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考向核心卷 云南专版(解析版)

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化学(云南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Zn—65、Ga—70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追索我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让国宝回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日本追索回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主要成分是铜合金,其熔点高于纯铜
B.从英国回归的青瓷带盖梅瓶,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错金银铜翼虎中的金、银和铜,通常都用电解法冶炼
D.现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绢本《历代帝王图》用到的绢,耐酸耐碱
2.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用高粱酿酒: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醇
B.少量水洒到煤炉上蹿出更高的火苗:碳与水反应生成CO和
C.用木糖醇作甜味剂:木糖醇属于糖类,有甜味,热量比蔗糖低
D.松花蛋上有美丽花纹:蛋白质和脂肪水解成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与碱性物质作用
3.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
A.杂化轨道模型:
B.1-丁烯的键线式:
C.基态Si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5.“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进入吹出塔前,被还原成了
B.从吹出塔进入吸收塔的物质只有
C.经过吸收塔后,溴元素得到了富集
D.蒸馏塔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6.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装置乙:演示喷泉实验
C.装置丙:用明矾晶体制备
D.装置丁:制备并测量其体积
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砷化镓(GaAs)是半导体材料,气相生长法制备GaAs的原理如下:
①;
②;
③。
已知镓晶体与金刚石结构相似,结构与白磷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7.0 g镓(Ga)含共价键数目为
B.0.1 mol含σ键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含中子数目为
D.反应③中每生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8.松香酸是最重要的树脂酸之一,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丙烯酸互为同系物
B.该物质易溶于水
C.能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消耗1 mol
9.2024年3月21日,中国发射的鹊桥2号中继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将为后续的嫦娥6号月球采样任务提供支持。鹊桥2号制作材料中广泛应用X、Y、Z、M、E 5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布在短周期中。仅有X、E同族,X的同素异形体有多种,其中一种为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固体。Y的基态原子价层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Z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只可电解M的氧化物获得M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氢化物沸点:X>Y>E
B.第一电离能:Z>M>E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M
D.X、E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相同
10.如图为某新型的可充电锌-肼电池充、放电时的物质转化示意图,其采用双功能电催化剂在同一电极实现了独立的析氢反应(放电)和产氮反应(充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C.充电时,理论上每转移1 mol,阳极上会生成5.6 L(标准状况下)
D.放电时,当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时,理论上锌电极增重6.5 g
11.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往碘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液体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 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中的溶解能力
B 探究乙酰水杨酸样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取少量样品,加入3 mL蒸馏水和少量乙醇,振荡,再加入1~2滴溶液,有紫色沉淀生成 该产品中含有水杨酸
C 向2 mL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为基元反应,将盛有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12.一种新型化学修饰剂在药物研发领域可作为药物载体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中存在过氧键
B.分子的醚键中所有键的键长相等
C.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N原子
D.分子中所有O原子和N原子均有孤电子对
13.普鲁士蓝类材料具有开放式的骨架结构,骨架内具有大量的氧化还原位点,可作为水系碱金属离子的正极材料。电解质阳离子为钠离子时,称为钠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晶胞的组成变化如图所示,晶胞中仅标出位于内部的。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普鲁士白晶胞的面上含有12个
B.充放电时晶胞中价态改变的元素仅有Fe
C.充电过程中若一个晶胞有5个,则该晶胞中的数目为5
D.1 mol普鲁士黄晶胞转化为1 mol普鲁士蓝晶胞,转移电子数为2
14.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的与分布系数[,、或]的变化关系如图1,与P[或]的变化关系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和c点溶液中相同,为
B.a点时,
C.水的电离程度:
D.d点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某小组同学利用湿法炼锌过程中产出的新型除钴剂钴渣{主要成分有,钴的有机盐,还含有少量碱式硫酸铁、、等}为原料,回收钴的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钴的有机盐不溶于水和稀酸。时,。。
回答下列问题:
(1)“低酸浸出”过程中,难溶物碱式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酸浸出”过程中,当溶液的pH为1.35时,溶液中的开始生成沉淀,则混合液中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煅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煅烧”后得到和,钴元素主要转化为CoO,少部分得到和,该过程得到Co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不同煅烧时间钴渣失重率与钴渣中钴元素含量曲线如图2所示,则煅烧水洗渣的最佳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4)“还原浸出”可把Co元素全部转化为,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
