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2~9分)
一、质量
1.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物体 叫质量.它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 、 、 和 而改变.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用字母表示为 ,常用单位有克(g)、毫克(mg)、吨(t),1 t= kg,1 kg= g,1 g= mg.
2.质量的测量
实验室常用 测量质量.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 与 .
3.天平的使用与读数: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概括为“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橫梁平衡”具体如下:
(1)“看”:观察天平的 及游码所在标尺上的 .
(2)“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上的 处.
(3)“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横梁平衡.
(4)“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 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5)“记”: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特别提醒】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②要用镊子加减砝码,并且要轻拿轻放;③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中称量;④移动位置后,要重新调节天平平衡.
二、密度
1.概念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用符号 表示.
2.定义式
(1)密度的定义式为ρ=.
(2)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
①密度公式为ρ=.对于同一物质来说,比值m V是确定不变的.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密度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或测量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物质的密度是它自身的性质,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没有比例关系,因而从单纯的数学知识看密度公式,得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
成反比的结论是错误的;
②对气体来说,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它总是充满整个容器,所以对于一定质量的同种气体,所用的容器不同,气体的密度是不同的.
(3)密度公式中的比例关系
①相同物质: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 比,即ρ一定时,=;
②不同物质:物体的体积相同时,其质量与物质的密度成 比,即=;
③不同物质: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其体积与物质的密度成 比,即=.
【即时训练】
某瓶装水瓶上标有“450 mL”的字样,把这瓶水放入冰箱冷冻变成冰后,其质量为 kg,体积为 cm3.(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测量了物质的 和 后就可以用公式ρ=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其中质量m的单位是 ,体积V的单位是 ,密度ρ的单位是 .
2.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通过排液法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实验室里常用的量筒是用毫升(mL)为单位标度的.1 mL=1 cm3=10-6 m3.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所代表的体积为分度值.
(2)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保持相平,读出液体的体积.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在4 ℃时密度最大.
2.密度的应用:①利用密度的定义式,可以计算已知密度和体积的物体的质量,或计算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②通过查密度表可以鉴别物质;③可以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m-V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甲 乙
1.m-V图象的理解与计算
如图,坐标系的横轴是体积(V),纵轴是质量(m),则图象的斜率就表示该物质的密度.
2.利用图象比较密度
(1)相同质量比体积:如图甲所示,作平行于横轴的虚线的垂线,则ρA>ρB.
(2)相同体积比质量:如图乙所示,作平行于纵轴的虚线的垂线,则ρC>ρD.
【针对训练】m-V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 )
A.158 g,0.75 g/cm3
B.90 g,0.9 g/cm3
C.140 g,0.9 g/cm3
D.248 g,1.4 g/cm3
第1题图 第2题图
2.由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密度最大的是
(填“a”“b”或“c”)物体,它的密度是 kg/m3.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
2.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m,记录到表格中.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系着固体,将其浸没在量筒中的水里,测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为V2-V1.
(4)根据公式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3.误差分析
(1)实验步骤不合理引起的误差:
①若先测量固体的体积,则在测量固体的质量时,会因固体沾水而使测得的质量 ,体积 ,计算的密度 ;
②若先测量固体的质量,但在测量体积时先读出放入物体后的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再读出取出物体后的液体体积,因固体会带走一部分水,则测得的质量 ,体积 ,计算的密度 .
(2)固体吸水引起的误差:固体吸水会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可以采取的措施:
①让固体吸足水再测体积;
②用一层塑料薄膜将固体密封;
③采用排沙法.
(3)量筒读数引起的误差:仰小俯大,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由此会使测量的体积相较实际体积发生变化.
4.特殊物体体积的测量
(1)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可用针压法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再测量其体积.
(2)粉末状、颗粒状物质:粉末状物质可用量筒直接测其体积;颗粒状物质可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
(3)易溶于水的物质:可用细沙代替水,然后用排沙法测得其体积.
