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金属与金属矿物)测试题(解析版)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金属与金属矿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情境】(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24年5月,武王墩墓出土了迄今为止东周时期最大的青铜圆鼎。青铜是以铜和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铜属于
A.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2.【新考向】(24-25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第九届亚冬会将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在哈尔滨举行,哈尔滨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冰雪文化之都,有很多标志性建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制围栏刷油漆主要为了防锈 B.铝合金制成的外壳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C.钢筋属于金属材料 D.教堂门窗用纯金属制成
A.A B.B C.C D.D
3.【联系生活】——垃圾分类
(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从垃圾分类角度,易拉罐属于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其他垃圾 D.厨余垃圾
4.【传统文化】——文物“越王勾践剑”
(2024·山西晋城·三模)国家一级文物“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光彩夺目,没有锈蚀。这体现出铸剑材料的最大优点是
A.颜色漂亮 B.熔点较高 C.硬度较大 D.抗腐蚀性好
5.【传统文化】——鎏金技术和铜镜
(23-24九年级下·湖北襄阳·自主招生)材料 1:鎏金技术,汉代以前人们就掌握,人们以7 比 1 的金汞比例调成液态“金汞齐”,涂在器物表面,炭火烘烤,使其中汞成分挥发掉,金成分留在器物上,大约重复涂烤三次即可。
材料2:铜镜是古代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所撰《镜镜冷痴》载有“铜色本黄,杂锡则青,青近白,故宜于镜”;《吕氏春秋》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铜镜的材料为铜锡合金(青铜)
B.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青铜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属
C.鎏金工艺过程中,使用了类似溶解、蒸发的操作
D.铝露置在空气中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将铝溶于汞形成液态“铝汞齐”,其中的铝很难与氧气反应
6.(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判断,下列情况中,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
7.【新情境】(24-25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亚洲冬季运动会将在哈尔滨盛大举行,哈尔滨火车站是全国第二大欧式风格的火车站,是“尔滨”一张美丽的名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铺设地面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火车站修建时使用到的金属材料均为纯铁
C.火车站内的钢轨采用的是硬度大、韧性好的锰钢
D.火车站室外铁围栏采用了在表面刷漆的方法来防锈
8.(2023·山东菏泽·中考真题)碲化镉薄膜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太阳能电池,其材料之一镉(Cd)的制备是在铜镉渣(主要含有Cd、Zn、Cu、Fe单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出铜渣,然后对滤液进行除铁净化,再加入锌粉置换出镉,下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Zn>Cu>Cd B.Zn>Cd>Cu C.Cu>Zn>Cd D.Cd>Zn>Cu
9.(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生产生活中所说的“五金”指的是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经人工加工可以制成艺术品、金属器件和装饰品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五金”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上述“五金”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其表面都会冒出气泡
C.将上述“五金”中的铁的位置移到最后,刚好符合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D.上述“五金”在自然界都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10.(2024·西藏·中考真题)青藏高原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正确的是
A.将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里
B.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都能防止生锈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D.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1.(2024·甘肃嘉峪关·模拟预测)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A.2Fe + 6HCl = 2FeCl3 + 3H2↑ B.Cu + H2SO4=CuSO4 + H2↑
C.Zn+CuSO4 =ZnSO4+Cu D.H2↑+ CuO =Cu + H2O
12.(2024·山东临沂·二模)已知金属M、Fe和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M可以是Mg或Sn
B.将金属M放入稀硫酸中,会有气泡冒出
C.将金属M放入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D.若金属铁(足量)放入溶液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12.(2024·山东聊城·一模)为验证锌、锡、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丽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组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传统文化】——古籍记载
(2024·重庆·二模)《清波杂志》卷十二有书:“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指的是CuSO4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文描述的是CuSO4溶液与Fe的反应
B.“胆水”通常不用铁制容器盛装
C.Cu无法直接与稀硫酸反应制得CuSO4
D.“胆水”中存在的微粒只有2种
15.(2024·辽宁丹东·模拟预测)向含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滤渣和滤液的成分有如下描述: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和,
以上四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6.【结合生产】——废旧金属回收
(2024·山东青岛·一模)废旧手机中含有贵金属金(Au),图是回收Au的简略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B.滤液a中的阳离子是Fe2+和Zn2+
C.在滤液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D.由上述过程可知,Zn、Au、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Cu>Au
17.(2024·山东青岛·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以下实验比较银、铜、锌的活动性顺序,实验结束后将两试管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烧杯内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该实验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
B.试管乙中反应后锌一定过量
C.a点处烧杯内只有一种固体
D.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
18.(2024·广西南宁·模拟预测)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④
19.(2024·广西·中考真题)广西铝土矿资源丰富.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二氧化硅 B.氧化铝 C.四氧化三铁 D.碳酸钙
