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选择题 (40分)
1-5 ACCAC 6-10 ADDCD
填空题 (27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
11. (6分) 糖类 提供能量 分子间隔变大 缓慢氧化 可燃物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催化剂 催化剂
12. (6分) 化学性质 CO2 + H2 == H2O + CO 6CO2 +15 H2 == 12H2O + C6H6
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合理即可)
13. (5分) 3:5 BC AB C>B>A A>B>C
14. (10分) (1) HCl Fe2O3
(2) Fe + 2 HCl = FeCl2 + H2↑ ,
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或 CaCl2 + 2AgNO3= 2AgCl↓+ Ca(NO3)2
(3) 涂油(刷漆、镀金属,合理即可)
(4) Ca(OH)2 + 2NH4Cl = CaCl2+ 2NH3↑ + H2O 有刺激性气味
三.实验题 (24分)
15. (9分) (1)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略
(2) b (3) 乙 吸收有毒气体H2S,防止污染空气 (4) BA(或CA);滴入B处水后,①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①处纸花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或滴入C处水后,②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②处纸花变红;①处纸花不变色)。
16. (7分) 丙 若颠倒,无法确定水是燃烧产物还是来自澄清石灰水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干扰对燃烧产物的检验 无水CuSO4遇水变蓝 丁 略
17. (8分)(1)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适量无色酚酞试液;
(2)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防止部分气体残留在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3)偏大;
吸收气流从装置C中带出的水蒸气; 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防止进入D中干扰测定结果。
(4)5.3%
四.计算题 (9分)
18. 20%, 29.2%初四化学假期作业验收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汉语历史悠久,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语系中的成语,是独有的语言特色。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滴水成冰
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规范或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夹持试管 B.收集氢气 C.检查气密性 D.测溶液的pH
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并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石灰乳处理工业废气SO2 Ca(OH)2+ SO2 = CaSO4+ H2O
B.溶洞的形成:Ca(HCO3)2 = CaCO3↓+ H2O + CO2 ↑
C.用酒精作为燃料:
D.铝合金门窗耐腐蚀:Al+O2 = Al2O3
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B C D
A.探究铁生锈条件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下列归纳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对微粒的认识 B.化学与生活、安全
①水凝固成冰,水分子不再运动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①氢氧化钠去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 ②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③加入明矾可以吸收水中色素和异味
C.化学与能源、环境 D.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金属废弃物应分类回收利用 酸雨是 PH小于 5.6 的雨水 ③发展低碳经济,提倡用太阳能 ①制取气体: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药品后加砝码 ③H2还原CuO实验应先加热再通H2
6.氯化钴(CoCl2)晶体因含有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故可作硅胶干燥剂的指示剂和隐形墨水。通过三种方法可以制备氯化钴:①Co+2HCl═CoCl2+H2↑ ②Co(OH)2+2HCl═CoCl2+2H2O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出现了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五种类别的物质
B.①②③中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①是置换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D.金属钴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
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质检技术的发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有四种元素 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8.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除去KOH固体中的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溶液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并过滤
C 鉴别炭粉、氧化铜粉末 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产生
D 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点然后,闻气味
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至过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钾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10.为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定CO2的含量,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B.0﹣50s时段有中和反应发生
C.100s时溶液的pH>7
D.200s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二、填空题(27分)
11.(6分)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1)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 ,主要作用是 ﹔
(2)《本草纲目》中记载:“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从微观角度分析,将液态酒精变成气态时发生改变的是 ,甑中淀粉加酒曲发酵,发生 (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
(3)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 ;
小篆“”(灭)的字形左边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和隔绝氧气。
12. (6分)以二氧化碳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通过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1)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 不变;
(2)在催化剂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由CO2和H2反应生成B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4)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的重要意义是 。
13.(5分)如图是甲、乙、丙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t2°C时,将6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 与溶剂质量比为 ;
(2)t2°C时,Q点代表 物质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3)在(0~t2)°C间, 两物质不能配成相同质量分数的饱和溶液;
(4)将t2°C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C,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14. 推断题(10分)
A是人体胃液含有的成分,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F、I为无色气体。
(1)写出化学式:A: G: ;
(2) 反应①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为阻止反应③ 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4) 反应⑤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现象: 。
三、实验题(24分)
15.(9分)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的药品名称为 ;
装置优点是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若用装置B装满水收集O2,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C、D、E装置组合收集。D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E装置的作用是 。
(4) 右图装置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
②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试剂加入顺序是 (用“A”“B”“C”表示),
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16. (7分) 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甲:CO2、H2O; 乙:CO、 H2O; 丙:NH3、CO2、H2O; 丁:CO2、CO、H2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4)C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17.(8分)《天工开物》记载古法造纸术的流程是原料浸泡、蒸煮、抄制、烘干。兴趣小组根据记载,利用回收的废纸进行“制造再生纸”跨学科实践活动,在蒸煮时加入了氢氧化钠。造纸后,为处理剩余的废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任务一】废液成分分析
【提出猜想】推测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与实施】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 加入 。 废液中有Na2CO3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 溶液变红 废液中有NaOH
【任务二】废液中碳酸钠含量测定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取100g废液样品放入装置A的锥形瓶中,先通入一会儿N2然后称量装置C、D的质量,再向锥形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继续通一会儿N2后,测得装置C、D分别增重2.1g和0.1g。
(2)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需要继续通一会儿N2,其原因是 。
(3)如果缺少装置B,会使测定的碳酸钠含量 (填“偏大”或“偏小”),
D、E装置的作用分别是 , 。
(4)废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保留到0.1%)。
四.计算题( 9 分)
18.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氯化铁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