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浮力 第2节 浮力的相关实验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

第十讲 浮力
第2节 浮力的相关实验(6年2考)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称重法(F浮 = )
2.实验装置图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使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的体积不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探究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使物体分别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的同一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 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使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密度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 .
5.交流与反思
(1)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F示数-h、F浮-h图象分析(随着物体浸入液体深度h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示数不断减小,物体所受浮力逐渐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浮力 ).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V排 =)或液体的密度(ρ液= ).
(4)多次实验的操作和目的
①操作: ;
②目的: .
【母题1】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根据常识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基础练
(1)为验证上述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的一系列实验.实验前首先应该在 (填“竖直”或“水平”)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给烧杯中倒入水时应“适量”,水“适量”的标准是要求物体能够 在水中,且物体不接触烧杯底.
(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铜块的重力G,接着将铜块浸入水中,静止时,读出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F拉, 可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①其测量原理利用了 (填字母);
A.F浮与G是对平衡力
B.F浮与G是相互作用力
C.F浮与F拉是相互作用力
D.F浮、F拉和G是一组平衡力
②由图中a、c实验可知铜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方向 .
(3)小明先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无关,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4)通过分析图中a、c、e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正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液体同一深度处的物体,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 ;为了使这一结论更具普遍性,接下来应换用 重复进行实验.
(5)为了验证猜想4,小明又增加一个与铜块 (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铝块进行实验,将铝块浸没在与铜块相同深度处,测得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相等,可以初步判断猜想4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提升练
(6)小明若先完成图中c实验,再进行图中a实验,则测得铜块受到的浮力将 (填“偏大”或“偏小”).
(7)为了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明用橡皮泥捏成船和小球的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船会漂浮,小球沉底,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该结论 (填“ 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 .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所受的重力G2.
(3)将物体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浸没和部分浸入两种情况都可以),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3.
(5)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
(6)实验数据关系:G1-F≈G3-G2.
3.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
4.交流与反思
(1)正确使用溢水杯(溢水杯中的水要达到溢水口,以保证排开的水全部流入小桶,若溢水杯没有盛满水,会导致所测排开水的重力偏 ).
(2)相应的误差分析
①若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拉力,再测物体的重力,物体沾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浮力偏 ;
②若先测量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再测量小桶的重力,小桶沾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排开水的重力偏 .
【母题2】小明所在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圆柱体物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A B C D

◆基础练
(1)在实验操作前,细心的小红指出图甲A中存在一处错误,该错误是 .
(2)纠正错误后,为了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图甲中最合理的操作步骤应该是 .
(3)小明按调整后的顺序重新实验,并将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物体所受的重力/N 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N 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N 小桶所受的重力/N
2 1 2.2 1.2
①请根据图甲实验现象将表格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分析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4)在图甲B步骤中,溢水口还在溢水过程中,小明便急忙把小桶移开,开始测量小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这样会导致测得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
(5)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物块 (填“一定” 或“不一定” )要浸没在水中.
◆提升练
(6)实验完成后,小明又进行了如下深入探究:将注满水的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如图乙A所示,其示数为m1,再将铁球用细线悬挂轻轻放入水中浸没,待杯中水停止外溢时,如图乙B所示,其示数为m2,则m1 (填“>”“<”或“=”)m2.