20.(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做法不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的是
A.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 B.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C.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 D.在钢铁的表面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二、填空题(本题4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1.(4分)(2024·辽宁丹东·模拟预测)金属材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钢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材料。
(1)钢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将钢片和纯铁片相互刻画,纯铁片上留下划痕,说明 。
(3)向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到滤液为无色,则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滤渣中一定有 。
22.(8分)(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金属资源应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1)利用金属矿产冶炼金属是获得金属材料的主要途径。工业上炼铁常用的原料有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焦炭(主要成分为碳)、石灰石和空气。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①上述流程中X的化学式是 。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反应Ⅲ为炼铁的主要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从某废旧电子产品中提炼贵重金属,并得到硫酸铜溶液。有如下流程:
①“步骤二”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粗铜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步骤三”是滤渣Ⅰ中的 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②写出“步骤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
23.(4分)(2024·陕西咸阳·二模)为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安只用一支试管和少量稀盐酸就达到了目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足量锌粉后,溶液的质量会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3)实验的不同阶段,溶液的颜色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4)小西指出,调整三种金属粉末加入的先后顺序为 (所用金属粉末均为足量),也能实现实验目的。
24.(6分)(2024·山西太原·二模)同学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在实验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实验方法:将两根铝丝用砂纸打磨后,分别浸入到盛有氯化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两支试管中,铝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 。

(2)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均有较明显的反应现象,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实验原理:Ⅰ或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4)有同学认为仅以图示的实验还不能达到该实验目的,需要补充实验。 (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继续探究。
(5)问题与交流:本实验中采用将铝丝盘成螺旋状插入溶液中,目的 。
四、科学探究题
25.(9分)(2024·安徽·模拟预测)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钢铁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1所示五组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由五组实验中的 (填实验组序号)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氧气和水作用的过程;铁锈化学式 。
(2)试管B中使用“蒸馏水”为防止溶解的氧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应对其进行的处理是 。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3)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表中的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 。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
【拓展延伸】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5)图2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 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
(6)图3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浓度超过20mL 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26.(9分)(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从古自今,炼铁是非常重要的工艺。
(1)《三省边防备览》中记载了古法炼铁:“铁炉高一丈七八尺,中空,上有洞放烟,下层放炭,中安矿石。矿石几百斤,用炭若干斤,皆有分两,不可增减。旁用风箱,十余人轮流曳之,日夜不断火。炉底有桥,矿渣分出,矿之化为铁者,流出成铁板。”
①资料中能日夜不断火,原理是 (用方程式表达)。
②“旁用风箱,十余人轮流曳之”,用风箱不断鼓风的目的是 。
③“流出成铁板”中“铁板”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利用含铁量低的磁铁矿冶炼生铁的流程如下。
①白云石的主要成分是CaMg(CO3)2,熔剂中一定含有的两种金属氧化物,写出其中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②“高温烧结”是将矿石烧成多孔结构,其目的是 。
③以上流程中回收煤气可用作 ,流程中还可以回收 循环利用。
④用1000t含46.4%四氧化三铁的磁铁矿炼得的铁,相当于 吨含杂质20%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得的铁。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情境】(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24年5月,武王墩墓出土了迄今为止东周时期最大的青铜圆鼎。青铜是以铜和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铜属于
A.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答案】B
【解析】青铜是以铜和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B。
2.【新考向】(24-25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第九届亚冬会将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在哈尔滨举行,哈尔滨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冰雪文化之都,有很多标志性建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制围栏刷油漆主要为了防锈 B.铝合金制成的外壳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C.钢筋属于金属材料 D.教堂门窗用纯金属制成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铁暴露在空气中易生锈,铁制围栏刷油漆主要为了防锈,A选项正确;
B、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隔绝氧气,避免内部的金属被氧化,因此铝合金制成的外壳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B选项正确;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钢筋是合金的一种,属于金属材料,C选项正确;
