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油田第十八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分值:50分 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F:19 N:14 O:16
一、选择题(共14分)
1. 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陶瓷烧制 C. 活字印刷 D. 火药爆炸
2.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臭氧
3. 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阿伏伽德罗 B. 张青莲 C. 徐寿 D. 门捷列夫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 量取液体 B. 闻气体气味 C. 熄灭酒精灯 D. 倾倒液体
5. 某同学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一瓶无色液体,他认为可能是蒸馏水,“可能是蒸馏水”是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形成假设 C. 获取证据 D. 分析解释
6.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各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铜、氢气 B. 金刚石、C60 C. 液氧、干冰 D. 氯化镁、硫酸铜
7.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C. 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
D.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9.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美誉。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C. 铈属于金属元素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10.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氖气、臭氧 B. 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溶液
C. 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 D. 镁带、冰水共存物
11.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6g食盐,称量完后发现食盐与10g砝码位置放倒了,此时该同学实际称得食盐质量是
A. 10.6g B. 9.4g C. 11.2g D. 10g
12. 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团队合成的“阿兹夫定”()是一种抗新冠病毒药物。下列关于“阿兹夫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B. 该物质由五种原子构成
C.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9∶11∶4
D. 一个“阿兹夫定”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
13.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 水能灭火,所以油锅起火,可立即用水灭火
B. 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C.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4. 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表所示。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A. 物质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待测数值是5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4∶5
二、填空题(共16分)
15. 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氧化物______;
(3)标出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16. 请同学们学习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看,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宏观角度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组成的。
(3)从微观角度看,用“●”表示氮原子,用“○”氧原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4)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有______(填字母)。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7.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试管a与试管b所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
(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3)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18. 为了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1)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原因是什么?
(3)化学反应之所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上看,是因为_________。
19. A、B、C、D四种物质是初中已学过的主要物质,A、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B是气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分解可生成B和C;C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A______;B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简答题(共10分)
20. 请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现象。
(1)从分子角度解释“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
(2)从灭火原理分析“釜底抽薪”。
21. 如图是利用对比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回答下列问题。
(1)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完毕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发现白磷刚刚露出水面,白磷立即剧烈燃烧,解释原因______。
(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 某学校兴趣小组取学校附近某河的水样,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对该水样进行了净化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水样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3)加入物质B的目的是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该过程是______变化。
四、综合应用题(10分)
23. 如图一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写出用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试管口略向下的原因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装置组合是_______;符号表达式是______。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_的性质。
(4)若用如图二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或“”)端进入。
(5)下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儿童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 功能:补钙 规格: 每片中含:碳酸钙 食用方法:嚼食,每日一片
①主要成分碳酸钙()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②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g。
濮阳市油田第十八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分值:50分 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F:19 N:14 O:16
一、选择题(共14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二、填空题(共16分)
【15题答案】
【答案】(1)
(2)Al2O3 (3)
【16题答案】
【答案】(1)混合物 (2)二氧化碳分子 (3)A (4)C
【17题答案】
【答案】(1)2:1 (2)
(3)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18题答案】
【答案】(1)
(2)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H2O2 ②. O2
(2)
三、简答题(共10分)
【20题答案】
【答案】(1)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釜底抽薪”利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21题答案】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提供温度,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隔绝氧气
(3)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满足燃烧的条件
(4)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过滤 ②. 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滤纸破碎(合理即可)
(3)物理
四、综合应用题(10分)
【23题答案】
【答案】(1)酒精灯 (2) ①. ②.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3) ①. ②. ③.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
(5) ①. 三##3 ②. ③.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