【母题1】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甲 乙
丙 丁
◆基础练
(1)将托盘天平放在 台面上,取下两侧的垫圈,将游码 ,发现指针稳定后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2)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合金块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分别是① ;② .
(3)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测量,用镊子依次在托盘中加减砝码,当加上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接下来的操作: .
(4)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随后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用细线系着合金块缓慢放入量筒直至完全浸没,量筒示数如图丁所示,下表是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表格,请将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合金块的质量/g
量筒中水的体积/cm3
量筒中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cm3
合金块的体积/cm3
合金块的密度/(g/cm3)
(5)实验中小明在将合金块放入量筒中时,不小心有几滴水溅到量筒壁上,所测的合金块密度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提升练
(6)实验中若先测合金块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合金块直接测其质量,则测得的密度相较真实值偏 ,原因是 .
(7)做完实验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天平上的砝码有个生锈了,这会导致测量的质量 (填“偏大”或“偏小”).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
2.实验步骤
(1)用 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记录到表格中.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 中,测出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记录到表格中,则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 .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记录到表格中;
(4)根据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3.误差分析
(1)若先测量液体的体积,再分别测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则会有少量被测液体残留在量筒壁上,导致所测液体的质量 ,密度值 .
(2)若先测出烧杯与液体的质量,再将烧杯中的所有液体倒入量筒中测液体的体积,会有少量被测液体残留在烧杯壁上,导致所测液体体积 ,密度值 .
【母题2】小林和小红需要密度为1.05 g/cm3的盐水,因此他们一起配制了盐水,并用天平和量筒检测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基础练
(1)小林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3 g的盐,他先将一张锡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示数如图所示,则锡纸的质量为 g;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至 g处,再用小勺子向左盘的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2)之后用量筒量取50 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3 g盐全部倒人烧杯中,若加盐后水的体积不变,则小林配制的盐水密度为 g/cm3.
(3)小红用该天平和量筒继续进行实验,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37.6 g;
②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82.6 g;
③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40 mL.
以上操作合理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4)根据所测数据可得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g,其密度是 g/cm3.则该盐水配制 (填“合格”或“不合格”).
◆提升练
(5)小红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天平的读数(6年4考)
1.[2024省卷19题(1)问3分]如图所示,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物块的质量,该物块的质量为 g.
质量和密度的理解及相关计算(6年5考)
2.(2023省卷11题第1空1分)2023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 731 g月壤,“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在月球上相比,带回的月壤样品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017省卷16题2分)一长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9×103 kg,体积为3 m3,它的密度为 kg/m3;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则其对地面的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密度的测量(6年2考)
4.(2023省卷18题8分)妈妈制作了一杯奶茶,小明想知道奶茶的密度,他将奶茶带到实验室进行了测量.
甲 乙 丙
(1)将托盘天平放在 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当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2)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奶茶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奶茶和烧杯的总质量m1=188.2 g;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奶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测出奶茶的体积V= mL;
③用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奶茶的质量,如图丙所示,m2= g.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奶茶的密度ρ= g/cm3.
(4)在步骤②中,有少量的奶茶附着在量筒液面上方的内壁上,测得的奶茶密度比真实值 (填“大”或“小”),烧杯中剩余奶茶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23省卷20题7分)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好奇的小王同学想知道老师所用粉笔的密度,他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甲 乙
(1)他把10支粉笔放到调好的托盘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则每支粉笔的质量为 g.
(2)小王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水,把一支粉笔放入量筒,发现粉笔在水面停留一瞬,随后冒出大量的气泡并沉底,此时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若把(V2-V1)作为粉笔的体积来计算密度,测得粉笔的密度会比真实值 (填“大”或“小”),原因是 .
(3)小王把一支同样的粉笔用一层保鲜膜紧密包好放入水中(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计),发现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属块、量筒和细线测量粉笔的体积,如图乙,则粉笔的密度为 g/cm3,粉笔越写越短后其密度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2~9分)
一、质量
1.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它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温度和位置而改变.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用字母表示为kg,常用单位有克(g)、毫克(mg)、吨(t),1 t=103kg,1 kg=103g,1 g=103mg.
