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初2025届下期自主消化作业(四)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K-39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氢氧化钠除油污 B. 碳酸钙作补钙剂
C. 食盐水用于农业选种 D. 稀盐酸除铁锈
2.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A. 氧化钙、CaO、消石灰 B. 乙醇、C2H5OH、酒精
C. 碳酸钠、Na2CO3、纯碱 D. 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
3. 下列常见物质中;不能导电的是
A. 石墨 B. 铜
C. 氯化钠固体 D. 硫酸钠溶液
4. 小熙在家测定了一些液体的pH,她的测定有误的是
A. 柠檬汁pH<7 B. 白醋pH<7
C. 肥皂水pH<7 D. 苏打水pH>7
5.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垫有称量纸的托盘上称量
B. 溶液溅到衣物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 测定溶液酸碱度,不可将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D. 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
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7.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一起放入过量水中,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A. B.
C. D.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可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B. 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
C. CaO、NaOH固体都能吸水,可作O2、H2、CO2等气体的干燥剂
D. 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可涂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减轻痛痒
9. 100g10%的KOH溶液与 100g1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
A. 红色 B. 紫色 C. 蓝色 D. 无色
10. 下列方案中的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和 取样,分别加入石灰水,微热后闻气味
B 鉴别和 取样,分别溶解在水中,比较溶液温度
C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D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1. 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稀盐酸。振荡,该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老师提出可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下列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酚酞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碳酸钠溶液 D. 氯化铁溶液
12. 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则含氢离子的溶液一定都是酸溶液
B. 碱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活泼金属
13. 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根据图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为单质、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若丙、丁分别是盐和单质;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金属
D. 若甲为BaCl2溶液,该过程为复分解反应,则丙、丁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BaCO3或BaSO4
14. 用石灰浆与双氧水反应可制备,反应过程包括:步骤一:,其中O代表氧原子;步骤二:主要发生Ca(OH)2+O═CaO2+H2O,少量发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的总反应为
B. 使用石灰浆是为了增大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
C.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D. 大幅度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制备的速率
15. 向一杯CaCl2溶液中分次、连续加入纯碱溶液,每次加入的纯碱溶液质量与每次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每次加入纯碱溶液质量/g 20 10 10 5
每次产生沉淀质量/g 8a 4a m n
A. 若m=2a,则n=a B. 若n=a,则m=2a
C 若n=0,则m=0 D. 若m=0,则n=0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3分)
16.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空间站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重要贡献。
(1)空间站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
(2)航天员饮用的水属于小分子团水由_______(填化学用语)构成。
(3)空间站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用小苏打和醋酸混合生成醋酸钠(CH3COONa)溶液完成太空冰雪实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7. 北京冬奥会体现了“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
(1)火炬“飞扬”使用了氢燃料,符合零碳理念,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北京冬奥场馆为实现100%绿色用电,充分利用了周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绿电。下列发电方式不属于绿电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生物质能发电 ②火力发电 ③潮汐能发电
(3)科技防疫成就了精彩奥运。张家口赛区10万台使用自然超粒子技术的空气消毒机,在赛时不间断消毒杀菌,该过程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为保障冬奥会,我国使用全球领先的石墨烯(单层石墨片)纺织物柔性发热材料。石墨烯属于______(填序号)。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酸 ④盐
18. 先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溶液,再加入溶液。
(1)标出中钡的化合价______。
(2)该过程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3)加入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出现了沉淀,写出生成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不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为确认此时溶质的成分,可取试管中上层清液,并向其中只加入以下一种药品即可达到实验目的,此药品是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 ②溶液 ③稀硫酸 ④稀盐酸
19. 20℃时,向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40g氢氧化钠固体,充分搅拌。用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图一所示,a点测得溶液中有5.2g固体未溶解,b点恰好无固体。
(1)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
(3)c点对应的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在图二中画出烧杯内溶液中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图像_______。
20. 碳酸锂是制备手机鲤电地的重要原料。工业上以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为原料制取,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提示:1、微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溶液显碱性。
2、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锂辉石粉碎后加入酸浸槽的目的是______
(2)画出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3)写出酸浸槽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沉锂池中分离出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填化学式)。
(5)沉锂池中分离出的滤渣主要成分是碳酸锂,洗涤时使用热水的原因是______,为检验该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小明提出可向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液体中加入以下药品,其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A.溶液 B.稀硝酸 C.溶液 D.酚酞溶液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1. 某化学学习小组欲稀释浓盐酸,并完成相关实验。
(1)将80g30%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5%,加水质量为______g。
(2)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口有______。
(3)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将配制好的稀盐酸分别加入盛有如下药品的烧杯中。
上述实验中,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有______(填序号)。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E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溶液中溶质可能有______种情况。
22. 某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C1、Na2CO3、NaHSO4中的一种或多种。
查阅资料;1 会对 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
2 NaHSO4在水中会完全解离出Na+、H+、。
(1)取少量该样品投入盛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观察到烧杯中出现_______的现象,由此可知样品中含有NaHSO4和Na2CO3。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该样品形成的溶液pH_______7(填“>”、“<”或“=”)。
(2)为进一步检验该样品中是否有NaCl,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结论:该样品中有NaCl。
结合图中信息分析,上述过程中①②分别可以选择以下哪些药品?_______(填序号)
A.①稀硫酸、②Ba(NO3)2溶液
B.①Ba(NO3)2溶液、②稀硫酸
C①稀盐酸、②Ba(NO3)2溶液
上述过程中①②还可以分别是Ba(NO3)2溶液、稀硝酸。若二者交换顺序,还能达到相同实验目的吗?_____(填“能”或“不能”)。
(3)老师指出。可优化上述实验方案,并测定该样品中 NaCl 的质量分数,同学们继续如下实验。
(提示:每一步均充分反应)
①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测定的该样品中氧化钠质量分数偏小?_______(填序号)
A.加入的Ba(NO3)2溶液过量 B.加入的AgNO3溶液偏少
C.称量该样品M时只在天平右盘垫纸 D.白色沉淀N未洗涤、烘干就称量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23. 宋代的《千里江山图》以绚丽的青绿色描绘了古代中国山青水秀的美丽景致。该画作历经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的关键在于使用了传统颜料石青、石绿、赭石等。为测定某石绿样品中的含量,重庆一中化学小组的同学向盛有20g该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20g稀硫酸,测得烧杯内剩余物与加入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提示:1、。
2、样品中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1)该石绿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曲线在点(100,117.8)后,斜率变陡的原因是______。
重庆一中初2025届下期自主消化作业(四) 参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K-39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3分)
【16题答案】
【答案】(1)N2
(2)H2O
(3)
(4)
【17题答案】
【答案】(1)
(2)② (3)化学
(4)①
【18题答案】
【答案】(1)
(2)CO2 (3) ①. BaCl2+Na2CO3=BaCO3↓+2NaCl ②. ③ ③. ③
【19题答案】
【答案】(1)增大 (2)174g
(3)饱和 (4)
【20题答案】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2) (3)
(4)Na2SO4 、Na2CO3
(5) ①. 使碳酸锂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②. A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1题答案】
【答案】(1)80 (2)白雾
(3)偏小 (4) ①. BC ②. ③. 2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有气泡产生 ②. >
(2) ①. A ②. 能
(3) ①. 和 ②. BC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23题答案】
【答案】(1)55.5%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4.7%;
(3)此后 已全部反应完,不再产生 二氧化碳气体而损失质量,继续加入的稀硫酸几乎全部留在烧杯中,使剩余物的质量随加酸量“1 : 1”地增加,故斜率变大(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