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10 25 48
反应后质量/g 19 10 41 x
A.d一定是化合物,c可能是单质 B.b在反应中是催化剂
C.参与该反应的a与c的质量比为1:8 D.x为30
2.工业甲醇是一种有毒液体,略有酒精的气味,误饮会使人中毒,当氧气不足时,甲醇(CH3OH)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烧掉12g甲醇生成CO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2:1,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
A.8g B.32g C.18g D.16g
3.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如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 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22.1 x
A.乙的性质在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改变 B.x=1.9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需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能量
4.取 1.6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 C、H;②一定不含 О;③可能含 О; 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5.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克
B.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316
6.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痕迹遮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氢气的质量为15g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5g
C.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7:1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1:2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0 3 20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 x 30 26
A.x=3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乙一定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4
8.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6 2 22 38
反应后的质量/g 14 2 34 x
A.x的值是18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丁可能是化合物
D.参与反应的甲、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17:19
9.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到PbO(没有其它固体物质生成),PbO可用作颜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
B.酒变醋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未变化
C.浮粉转化成PbO,固体质量减少
D.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0.当前,氨气()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8g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5g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
11.2023年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小组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5.6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5.1g,同时生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8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t
B.密闭容器中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
C.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比为
D.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0.2g氧气
12.A和B可发生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之和都是12g。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值可能为
序号 反应前A的质量 反应前B的质量 反应后A3B2的质量
① 10g 2g 6g
② 4g 8g 6g
③ xg yg 9g
A.3︰1 B.3︰2 C.l︰2 D.2︰1
13.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 10 28 37
反应后的质量/g 14 10 33 x
A.x的值是25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反应生成的甲与丙质量比是14:33
14.下列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2L氢气与18L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
B.ag铁在bg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不大于(a+b)g
C.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氢气和氯气作原料制得水
D.12g碳在12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4g二氧化碳
15.取铁、镁、铝、锌四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8g与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固体蒸干,得到固体110g,则反应中生成的氢气质量是
A.1.5g B.2.0g C.3.0g D.4.5g
16.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反应中某时刻、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2:1 B.乙可能是单质
C.c=10 D.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7.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x的值是31
B.丙可能为催化剂
C.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D.若要将乙完全反应,还需要增加15g甲
18.在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g 14 26 3 5
反应后/g 2 3 36
A.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9.已知反应:,、两物质的质量比为,完全反应后生成和的质量共,则该反应消耗的质量为
A. B. C. D.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与反应生成的Z和W的质量之比相同
B.m的数值为64
C.若Y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9,则Y与W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D.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X、Z、W三种物质
2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 20 1 6 4
反应后质量 2 15 10
A.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的值应为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和发生变化的质量比为
2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 4 5 34
A.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乙和丁的质量之和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答案和解析
1.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17g+10g+25g+48g=19g+10g+41g+xg,x=30,反应后,a的质量增加,a是生成物,b的质量不变,b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c的质量增加,c是生成物,d的质量减小,d是反应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a、c是生成物,d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d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可能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b的质量不变,b可能是催化剂,符合题意;
C、参与该反应的a与c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x为30,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生成CO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2:1,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4×2):28=22:7,12g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4.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总和等于甲醇中碳元素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x,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x,22x×+7x×=4.5g,x=0.5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0.5g=11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0.5g=3.5g;12g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2g×=1.5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5g÷(×100%)=13.5g,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1g+3.5g+13.5g-12g=16g。
故选D。
3.A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知,24g+2.0g+0g+0g=0g+2.0g+22.1g+xg,x=1.9g,反应前后甲质量减少24g-0g=24g,则甲为反应物;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丙质量增加22.1g-0g=22.1g,则丙为生成物;反应前后丁质量增大1.9g-0g=1.9g,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加热生成丙和丁。
【详解】A、由表格可知,反应前后乙质量未变;对比样品1、2的曲线知,相同温度,样品1固体质量减少更快,即加入乙反应速率更快;将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说明乙化学性质不变,故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物理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x=1.9,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以上分析知,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所以需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能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C
【详解】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
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3.6g-0.4g=3.2g
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为共6.4g,故该物质不含氧元素,故① ②正确,③ ④不正确
设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x和y,则,故,故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故⑥ 正确,⑤ 不正确。
故选C。
5.B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17.4g-8.7g=8.7g,故B是生成物,生成的B的质量为8.7g;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31.6g-0g=31.6g;D为生成物,生成D的质量为3.6g-0.4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31.6g-8.7g-3.2g=19.7g。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 A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1.6g-8.7g-3.2g=19.7g,故待测的数值为19.7g-19.7g=0g,故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C一定是化合物,D是生成物,有可能是单质,故正确;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g:3.2g=87:32,故错误;