2.质量的测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台秤与案秤.
3.天平的使用与读数: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概括为“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橫梁平衡”具体如下:
(1)“看”:观察天平的量程及游码所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2)“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上的零刻度线处.
(3)“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4)“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5)“记”: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特别提醒】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②要用镊子加减砝码,并且要轻拿轻放;③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中称量;④移动位置后,要重新调节天平平衡.
二、密度
1.概念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定义式
(1)密度的定义式为ρ=.
(2)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
①密度公式为ρ=.对于同一物质来说,比值m V是确定不变的.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无关,密度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或测量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物质的密度是它自身的性质,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没有比例关系,因而从单纯的数学知识看密度公式,得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
成反比的结论是错误的;
②对气体来说,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它总是充满整个容器,所以对于一定质量的同种气体,所用的容器不同,气体的密度是不同的.
(3)密度公式中的比例关系
①相同物质: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即ρ一定时,=;
②不同物质:物体的体积相同时,其质量与物质的密度成正比,即=;
③不同物质: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其体积与物质的密度成反比,即=.
【即时训练】
某瓶装水瓶上标有“450 mL”的字样,把这瓶水放入冰箱冷冻变成冰后,其质量为0.45kg,体积为500cm3.(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测量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后就可以用公式ρ=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其中质量m的单位是kg,体积V的单位是m3,密度ρ的单位是kg/m3.
2.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通过排液法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实验室里常用的量筒是用毫升(mL)为单位标度的.1 mL=1 cm3=10-6 m3.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所代表的体积为分度值.
(2)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保持相平,读出液体的体积.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在4 ℃时密度最大.
2.密度的应用:①利用密度的定义式,可以计算已知密度和体积的物体的质量,或计算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②通过查密度表可以鉴别物质;③可以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m-V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甲 乙
1.m-V图象的理解与计算
如图,坐标系的横轴是体积(V),纵轴是质量(m),则图象的斜率就表示该物质的密度.
2.利用图象比较密度
(1)相同质量比体积:如图甲所示,作平行于横轴的虚线的垂线,则ρA>ρB.
(2)相同体积比质量:如图乙所示,作平行于纵轴的虚线的垂线,则ρC>ρD.
【针对训练】m-V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C)
A.158 g,0.75 g/cm3
B.90 g,0.9 g/cm3
C.140 g,0.9 g/cm3
D.248 g,1.4 g/cm3
第1题图 第2题图
2.由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密度最大的是
c(填“a”“b”或“c”)物体,它的密度是2×103kg/m3.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
2.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m,记录到表格中.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系着固体,将其浸没在量筒中的水里,测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为V2-V1.
(4)根据公式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3.误差分析
(1)实验步骤不合理引起的误差:
①若先测量固体的体积,则在测量固体的质量时,会因固体沾水而使测得的质量偏大,体积不变,计算的密度偏大;
②若先测量固体的质量,但在测量体积时先读出放入物体后的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再读出取出物体后的液体体积,因固体会带走一部分水,则测得的质量不变,体积偏大,计算的密度偏小.
(2)固体吸水引起的误差:固体吸水会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可以采取的措施:
①让固体吸足水再测体积;
②用一层塑料薄膜将固体密封;
③采用排沙法.
(3)量筒读数引起的误差:仰小俯大,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由此会使测量的体积相较实际体积发生变化.
4.特殊物体体积的测量
(1)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可用针压法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再测量其体积.
(2)粉末状、颗粒状物质:粉末状物质可用量筒直接测其体积;颗粒状物质可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
(3)易溶于水的物质:可用细沙代替水,然后用排沙法测得其体积.
【母题1】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甲 乙
丙 丁
◆基础练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两侧的垫圈,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稳定后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2)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合金块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分别是①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②测量过程中调节了平衡螺母.