(7)如图丙,把盛水量至溢水口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溢水杯口下放置空量筒,将铜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从铜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电子秤的示数 ;若溢水杯中水量未到溢水口,则电子秤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丙 丁
(8)小明用如图丁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在透明薄膜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塑料袋缓慢放入水中,水袋受到的浮力不断 (填“增大”或“减小”).当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水面 时,水袋中水的重力和排开水的重力相等.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6年1考)
1.(2018省卷21题7分)一般情况下,人在水中会下沉,在死海中却能漂浮在水面上.为此,小李同学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检验这个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甲 乙 丙
(1)由实验图可得,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
(2)比较乙、丙两图中铝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小李同学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3)小赵同学认为用以下方法检验更为简便:将同一个新鲜鸡蛋依次轻放入盛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在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悬浮(如图丁所示).分析鸡蛋受力可知,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在浓盐水中悬浮时,根据 的知识可得,鸡蛋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 (填“有关”或“无关”).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6年1考)
2.(2023省卷22题7分)某小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甲 乙 丙 丁 戊
图1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先进行 .
(2)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由图甲和丁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3)以下选项中若 成立,则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F1-F2=F3-F4
B.F1-F3=F4-F2
C.F3-F2=F1-F4
(4)另一小组利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A的示数逐渐 ,B的示数逐渐 ,且A、B示数的变化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
图2
(5)比较两种实验方案,改进后的优点是 (多选).
A.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
C.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第十讲 浮力
第2节 浮力的相关实验(6年2考)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称重法(F浮 =G物-F拉)
2.实验装置图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使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的体积不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使物体分别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的同一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使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密度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5.交流与反思
(1)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F示数-h、F浮-h图象分析(随着物体浸入液体深度h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示数不断减小,物体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浮力不变).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V排 =)或液体的密度(ρ液= ).
(4)多次实验的操作和目的
①操作:换用不同的液体多次实验(或换用体积不同的物体多次实验);
②目的:得出普遍规律.
【母题1】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根据常识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基础练
(1)为验证上述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的一系列实验.实验前首先应该在竖直(填“竖直”或“水平”)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给烧杯中倒入水时应“适量”,水“适量”的标准是要求物体能够浸没在水中,且物体不接触烧杯底.
(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铜块的重力G,接着将铜块浸入水中,静止时,读出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F拉, 可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①其测量原理利用了D(填字母);
A.F浮与G是对平衡力
B.F浮与G是相互作用力
C.F浮与F拉是相互作用力
D.F浮、F拉和G是一组平衡力
②由图中a、c实验可知铜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N,方向竖直向上.
(3)小明先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无关,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4)通过分析图中a、c、e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3正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液体同一深度处的物体,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为了使这一结论更具普遍性,接下来应换用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进行实验.
(5)为了验证猜想4,小明又增加一个与铜块体积(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铝块进行实验,将铝块浸没在与铜块相同深度处,测得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相等,可以初步判断猜想4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
◆提升练
(6)小明若先完成图中c实验,再进行图中a实验,则测得铜块受到的浮力将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7)为了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明用橡皮泥捏成船和小球的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船会漂浮,小球沉底,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该结论不可靠(填“ 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所受的重力G2.
(3)将物体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浸没和部分浸入两种情况都可以),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3.
(5)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 =G3-G2.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
(6)实验数据关系:G1-F≈G3-G2.
3.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
4.交流与反思
(1)正确使用溢水杯(溢水杯中的水要达到溢水口,以保证排开的水全部流入小桶,若溢水杯没有盛满水,会导致所测排开水的重力偏小).
(2)相应的误差分析
①若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拉力,再测物体的重力,物体沾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浮力偏大;
②若先测量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再测量小桶的重力,小桶沾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排开水的重力偏小.
【母题2】小明所在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圆柱体物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A B C D

◆基础练
(1)在实验操作前,细心的小红指出图甲A中存在一处错误,该错误是溢水杯的水面未到达溢水口.
(2)纠正错误后,为了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图甲中最合理的操作步骤应该是DABC.
(3)小明按调整后的顺序重新实验,并将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物体所受的重力/N 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N 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N 小桶所受的重力/N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
2 1 1 2.2 1.2 1
①请根据图甲实验现象将表格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分析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4)在图甲B步骤中,溢水口还在溢水过程中,小明便急忙把小桶移开,开始测量小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这样会导致测得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偏小.
(5)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物块不一定(填“一定” 或“不一定” )要浸没在水中.
◆提升练
(6)实验完成后,小明又进行了如下深入探究:将注满水的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如图乙A所示,其示数为m1,再将铁球用细线悬挂轻轻放入水中浸没,待杯中水停止外溢时,如图乙B所示,其示数为m2,则m1=(填“>”“<”或“=”)m2.

(7)如图丙,把盛水量至溢水口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溢水杯口下放置空量筒,将铜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从铜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电子秤的示数不变;若溢水杯中水量未到溢水口,则电子秤的示数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丙 丁
(8)小明用如图丁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在透明薄膜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塑料袋缓慢放入水中,水袋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当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水面相平时,水袋中水的重力和排开水的重力相等.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6年1考)
1.(2018省卷21题7分)一般情况下,人在水中会下沉,在死海中却能漂浮在水面上.为此,小李同学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检验这个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甲 乙 丙
(1)由实验图可得,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1N.
(2)比较乙、丙两图中铝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小李同学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铝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小赵同学认为用以下方法检验更为简便:将同一个新鲜鸡蛋依次轻放入盛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在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悬浮(如图丁所示).分析鸡蛋受力可知,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在浓盐水中悬浮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得,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填“有关”或“无关”).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6年1考)
2.(2023省卷22题7分)某小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甲 乙 丙 丁 戊
图1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先进行校零.
(2)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由图甲和丁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1-F3.
(3)以下选项中若B成立,则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F1-F2=F3-F4
B.F1-F3=F4-F2
C.F3-F2=F1-F4
(4)另一小组利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A的示数逐渐变小,B的示数逐渐变大,且A、B示数的变化量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图2
(5)比较两种实验方案,改进后的优点是BC(多选).
A.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
C.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教版2024-2025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检测(含答案)

下一篇:第十七讲 电与磁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