(5)已知: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大,则该电对中的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沉淀”时,溶液的pH最小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而实际操作中pH调节为1.2,为保证实验持续进行,实验过程中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种含Co的-2价配离子的结构如图3,其中Co形成了________个配位键,Co元素显________价。
16.(14分)为探究甲醛与新制Cu(OH)2反应的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反应装置如下:
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大量气体,悬浊液蓝色褪去,且有红色沉淀生成。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反应需控制温度为65℃,宜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填标号)。
A.酒精灯加热 B.砂浴 C.油浴 D.水浴
II.为探究气体产物、溶液中产物与固体产物的成分,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分析后,关于产物成分有如下猜想:
气体产物 H2、CO、CO2
溶液中产物 HCOO-、
固体产物 Cu、Cu2O
(2)为确定气体成分,下列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气流方向填大写字母,个别装置可重复使用)。(已知:CO与银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发现,装置C、D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E中固体变为红色,A中固体颜色变蓝,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溶液中产物与固体产物,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已知:Cu2O能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 (无色),Cu(NH3)易被氧化生成Cu(NH3)。
①由实验现象可知,液体产物中存在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滤渣1中加入足量浓氨水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滤液2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显蓝色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④通过定量测定发现,固体产物主要是铜。综合以上分析,若主要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5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1)液氨是一种重要的载氢材料。已知,双催化剂双温催化合成氨机理如图-1所示,该方法通过光辐射产生温差,可以实现高速率、高产率合成氨。
①高温区纳米Fe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氨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低温区能提高合成氨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氢萘()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可经历“”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催化剂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如图-2所示。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密闭容器加入1mol十氢萘进行催化脱氢实验,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①的物质的量显著低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7h时,反应体系内氢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
(3)以和二甲胺为原料,在Cu/ZnO催化下合成DMF()的机理如图-4所示。
①该过程合成DM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机理图可知,反应过程会产生一种有机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若改用和二甲胺为原料,产物水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8.(15分)环丙虫酰胺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条件略):
(1)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______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E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为顺式结构
c.1 mol E最多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F中存在2个六元环。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的分子式为,G→I过程中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J→环丙虫酰胺的合成方法如下:
①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理论上,生成1 mol环丙虫酰胺需要消耗__________mol H2O2。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化学(云南专版)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的熔点,A错误;青瓷带盖梅瓶属于瓷器,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正确;金通常用物理方法提取,银通常用热分解法冶炼,铜通常用热还原法冶炼,C错误;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遇酸、碱都会变性,D错误。
2.答案:C
解析:高粱富含淀粉,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乙醇,A正确;将少量水洒到煤炉上,碳与水反应生成CO和,和均是易燃气体,所以窜出更高的火苗,B正确;木糖醇有甜味,但其不属于糖类,其是戊五醇,属于醇类,C错误;蛋白质和脂肪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类,这些盐在蛋白质中以一定形状的结晶析出,形成了美丽的花纹,D正确。
3.答案:B
解析:电解精炼铜时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Cu单质,电极反应式:,A错误;溶液吸收气体生成CuS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溶于稀硫酸生成单质铜、硫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具有还原性,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浓硝酸反应,S元素会被氧化,方程式为,D错误。
4.答案:D