D、合金的机械性能比成分金属强,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通常是合金,教堂门窗是用合金制成的,D选项错误。
故选:D。
3.【联系生活】——垃圾分类
(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从垃圾分类角度,易拉罐属于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其他垃圾 D.厨余垃圾
【答案】B
【详解】易拉罐是由金属制成,从垃圾分类角度,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
答案:B。
4.【传统文化】——文物“越王勾践剑”
(2024·山西晋城·三模)国家一级文物“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光彩夺目,没有锈蚀。这体现出铸剑材料的最大优点是
A.颜色漂亮 B.熔点较高 C.硬度较大 D.抗腐蚀性好
【答案】D
【详解】A、颜色漂亮和不锈蚀没有关系,故错误;
B、熔点高和不锈蚀没有关系,故错误;
C、硬度大和不锈蚀没有关系,故错误;
D、抗腐蚀性好,所以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不锈蚀,故正确;
故选D。
5.【传统文化】——鎏金技术和铜镜
(23-24九年级下·湖北襄阳·自主招生)材料 1:鎏金技术,汉代以前人们就掌握,人们以7 比 1 的金汞比例调成液态“金汞齐”,涂在器物表面,炭火烘烤,使其中汞成分挥发掉,金成分留在器物上,大约重复涂烤三次即可。
材料2:铜镜是古代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所撰《镜镜冷痴》载有“铜色本黄,杂锡则青,青近白,故宜于镜”;《吕氏春秋》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铜镜的材料为铜锡合金(青铜)
B.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青铜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属
C.鎏金工艺过程中,使用了类似溶解、蒸发的操作
D.铝露置在空气中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将铝溶于汞形成液态“铝汞齐”,其中的铝很难与氧气反应
【答案】D
【详解】A、根据材料2: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所撰《镜镜冷痴》载有“铜色本黄,杂锡则青,青近白,故宜于镜”,制作铜镜的材料为铜锡合金,即青铜,故说法正确;
B、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青铜硬度大于其成分金属的硬度,故说法正确;
C、根据材料1:以7 比 1 的金汞比例调成液态“金汞齐”,涂在器物表面,炭火烘烤,使其中汞成分挥发掉,金成分留在器物上,大约重复涂烤三次即可,则鎏金工艺过程中,使用了类似溶解、蒸发的操作,故说法正确;
D、铝露置在空气中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将铝溶于汞形成液态“铝汞齐”,使表层的铝原子浓度变低,从而使铝与氧气反应时无法形成致密氧化膜,内部的铝原子不停地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的氧化铝固体,故说法错误;
故选D。
6.(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判断,下列情况中,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氯化钠可以加速铁的锈蚀。
A、该实验中有铁、有水、有氯化钠、有氧气,铁生锈且氯化钠能加速锈蚀速率;
B、该实验中有铁、有氧气、无水,铁不易生锈;
C、该实验中有铁、有水、无氧气,铁不易生锈;
D、该实验中有铁、有水、有氧气,铁生锈;
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A,故选:A。
7.【新情境】(24-25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亚洲冬季运动会将在哈尔滨盛大举行,哈尔滨火车站是全国第二大欧式风格的火车站,是“尔滨”一张美丽的名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铺设地面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火车站修建时使用到的金属材料均为纯铁
C.火车站内的钢轨采用的是硬度大、韧性好的锰钢
D.火车站室外铁围栏采用了在表面刷漆的方法来防锈
【答案】B
【详解】A、铺设地面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选项正确;
B、铁合金的机械性强于纯铁,所以火车站修建时使用到的金属材料主要是铁的合金,选项错误;
C、火车站内的钢轨采用的是硬度大、韧性好的锰钢,选项正确;
D、表面刷漆可以隔绝空气和水,防止铁制品生锈,选项正确;
故选B。
8.(2023·山东菏泽·中考真题)碲化镉薄膜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太阳能电池,其材料之一镉(Cd)的制备是在铜镉渣(主要含有Cd、Zn、Cu、Fe单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出铜渣,然后对滤液进行除铁净化,再加入锌粉置换出镉,下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Zn>Cu>Cd B.Zn>Cd>Cu C.Cu>Zn>Cd D.Cd>Zn>Cu
【答案】B
【详解】在铜镉渣(主要含有Cd、Zn、Cu、Fe单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出铜渣,说明Cd、Zn、Fe均能与稀硫酸反应,Cu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Cd、Zn、Fe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Cu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
再加入锌粉能置换出镉,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镉强,即Zn>Cd,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Cd>Cu。
故选B。
9.(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生产生活中所说的“五金”指的是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经人工加工可以制成艺术品、金属器件和装饰品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五金”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上述“五金”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其表面都会冒出气泡
C.将上述“五金”中的铁的位置移到最后,刚好符合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D.上述“五金”在自然界都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C
【详解】A、上述“五金”不是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如金是金黄色的,铜是紫红色的,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锡排在氢前,将铁、锡投入稀盐酸中,均会产生气泡,金、银、铜排在氢后,将金、银、铜投入稀盐酸中,无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将上述“五金”中的铁的位置移到最后,刚好符合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符合题意;
D、上述“五金”中金、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锡、铁、铜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4·西藏·中考真题)青藏高原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正确的是
A.将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里
B.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都能防止生锈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D.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答案】A
【详解】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不利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故A符合题意;
B、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都能防止生锈,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故C不符合题意;
D、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4·甘肃嘉峪关·模拟预测)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A.2Fe + 6HCl = 2FeCl3 + 3H2↑ B.Cu + H2SO4=CuSO4 + H2↑
C.Zn+CuSO4 =ZnSO4+Cu D.H2↑+ CuO =Cu + H2O
【答案】C
