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期中期末素养提升专项训练(答案)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素养提升训练
1.(2022年福建中考题)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
A.地球 B.月球 C.火星 D.太阳
2.(2022年湖南益阳中考题)地球、太阳系、电子、原子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太阳系 地球 电子 原子 B.电子 原子 地球 太阳系
C.太阳系 电子 原子 地球 D.太阳系 地球 原子 电子
3.(2024年辽宁中考题)(多选题)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着陆后探测器展开太阳能电池板,通过“钻取”和“表取”两种方式完成全球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月壤)任务。采用铝基复合材料制成的外钻杆由设在辽宁省的某研究所研制,耐磨性和强度可与钢材媲美,实现减重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月球、探测器的空间尺度依次减小
B.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铝基复合材料比钢材的密度小
D.“钻取”时转动的外钻杆与跟它紧密接触的月壤之间有摩擦力
4.(2024年陕西西安中考模拟题)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组成的。银河系、太阳系、地球这三者中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考点1答案】1. D 2. D 3. ACD 4. 电子 银河系
1.(2024年哈尔滨中考题)关于物质组成或材料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热管应用在人造卫星中,利用了它优良的导热性能
C.光导纤维可以传递信息,具有传输距离长、高抗干扰等特性
D.分子非常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10-3m
2.(2024年河南商丘中考模拟题)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科学家们不懈探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见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原子构成的
B.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C.“光年”是光一年所通过的距离,是宇宙中的长度单位
D.天体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3.(2021年安徽中考题)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借助外部能量,可以使外层电子从原子脱离,原子失去电子后成为带   (选填“正”或“负”)电的粒子。
4.(2021年江苏无锡中考题)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C.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考点2答案】1. D 2. A 3. 正 4. A
1.(2023年江苏扬州中考题)人类对物质世界两极的探索永未停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是由大到小不断深入的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C.“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越来越远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2.(2024年广东中考题)在如图所示的原子模型中,a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 电子
3.(2024年江苏常州中考题)壁画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幽暗、潮湿,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壁画受损.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机器人,机器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从而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 】
A. 电子 B. 原子核 C. 质子 D. 中子
4.(2021年甘肃兰州中考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α粒子散射实验
为了探测原子结构,20世纪初,人们发展了一种实验方法:用一些已知的粒子,如电子、α粒子等轰击很薄的金属箔,它们与金属原子会产生相互作用而发生偏转。通过观察这些粒子穿过箔片时的偏转情况,可以获得原子内部的信息,这种实验叫散射实验。
α粒子是一种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7300倍。1909~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等人无数次地用高速α粒子流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实验表明α粒子与金属原子会产生相互作用而发生偏转,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只占很小的体积,但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后来,人们称它为原子核。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但密度很大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考点3答案】 1. B 2. D 3. A 4.(1)原子核 (2)C
1.(2024年四川宜宾中考题)下列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桂花花香四溢 B.雪花漫天飘舞 C.灰尘空中飞扬 D.江面雾气弥漫
2.(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题)成都别称芙蓉城、蓉城,这座以花为名的城市自古与花结缘,大诗人陆游魂萦梦牵的诗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依旧是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人闻到花香属于 现象。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蕴藏的物理知识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2024年连云港中考题)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花香满园 B.尘土飞扬
C.雪花飘飘 D.落叶纷纷
4.(2023年北京中考题)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   ,这属于扩散现象。
【考点4答案】1. A 2. 扩散 温度 3. A 4. 两个瓶子内的气体逐渐混合,颜色变得均匀
1.(2024年辽宁本溪月考题)小燕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同时液面下降了一点。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开始液体分层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过几天界面变模糊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液面下降是由于液体分子变小
D.食用油在最上层是因为食用油分子最小
2.(2023年内蒙古赤峰中考题)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杯中的糖块比热水杯中的糖块溶解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
A.物质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
3.(2024年无锡江阴期中考试题)两个探究小组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时,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备,a小组用的是甲图所示的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b小组用的是乙图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甲乙两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_______ ,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设备。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颠倒几次,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你觉得_______(填“a”或“b”)小组的实验效果更好。
4.(2024年江苏无锡中考题)通过相关可观测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
C. 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无空隙
D. 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处在水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考点5答案】1. B 2. D 3. 水 分子间有空隙 b 4. C
