
(5)请按照思路Ⅰ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6)为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按照思路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22.(12分)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1)[任务一]宏微结合初识中和反应
①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 ,证明反应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的实质: 。
②上述实验从 (填“反应物减少或者消失”或“新物质生成”)角度说明了反应的进行。
(2)[任务二]转换思维再探中和反应
用pH传感器按如图甲再次实验,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缓慢注入烧瓶。烧瓶内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任务三]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
丙
将如图甲装置中pH传感器换成温度传感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回答下列
问题。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
②如图丙所示,当加入稀盐酸 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23.(10分)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探究,取10.0 g炉具清洁剂样品于烧杯中,加水稀释,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0.73%的稀盐酸(密度是1.0 g/mL),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图甲所示)。同时利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该清洁剂中其他成分不与水、稀盐酸发生反应)
甲 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0 g样品中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第七单元 认识酸和碱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些食物的pH如下:苹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B)
A.牛奶 B.鸡蛋清
C.葡萄汁 D.苹果汁
2.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B)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A)
A.氧化物:SO2、CuO、KMnO4
B.酸:HCl、H2SO4、HNO3
C.碱:NaOH、Ca(OH)2、NH3·H2O
D.盐:NH4Cl、AgNO3、BaSO4
4.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正确的是(C)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12.6
5.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A)
A.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B.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液
6.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物质 厕所 清洁剂 橘子 汁 西瓜 汁 鸡蛋清 肥皂 水 炉具 清洁剂
pH 范围 1~2 3~4 5~6 7~8 9~10 12~13
A.所有的食物均呈酸性
B.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C.向肥皂水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D.清理厨房顽固油渍时,将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7.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作饮料添加剂或药物工业原料。下列物质不能与酒石酸反应的是(A)
A.CO2 B.CuO
C.NaOH D.Mg
8.下列关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B.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
C.氢氧化钠的俗称叫纯碱、烧碱或苛性钠
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实验课上,张老师在实验室做酸的性质的探究实验,如下所示,回答第9~10题。
9.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A)
① ②
③ ④
A.② B.②④
C.④ D.①③④
10.在探究稀硫酸性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稀硫酸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后,溶液变蓝色
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
C.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
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
11.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授课时利用酸碱指示剂变出漂亮的“奥运五环”。把甲基橙加入乙酸溶液中变出红色环,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变出黄色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基橙颜色改变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乙酸与碳酸钠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C.把甲基橙加入石灰水中呈黄色
D.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都是酸的溶液
12.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
反应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测定结果一定会有偏差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3.已知:酸、碱、盐共存时,优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向盛有HCl、CuCl2混合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忽略CuCl2溶液的弱酸性,即将CuCl2溶液看成中性),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D)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Cl Na2CO3 加入足量稀 硫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 C 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 过滤、洗涤、干燥
15.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D)
选项 实验 现象
A 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D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26分)
16.(2分)现有:①肥皂水;②食盐水;③杨梅汁;④白糖水;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 ③ (填序号,下同),
pH>7的是 ① 。
17.(6分)盐酸、硫酸都是重要的酸。
(1)向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都变成 红 色,原因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相同的 氢离子(或H+) 。
(2)请写出稀硫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
18.(8分)某同学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构建如图思维导图。A和B是两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
(1)在C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后,再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
(2)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3)Cu(OH)2固体与稀H2SO4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色 。
(4)物质A属于 金属氧化物 (填“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①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 Fe2 。
(5)物质B可以是 碳酸钠(合理即可) (写出一种具体物质)。
(6)请写出B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
19.(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废液(含CuSO4、MgSO4及一些不溶物)净化步骤如下:
Ⅰ.往沉降槽中加入适量絮凝剂甲,加速沉降;
Ⅱ.往反应槽中缓慢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
Ⅲ.通过盛有活性炭的水槽后,调节溶液的pH=7,保存在指定容器中。
(1)测得原废液pH=5,显 酸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甲是 明矾 (写物质名称);操作X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X是 过滤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
(3)反应槽中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或MgSO4+2NaOHMg(OH)2↓+Na2SO4] (写一个)。
20.(4分)A、B、C、D、E、F、G是常见的七种物质,A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固体化合物,C是一切生命都离不开的氧化物,F是蓝色沉淀,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A+BC+D,D+EF↓+G,B+EC+G。
请推断:
(1)C的化学式为 H2O 。
(2)B属于 酸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写出B+EC+G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2H2O+Na2SO4 (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9分)
21.(7分)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蓝 。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C、D试管中发生了反应
[分类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4)思路Ⅰ: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思路Ⅱ:验证有 新物质生成 。
(5)请按照思路Ⅰ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颜色变红;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溶液颜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 (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6)为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按照思路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足量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22.(12分)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1)[任务一]宏微结合初识中和反应
①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 无色 ,证明反应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
H2O ,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的实质: H+与OH-结合生成H2O 。
②上述实验从 反应物减少或者消失 (填“反应物减少或者消失”或“新物质生成”)角度说明了反应的进行。
(2)[任务二]转换思维再探中和反应
用pH传感器按如图甲再次实验,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缓慢注入烧瓶。烧瓶内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HCl (填化学式)。
(3)[任务三]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
丙
将如图甲装置中pH传感器换成温度传感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回答下列
问题。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
②如图丙所示,当加入稀盐酸 10 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23.(10分)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探究,取10.0 g炉具清洁剂样品于烧杯中,加水稀释,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0.73%的稀盐酸(密度是1.0 g/mL),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图甲所示)。同时利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该清洁剂中其他成分不与水、稀盐酸发生反应)
甲 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0 g样品中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0
(2)解:设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OH + HCl NaCl + H2O
40 36.5
x×10 g 50 g×0.73%
=
x=4%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