(3)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测量,用镊子依次在托盘中加减砝码,当加上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接下来的操作:取下最小的砝码,向右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4)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随后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用细线系着合金块缓慢放入量筒直至完全浸没,量筒示数如图丁所示,下表是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表格,请将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合金块的质量/g 56
量筒中水的体积/cm3 50
量筒中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cm3 70
合金块的体积/cm3 20
合金块的密度/(g/cm3) 2.8
(5)实验中小明在将合金块放入量筒中时,不小心有几滴水溅到量筒壁上,所测的合金块密度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提升练
(6)实验中若先测合金块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合金块直接测其质量,则测得的密度相较真实值偏大,原因是合金块沾有水导致所测质量偏大,体积准确,根据ρ=,所测合金的密度偏大.
(7)做完实验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天平上的砝码有个生锈了,这会导致测量的质量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
2.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记录到表格中.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记录到表格中,则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1-m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记录到表格中;
(4)根据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3.误差分析
(1)若先测量液体的体积,再分别测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则会有少量被测液体残留在量筒壁上,导致所测液体的质量偏小,密度值偏小.
(2)若先测出烧杯与液体的质量,再将烧杯中的所有液体倒入量筒中测液体的体积,会有少量被测液体残留在烧杯壁上,导致所测液体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母题2】小林和小红需要密度为1.05 g/cm3的盐水,因此他们一起配制了盐水,并用天平和量筒检测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基础练
(1)小林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3 g的盐,他先将一张锡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示数如图所示,则锡纸的质量为0.4g;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至3.4g处,再用小勺子向左盘的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2)之后用量筒量取50 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3 g盐全部倒人烧杯中,若加盐后水的体积不变,则小林配制的盐水密度为1.06g/cm3.
(3)小红用该天平和量筒继续进行实验,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37.6 g;
②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82.6 g;
③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40 mL.
以上操作合理的顺序应该是②③①(填序号).
(4)根据所测数据可得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45g,其密度是1.125g/cm3.则该盐水配制不合格(填“合格”或“不合格”).
◆提升练
(5)小红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仍然准确(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天平的读数(6年4考)
1.[2024省卷19题(1)问3分]如图所示,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物块的质量,该物块的质量为158g.
质量和密度的理解及相关计算(6年5考)
2.(2023省卷11题第1空1分)2023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 731 g月壤,“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在月球上相比,带回的月壤样品质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017省卷16题2分)一长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9×103 kg,体积为3 m3,它的密度为3×103kg/m3;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则其对地面的压强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密度的测量(6年2考)
4.(2023省卷18题8分)妈妈制作了一杯奶茶,小明想知道奶茶的密度,他将奶茶带到实验室进行了测量.
甲 乙 丙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当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2)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奶茶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奶茶和烧杯的总质量m1=188.2 g;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奶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测出奶茶的体积V=80mL;
③用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奶茶的质量,如图丙所示,m2=104.2g.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奶茶的密度ρ=1.05g/cm3.
(4)在步骤②中,有少量的奶茶附着在量筒液面上方的内壁上,测得的奶茶密度比真实值大(填“大”或“小”),烧杯中剩余奶茶的密度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23省卷20题7分)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好奇的小王同学想知道老师所用粉笔的密度,他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甲 乙
(1)他把10支粉笔放到调好的托盘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则每支粉笔的质量为3.84g.
(2)小王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水,把一支粉笔放入量筒,发现粉笔在水面停留一瞬,随后冒出大量的气泡并沉底,此时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若把(V2-V1)作为粉笔的体积来计算密度,测得粉笔的密度会比真实值大(填“大”或“小”),原因是粉笔吸水,体积测量值偏小.
(3)小王把一支同样的粉笔用一层保鲜膜紧密包好放入水中(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计),发现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属块、量筒和细线测量粉笔的体积,如图乙,则粉笔的密度为0.64g/cm3,粉笔越写越短后其密度会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