D、不知道A和C的化学计量数,无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气质量为52g+9g+34g-80g-0g=15g,A选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也为5g,B选项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为80g 52g=28g,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4:3,C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为:80g 52g=28g,生成的氨气质量为:34g 0g=34g,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1:2,D选项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反应后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丙、丁反应后质量增大,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未参与反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则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6g+2g+22g+38g=14g+2g+34g+xg,x=18,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丙的质量增加,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x的值是18,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丁是反应物,甲、丙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则丁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与反应的甲、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4-6):(34-22):(38-18)=8:12:20,等于2:3: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变醋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醋,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PbO固体(没有其它固体物质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浮粉变PbO,固体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PbCO3中碳酸根显-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气质量为:52g+9g+34g-80g-0g=15g,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也为5g,故B正确;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每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为:80g 52g=28g,生成的氨气质量为:34g 0g=34g,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解:设生成8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生成8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t,此选项错误;
B. 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5.6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5.1g,同时生成水,设参加反应的甲醇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5.6g-5.1g=+0.5g,反应前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解得,即参加反应的甲醇的质量为0.4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根据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解得,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5.1g-4.4g=0.7g,此选项错误;
C. 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比为0.4g:4.4g=10:11,此选项正确;
D.解:设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解得:
答: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0.4g氧气,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观察表格序号①②,10gA和4gA都能生成6g A3B2,可知10gA是有剩余的,生成6g A3B2只要4gA就够了;同理可分析得生成6g A3B2只要2gB。即反应时A与B的质量比为2∶1。
序号③共生成9g A3B2,可知如果恰好完全反应,需A6g,B3g。现题中告诉我们AB质量之和都是12g,意味着或者有3gA、或者有3gB剩余。如果剩余的是3gA,则反应前A有9g,B有3g,比值为9∶3=3∶1;如果剩余的是3gB,则反应前A有6g,B有6g,比值为6∶6=1∶1。
故选A。
13.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7g+10g+28g+37g=14g+10g+33g+xg,x=25,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丙的质量增加,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x的值是25,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的甲与丙的质量比是:(14g-7g):(33g-28g)=7:5,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B
【详解】A、质量守恒定律体现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总和,ag铁在bg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不大于(a+b)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恰好反应时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a+b)g,不恰好反应时某种物质有剩余时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应该小于(a+b)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氢气和氯气中不含氧元素,不能制得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故12g在12g氧气中燃烧,碳过量,不可能生成24g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镁、铝、铁、锌四种金属粉末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依次为硫酸镁、硫酸铝、硫酸亚铁、硫酸锌;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反应所得硫酸盐中所含硫酸根质量为110g﹣38g=72g,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则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所含硫酸根质量为72g;硫酸中氢元素、硫酸根质量比为(1×2):(32+16×4)=1:48,则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这些氢元素最终全部转化为氢气,则生成氢气质量为1.5g。故选A。
16.A
【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0%,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85%-40%=45%,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25%-(1-85%-5%)=15%,丁是反应物;反应表达式可写成甲+丁乙。
【详解】A、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0%:15%=2:1,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为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A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1,反应中甲为10%,则参加反应的甲为30%-10%=20%,设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为x,20%:x=2:1,x=10%,故反应中c%=25%-10%=15%,c=15,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7.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20g+20g+20g+20g=13g+16g+20g+xg,x=31,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减小,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丙可能是催化剂,该反应可表示为:,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剩余乙的质量为16g,故若要将乙完全反应,需要28g甲,还需要增加甲的质量为:28g-13g=15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则有14+26+3+5=13+x+3+36,得x =7,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甲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x =7,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丁中含有甲、乙两种物质中的元素,因此丁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g-2g):(26g-7g)=12:19,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9.C
【详解】,完全反应后生成和的质量共,故参加反应的A、B质量之和为100g,、两物质的质量比为,故该反应消耗的质量为;
故选C。
20.D
【分析】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则有20g+mg+16g+14g=4g+6g+60g+50g,则m=70g,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4g=16g,则X为反应物,反应前后Y的质量减少了70g-6g=64g,则Y为反应物,反应前后Z的质量增加了60g-16g=44g,则Z为生成物,反应前后W的质量增加了50g-14g=36g,则W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X和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Z和W。
【详解】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0g-4g):(70g-6g)=1:4;反应生成的Z和W的质量之比为(60g-16g):(50g-14g)=11:9,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m的数值为70,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70g-6g=64g,生成的W的质量为50g-14g=36g,若Y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9,则Y与W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0g-4g):(70g-6g)=1:4,此时反应后X的质量为4g,反应后Y的质量为6g,若继续反应,Y会反应完全,6gY会消耗1.5gX,即X还会有剩余,则最终容器内只剩下X、Z、W三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1.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由表格信息,有,解得x=4。
【详解】A、x的值为4,则N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N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A选项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选项错误;
C、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根据表格信息,该反应中X、Y、M、N的质量变化分别是、、、,说明该反应由X反应生成Y、M,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C选项错误;
D、该反应中Y和M发生变化的质量比为,D选项正确。
故选:D。
22.C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3+2+g-(4+5+34)=7g,故说法正确;
B、丙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物质质量在减少为反应物,乙和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故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和,故说法错误;
D、由表可以得出,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0g-4g):(34g-2g)=9:8,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