【详解】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反应条件,氢气无需标注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4·山东临沂·二模)已知金属M、Fe和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M可以是Mg或Sn
B.将金属M放入稀硫酸中,会有气泡冒出
C.将金属M放入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D.若金属铁(足量)放入溶液中,溶液变为浅绿色
【答案】A
【详解】A.金属M、Fe和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金属M可以是Sn,不能是Mg,Mg的活动性比强Fe,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M排在氢前面,金属M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将金属M放入稀硫酸中,会有气泡冒出,故B正确;
C.金属M的活动性比铜强,将金属M放入溶液中,会置换出铜,金属M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故C正确;
D.铁的活动性比M强,金属铁(足量)放入溶液中,反应生成M和硝酸亚铁,溶液变为浅绿色,故D正确。
故选:A。
12.(2024·山东聊城·一模)为验证锌、锡、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丽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组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分析】实验①,锡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即Zn>Sn。
实验②,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锡和氢气,有气泡产生,说明锡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即Sn>H。
实验③,锡能与硫酸铜反应,锡粉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Sn>Cu。
实验④,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H>Cu。
【详解】A、②Sn>H,③Sn>Cu,④H>Cu,无法得出锌和锡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B、①Zn>Sn,②Sn>H,③Sn>Cu,无法得出铜和氢的位置关系,故选项错误;
C、①Zn>Sn,②Sn>H,④H>Cu,可得出Zn>Sn>H>Cu,故选项正确;
D、①Zn>Sn,③Sn>Cu,④H>Cu,无法得出锡和氢的位置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传统文化】——古籍记载
(2024·重庆·二模)《清波杂志》卷十二有书:“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指的是CuSO4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文描述的是CuSO4溶液与Fe的反应
B.“胆水”通常不用铁制容器盛装
C.Cu无法直接与稀硫酸反应制得CuSO4
D.“胆水”中存在的微粒只有2种
【答案】D
【详解】A、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是 CuSO4 溶液与 Fe 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A说法正确;
B、这里的“胆水”是指 CuSO4 溶液,由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胆水”通常不用铁桶进行盛装,故B说法正确;
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u位于氢元素之后,所以Cu无法直接与稀硫酸反应制得 CuSO4,故C说法正确;
D、这里的“胆水”是指 CuSO4 溶液, “胆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u2+ 和硫酸根离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5.(2024·辽宁丹东·模拟预测)向含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滤渣和滤液的成分有如下描述: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和,
以上四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金属活动性:Zn>Cu>Ag,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①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正确;
②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锌是否与硝酸铜反应未知,锌是否过量未知,故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和锌,正确;
③若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铜,则锌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铜和银均与稀盐酸不反应,则一定无明显现象,正确;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锌,则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16.【结合生产】——废旧金属回收
(2024·山东青岛·一模)废旧手机中含有贵金属金(Au),图是回收Au的简略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B.滤液a中的阳离子是Fe2+和Zn2+
C.在滤液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D.由上述过程可知,Zn、Au、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Cu>Au
【答案】B
【详解】A、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B、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Fe、Zn、Au、Cu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Fe、Zn分别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锌,滤液a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锌和硫酸,阳离子是Fe2+、Zn2+和H+,故错误;
C、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会产生蓝色沉淀,故正确;
D、由上述过程Fe、Zn、Au、Cu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Fe、Zn分别与硫酸反应,说明Fe、Zn金属活动性大于Au、Cu;Au、Cu与氧气中加热,只与铜反应,金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金,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Cu>Au,故正确。
故选:B。
17.(2024·山东青岛·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以下实验比较银、铜、锌的活动性顺序,实验结束后将两试管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烧杯内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该实验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
B.试管乙中反应后锌一定过量
C.a点处烧杯内只有一种固体
D.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
【答案】C
【详解】A、硝酸银溶液放入铜中,能置换出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硝酸铜溶液放入锌中,能置换出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铜,故通过该实验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该选项正确;
B、两试管混合物,溶液质量先减小后增大,说明有2个反应发生。可能发生的反应有,,,三个反应中有两个涉及锌、两个涉及硝酸银,则甲试管中一定有硝酸银剩余,乙试管中一定有锌剩余,该选项正确;
C、根据前面选项推断出甲中硝酸银过量,乙中锌过量,锌和硝酸银生成硝酸锌和银,则a点一定有b试管中生成的铜、未反应完的锌及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三种固体,该选项不正确;
D、b~c段溶液质量增加,根据B分析,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铜的反应,则硝酸银全部被消耗,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8.(2024·广西南宁·模拟预测)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④
【答案】B