解析:杂化轨道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为,A正确;1-丁烯中碳碳双键碳原子在1、2号位上,B正确;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题给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正确,C正确;的形成过程中,Mg失电子,CI得到电子,正确的形成过程为,D错误。
5.答案:C
解析:进入吹出塔之前,发生,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错误;根据流程,进入吸收塔的物质除外,还含有空气、水蒸气、过量的氯气等,B错误;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因为海水中浓度很小,因此吸收塔的目的是富集,C正确;蒸馏塔中主要发生,存在化学变化,D错误。
6.答案:C
解析:长颈漏斗和大气相通,用手捂广口瓶时,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插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A错误。NO不溶于水,不与NaOH溶液反应,装置乙中不能产生较大的压强差,不能演示喷泉实验,B错误。为难挥发性酸,加热明矾晶体,只能失去结晶水,可以制备,C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盛水的量气管测量其体积,D错误。
7.答案:D
解析:镓晶体与金刚石结构相同,故1个镓原子形成2个键,7.0 g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因此7.0 g镓(Ga)含共价键数目为,A错误;白磷分子是正四面体形结构,结构与白磷相似,故1个分子含6个单键,因此含σ键数目为,B错误;H不含中子,内中子数为42,则1个分子含中子数为42,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因此标准状况下,含0.84 mol中子,中子数目为,C错误;由反应③可知,每生成4 mol GaAs转移12 mol电子,因此反应③中每生成1 mol GaAs转移的电子数目为,D正确。
8.答案:D
解析:松香酸含环状结构,碳碳双键数目也与丙烯酸的不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分子中烃基较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B错误;每个该有机物分子只含1个羧基,不能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C错误;该有机物中羧基可与溶液反应,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消耗1 mol ,D正确。
9.答案:C
分析:X的同素异形体有多种,其中一种为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固体为金刚石,X为C元素;Y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为O元素;Z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为Mg元素,M为Al元素,E为Si元素。
解析: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三种简单氢化物均为分子晶体,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相对于更高,A错误;分别为,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因此第一电离能:,但Si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错误;Z、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因此碱性:,C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为分子晶体,为共价晶体,晶体类型不同,D错误。
10.答案:D
分析:采用双功能电催化剂在同一电极实现了独立的析氢反应(放电)和产氮反应(充电),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阴极反应式为;
解析:充电时,Zn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A正确;放电时,正极析氢,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理论上每转移1 mol,阳极上会生成0.25 mol氮气,生成氮气的体积为5.6 L(标准状况下),C正确;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当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时,转移0.2 mol电子,负极消耗0.1 mol Zn,理论上锌电极减轻6.5 g,D错误。
11.答案:A
解析:往碘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液体分层,下层为密度大的,颜色从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说明碘被萃取到浓KI溶液中,发生反应:,说明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中的溶解能力,A正确;水杨酸中含有酚羟基,乙酰水杨酸中不存在酚羟基,酚羟基和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紫色配合物,不是紫色沉淀,B错误;碳酸钡和碳酸钙均为白色沉淀,先生成哪种沉淀未知,故无法比较两者的溶度积常数,C错误;将盛有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即减小,说明温度降低,反应正向进行,<0,=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则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D错误。
12.答案:D
解析:该化合物分子中含多个醚键,不含过氧键,A错误;醚键中的C—O键周围连接的基团不完全相同,则其键长不完全相同,B错误;十二元环中的4个N原子存在3种不同的化学环境[易错:误认为十二元环中的4个N原子化学环境相同],另外有1个酰胺基,六元环中有4个次氨基(化学环境有两种),C错误;含氮六元环中的N原子为杂化,其中1个杂化轨道中有1对孤电子对,酰胺基N原子和十二元环中的N原子均为杂化,其中1个杂化轨道中容纳1对孤电子对,醚键O原子,羟基O原子均有2对孤电子对,羧基中双键中的O原子为杂化,有2对孤电子对,D正确。
13.答案:D
解析:第一步,审题干,析图示。①根据晶胞结构,确定晶胞组成元素的位置和种数;②各元素分布在晶胞的顶点、面心和体内;③由电池充、放电过程可知Fe元素的价态和晶胞的组成都发生了变化。
第二步,逐项分析,判断正误。由晶胞中位于内部的可知,位于相邻的两个Fe之间,则晶胞面上含有个数为,A正确;由图可知,充放电时晶胞中仅有Fe元素的价态改变,B正确;根据均摊法计算可知,1个普鲁士黄晶胞中含有的个数为:,由充放电转化过程中Fe元素守恒,充电过程中一个晶胞若含有5个,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含有的数目为5,C正确;普鲁士蓝中Fe的个数未发生变化,且含有4个,则说明有4个转变为,故1 mol普鲁士黄晶胞转化为1 mol普鲁士蓝晶胞,转移电子数目为4,D错误。
14.答案:A
解析:由图1可知,随着pOH的增大,横坐标从左往右氢氧根浓度减小,即pH减小,故III为H2C2O4的分布分数,II为的分布分数,I为的分布分数。M点:,P点:。 图2中,随pH减小,增大,减小,L1表示,L2表示。
根据图中点M、P得到,根据c点得到,则有,,解得,即N点、c点对应的,A正确;
a点时,根据电荷守恒,有,根据元素守恒,有,两式联立,得,再根据a点对应和分布系数图,得,则有,B错误;
a、b两点相等,水的电离程度相等,因此水的电离程度:,C错误;
d点时,,则有,D错误。
15.(14分)答案:(1)(2分)
(2)0.25(1分)
(3)破坏有机盐的结构,除去N、S、C、H元素(2分)
(2分);2.0h(1分)
(4)1:1(1分)
(5)-1.17(2分);不断补充NaOH溶液(1分)
(6)6(1分);+2(1分)
解析:(1)“低酸浸出”过程中,碱式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低酸浸出”过程中,当溶液的pH为1.35时,,则,已知,开始生成沉淀时,。