1.(2024年江苏盐城中考题)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在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2.(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题)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3.(2023年山东济南中考题)图甲所示的实验常用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但小亮觉得也可能是大气压力把两块铅柱挤压在一起使之难以分开,于是他想在真空罩内重做这个实验,如图乙所示。当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时,若两块铅柱被重物拉开了,则说明两块铅柱难以分开是因为它们受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若两块铅柱仍然没有被重物拉开,则说明它们难以分开是因为它们受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2024年河北邢台月考题)“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镜子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其原因是【 】
A.分子间距离太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B.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
C.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D.分子运动非常缓慢
【考点6答案】1. D 2. 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 3. 大气压力 分子引力 4. B
1.(2024年河北中考一模题)今年2月份我省出现了一次强降雪过程,雪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的【 】
A.数目减少 B.间隔变小 C.体积变小 D.质量减小
2.(2022年山东济宁中考题)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3.(2021年广东中考题)固态、液态和    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    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
4.(2025年河南漯河月考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图中的物质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很大
B.乙图中的物质内部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扩散现象
C.甲图表示的是液态分子模型
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其结构特点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
【考点7答案】1. B 2. D 3. 气态 液 熔化 4. C
1. (2022年河南中考题)(双选题)从“嫦娥五号”采回月球样本到“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人类太空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的电磁波信号比“嫦娥五号”的电磁波信号传播速度大
B.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天问一号”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C.“嫦娥五号”比“天问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更远
D.“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相对太阳都是运动的
2.(2021年广西柳州中考题)(双选题)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下列关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火星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B.火星是太阳系的中心
C.太阳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员 D.太阳是宇宙中唯一发光的天体
3.(2020年河南中考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深入。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 】
A.执行导航任务的北斗系列卫星 B.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车
C.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站 D.“天眼FAST”探测到的太阳系外的脉冲星
4. (2020年浙江衢州中考题)气球常用作科学活动材料。图是小科用气球充气建立的星系运动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星系运动的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由此可知宇宙在不断地   。
【考点8答案】1. B D 2. A C 3. D 4. 膨胀
1.【科学思维】(2021江苏南京中考题)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地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科学思维】(2023年江苏镇江中考题)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是【 】
A.用肉眼观察海绵,发现海绵内部有许多空隙
B.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用铅笔画出连续直线,用放大镜观察到碳粒间有空隙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发现细胞间有间隙
3.【科学探究】(2021年浙江丽水中考题)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如图)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填“行星”或“恒星”);
(2)“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为保证“祝融号”度过漫漫寒夜,其顶部有一个集热窗装置,里面装有的正十一烷白天会吸热熔化储存能量,晚上    放热释放能量(填物态变化名称)。
4. 【物理观念】(2020年内蒙古赤峰中考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探索月球背面
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经历20多天的漫长旅程,终于在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背面并成功分离。月球车首次近距离拍摄了月球背面照片,并通过卫星传回地面,月球车也因此被命名为“玉兔二号”。图1是“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留下的第一道印迹。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还是人类首次,踏出了全人类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
人类从地球上直接观看月球,只能观测到一面,看不到月球背面。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背面呢?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月球上离地球越远的位置,受到地球的引力越小。如果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公转的周期不相等,月球上同一部分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会发生变化,这导致月球不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因此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
(1)嫦娥四号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2)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玉兔二号”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其对月球表面压强的   倍(假设接触面积不变)。但是因月球表面较软,所以印迹较为明显(如图1);
(3)如图2所示,如果A和B是月球上两块质量相同的岩石,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分别为FA和FB,那么FA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B .
【素养提升答案】1. A 2. B 3.(1)行星 (2)运动 (3)凝固 4.(1)太阳 (2)6 (3)小于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pdf版,无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化学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