【详解】金属活动性:Zn>Cu>Ag,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溶液最终变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硝酸银也已经完全反应。
①由分析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故溶液质量先减小后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错误;
②由①的分析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正确;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一开始无铜生成,后生成铜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错误;
④由以上分析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硝酸锌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正确;
⑤反应前溶液中不含锌元素,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溶液中锌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错误。
故正确的是②④。
故选B。
19.(2024·广西·中考真题)广西铝土矿资源丰富.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二氧化硅 B.氧化铝 C.四氧化三铁 D.碳酸钙
【答案】B
【详解】铝土矿含铝元素,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故选B。
20.(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做法不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的是
A.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 B.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C.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 D.在钢铁的表面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答案】A
【详解】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的原理是避免铁制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
A、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盐水会加快铁锈蚀的速率,不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符合题意;
B、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不符合题意;
C、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不符合题意;
D、在钢铁的表面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能隔绝氧气和水,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4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1.(4分)(2024·辽宁丹东·模拟预测)金属材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钢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材料。
(1)钢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将钢片和纯铁片相互刻画,纯铁片上留下划痕,说明 。
(3)向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到滤液为无色,则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滤渣中一定有 。
【答案】(1)混合物
(2)钢的硬度比铁大
(3) 硝酸锌、硝酸镁 铜
【详解】(1)钢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
(2)将钢片和纯铁片相互刻画,纯铁片上留下划痕,说明钢比铁的硬度大;
(3)锌的活动性强于铜,比镁弱,故向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与硝酸镁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到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则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为硝酸锌和硝酸镁,滤渣中一定有铜。
22.(8分)(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金属资源应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1)利用金属矿产冶炼金属是获得金属材料的主要途径。工业上炼铁常用的原料有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焦炭(主要成分为碳)、石灰石和空气。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①上述流程中X的化学式是 。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反应Ⅲ为炼铁的主要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从某废旧电子产品中提炼贵重金属,并得到硫酸铜溶液。有如下流程:
①“步骤二”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粗铜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步骤三”是滤渣Ⅰ中的 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②写出“步骤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CO2
(2) Al、Mg Cu
【详解】(1)①高温下焦炭在过量的空气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X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焦炭与过量的空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CO2;;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铝、镁、金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镁>铝>铜>金,其中,铝、镁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氢前的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①“步骤二”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粗铜中的铝、镁,化学式分别为Al、Mg;滤渣Ⅰ是铜和金的混合物,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的化学式为Cu,故填:Al、Mg;Cu。
②“步骤四”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三、实验题
23.(4分)(2024·陕西咸阳·二模)为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安只用一支试管和少量稀盐酸就达到了目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足量锌粉后,溶液的质量会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3)实验的不同阶段,溶液的颜色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4)小西指出,调整三种金属粉末加入的先后顺序为 (所用金属粉末均为足量),也能实现实验目的。
【答案】(1)
(2)变大
(3)B
(4)铜粉、铁粉、锌粉
【详解】(1)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入铜粉不反应,加入锌粉与氯化亚铁反应产生氯化锌和铁,根据,消耗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溶液的质量变大;
(3)A、①→②是稀盐酸变成氯化亚铁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不符合题意;
B、②→③未发生任何反应,溶液颜色不变,故符合题意;
C、③→④氯化亚铁溶液变成氯化锌溶液,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可以先加入铜粉,不反应可以得出铜排在氢的后面,再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排在氢的前面,铁>铜,在加入锌粉,锌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说明锌>铁,故顺序是铜粉、铁粉、锌粉。
24.(6分)(2024·山西太原·二模)同学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在实验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实验方法:将两根铝丝用砂纸打磨后,分别浸入到盛有氯化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两支试管中,铝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 。