(3)“煅烧”是破坏水洗渣中的有机盐的结构,达到除去的目的。转化为CoO的反应为。根据图2知2.0h以后钴渣中Co元素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钴渣失重率也基本达到最大值,故煅烧时间最佳为2.0h。
(4)“还原浸出”过程中与发生的反应为,则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5)根据已知信息,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大,则该电对中的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强,若要反应能够发生,则,。反应过程中,氧化生成沉淀的同时,溶液中也会产生使溶液的pH不断降低,所以实验过程中必须不断添加NaOH溶液调节pH,防止溶液的pH过低导致反应终止。
(6)题给配离子中有4个O各带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又因为其整体显-2价,则Co元素为+2价。题给配离子中与Co形成化学键的N已形成了3个化学键,则与Co形成的键均为配位键;与Co相连的O已形成了一个化学键还带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与Co形成的键也是配位键,故1个Co共形成了6个配位键。
16.(14分)答案:(1) 球形冷凝管(1分);D(1分)
(2)DCBEAB(2分);H2(2分)
(3)(2分);Cu2O+8NH3·H2O=2Cu(NH3)+2OH-+7H2O(2分); (2分); (2分)
分析:甲醛具有还原性,新制的氢氧化铜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气体产物可能是H2、CO、CO2, CO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用银氨溶液检验,H2用CuO和无水硫酸铜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要干燥,无水硫酸铜之后也要接干燥管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干扰,因此装置的连接顺序是DCBEAB;装置C、D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CO2和CO,E中固体变为红色,A中固体颜色变蓝,证明气体是氢气;溶液中混合物过滤,滤液加稀硫酸无现象说明没有碳酸根离子,液体中的离子是甲酸根离子,滤渣加浓氨水,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是蓝色溶液,根据Cu2O能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 (无色),Cu(NH3)易被氧化生成Cu(NH3),证明滤渣中有Cu2O。
解析:(1)a是球形冷凝管,65°C加热应该用水浴加热;
(2)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先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再用银氨溶液检验CO,干燥后再用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检验H2,连接顺序为DCBEAB;C、D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没有CO2和CO,E中固体变为红色,A中固体颜色变蓝,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H2;
(3)滤液1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碳酸根离子,液体中是甲酸根离子;加入足量浓氨水是氧化亚铜和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Cu(NH3),离子方程式为Cu2O+8NH3·H2O=2Cu(NH3)+2OH-+7H2O;Cu(NH3)易被氧化生成Cu(NH3),显蓝色的离子是Cu(NH3)离子;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u、氢气、甲酸盐等,还原产物是氢气和铜,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此方程式为。
17.(15分)
答案:(1)①纳米铁可以吸附更多,高温有利于、H—H断裂,加快反应速率(2分);②反应放热,低温区促进N、H合成氨,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平衡产率(2分);③(2分)
(2)①催化剂显著降低了转化为的活化能,分解速率大于其生成速率(2分);②2.028(1分)
(3)①(2分);②HCOOH(2分);③H-O-D(2分)
解析:(1)①在Fe表面断裂,Fe的温度高于体系温度,纳米铁可以吸附更多,高温有利于、H—H断裂,加快反应速率;
②氨气在表面生成,温度低于体系温度,反应放热,低温区促进N、H合成氨,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平衡产率;
③氨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时,为燃料做负极,失电子,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①由图可知,对比转化为的活化能与转化为的活化能,可得出催化剂显著降低了转化为的活化能,分解速率大于其生成速率;
②由图可知,;,反应体系内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21×3+0.393×5=2.028 mol;
(3)①由图可知,该过程合成DMF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产生DMF和,同时过程中也会产生,生成一种副产物为HCOOH;
③由图可知,水中有一个氢来自于氢气,故产物水的结构为H-O-D。
18.(15分)答案:(1)羧基、碳氯键(2分)
(2)(3分)
(3)a、d(2分)
(4)(2分)
(5)(2分)
(6)(2分);1(2分)
分析:由流程可知,A和溴发生取代反应在氨基的邻位引入溴原子生成B,B和生成D:,D中右侧支链上羧基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基得到E,E失去水分子生成F,F中存在2个六元环,已知:,则为E中右侧支链上酰胺基中羰基转化为羟基,和E中羧基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酯基,得到F,则F为,F和反应生成G,G和肼反应生成I,G→I过程中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结合后续生成的环丙虫酰胺结构、I化学式可知,I为,I中的一个氨基和发生取代反应引入新的环生成J:,J经过多步反应生成环丙虫酰胺;
解析:(1)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碳氯键、羧基;
(2)D中右侧支链上羧基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基得到E:;
(3)a.E含有羧基、酰胺基、酯基3种含氧官能团,正确;
b.分子中碳碳双键两端的氢在异侧,为反式结构,错误;
c.E中羧基、酰胺基、酯基、溴原子、氯原子,均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1 mol E最多能与大于2 mol NaOH发生反应,错误;
d.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正确;
故选ad;
(4)由分析可知,F为:;
(5)由分析可知,I为:;
(6)J为:,J经过多步反应生成环丙虫酰胺;首先J发生已知反应原理:,转化为K:,K中羟基和HBr发生取代反应引入溴原子生成L,L与过氧化氢氧化在含氮环中生成碳碳双键得到目标产物;
①由分析可知,K的结构简式是。
②L被过氧化氢氧化在含氮环中生成碳碳双键得到环丙虫酰胺,生成碳碳双键过程中失去2个氢,则转移2个电子,故理论上,生成1 mol环丙虫酰胺需要消耗1 mol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7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单元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贵州天之王教育 2025年贵州新高考高端精品冲刺卷(一)1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