(2)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均有较明显的反应现象,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实验原理:Ⅰ或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4)有同学认为仅以图示的实验还不能达到该实验目的,需要补充实验。 (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继续探究。
(5)问题与交流:本实验中采用将铝丝盘成螺旋状插入溶液中,目的 。
【答案】(1)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及污物
(2)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和铜
(3)/
(4)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5)增大与溶液接触面积
【详解】(1)铝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及污物;
(2)Ⅰ中铝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铝,铝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Ⅱ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由此得到的结论是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和铜;
(3)Ⅰ中铝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铝,化学方程式为;Ⅱ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化学方程式为;
(4)由第(2)小问可知,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和铜,不能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此需要补充实验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即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
(5)本实验中采用将铝丝盘成螺旋状插入溶液中,目的是增大与溶液接触面积。
四、科学探究题
25.(9分)(2024·安徽·模拟预测)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钢铁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1所示五组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由五组实验中的 (填实验组序号)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氧气和水作用的过程;铁锈化学式 。
(2)试管B中使用“蒸馏水”为防止溶解的氧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应对其进行的处理是 。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3)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表中的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 。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
【拓展延伸】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5)图2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 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
(6)图3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浓度超过20mL 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 ABC Fe2O3
(2)煮沸
(3)Fe+2HCl=FeCl2+H2↑
(4) 探究氯化铁是否与盐酸反应 酸性条件下,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5)酸性条件下,钢铁与氢离子发生反应
(6)钢铁表面生成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发生
【详解】(1)试管A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试管B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试管C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水、氧气等物质作用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
(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管B中使用“蒸馏水”为防止溶解的氧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应对其进行的处理是煮沸,从而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
(3)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 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4)①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探究氯化铁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可知,酸性条件下,氯化铁与铁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5) 由图象2可知,当pH<4时,钢铁与水样中的氢离子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
(6)当溶解氧超过20mL L-1时,钢铁表面生成较致密的氧化膜,阻碍氧气、水与钢铁的接触,所以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
26.(9分)(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从古自今,炼铁是非常重要的工艺。
(1)《三省边防备览》中记载了古法炼铁:“铁炉高一丈七八尺,中空,上有洞放烟,下层放炭,中安矿石。矿石几百斤,用炭若干斤,皆有分两,不可增减。旁用风箱,十余人轮流曳之,日夜不断火。炉底有桥,矿渣分出,矿之化为铁者,流出成铁板。”
①资料中能日夜不断火,原理是 (用方程式表达)。
②“旁用风箱,十余人轮流曳之”,用风箱不断鼓风的目的是 。
③“流出成铁板”中“铁板”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利用含铁量低的磁铁矿冶炼生铁的流程如下。
①白云石的主要成分是CaMg(CO3)2,熔剂中一定含有的两种金属氧化物,写出其中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②“高温烧结”是将矿石烧成多孔结构,其目的是 。
③以上流程中回收煤气可用作 ,流程中还可以回收 循环利用。
④用1000t含46.4%四氧化三铁的磁铁矿炼得的铁,相当于 吨含杂质20%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得的铁。
【答案】(1)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碳完全燃烧或充分燃烧 混合物
(2) CaO/MgO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燃料 炉尘 600
【详解】(1)①资料中能日夜不断火,原理是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旁用风箱,十余人轮流曳之”,用风箱不断鼓风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碳完全燃烧或充分燃烧;
③“流出成铁板”中“铁板”是生铁,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钙、镁、碳、氧元素,生成物中也应含钙、镁、碳、氧元素,钙元素和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含有的两种金属氧化物为:CaO、MgO;
②“高温烧结”是将矿石烧成多孔结构,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③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以上流程中回收煤气可用作燃料;
高炉炼铁的炉尘中含铁矿粉、焦炭粉等,可循环利用;
1000t含46.4%四氧化三铁的磁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为:,则含336t铁元素的赤铁矿的质量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尚书江南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下一篇:总复习数的认识(同步练习)(无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