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2 压强、浮力的计算(有答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微专题12 压强、浮力的计算
1.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 图钉帽的面积是 0.8cm ,手指对钉帽的压力是2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是 B.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是 4×10 Pa
C.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强是4×10 Pa D.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是 3.2×10 N
2.如图所示,一个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 为5 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 为13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13 N B.液体的密度为
C.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cm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
3.(2023达州)如图所示,甲、乙两质地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z=1:2,质量之比m甲 : mz=2:3,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z,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pz,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ρ甲:ρz=8:3 B.ρ甲:ρz=3:4
C. p甲: pz=2:3 D. p甲: pz=8:3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着不吸水的圆柱体,圆柱体质量为180g.不计厚度的平底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50cm ,高为8cm,容器内盛有质量为350g的水.当圆柱体浸入水中静止时,圆柱体未接触容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4N,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 )
5.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 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拴一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80 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 Pa.容器的底面积为 g取10 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 100 cm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
6.(2024 赤峰)在《浮力》单元复习课上,学生用溢水杯和弹簧测力计测量鸡蛋的密度.如图甲,先把鸡蛋缓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鸡蛋沉底,测得溢出水的重力为 ;如图乙,再把同一个鸡蛋缓慢放入盛满盐水的溢水杯中,鸡蛋漂浮,测得溢出盐水的重力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在水中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和F ,它们的关系是
B.鸡蛋的体积为
C.鸡蛋的密度为 O水
D.鸡蛋的密度为 盐水
7.(2024福建)质量为m 的杯子,装入适量的水后放在水平的电子秤上,如图甲;接着把草莓轻放入水中,草莓漂浮,如图乙;然后用细针将草莓轻压入水中,如图丙;水均未溢出,电子秤示数依次为m 、m 、m ,不计细针体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为(
B.乙图中,草莓的质量为
C.丙图中,草莓排开水的体积为
D.丙图中,细针对草莓的压力为
8.某同学将底面积为200 cm 、高30cm的柱形薄壁水桶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水桶中盛有28 cm深的水,如图甲所示.他将底面积为80cm 的圆柱体A从离水面一定高度处缓慢浸入水中,直到A刚接触水桶底部为止,然后撤去绳子及弹簧测力计.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及绳子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 A下降的速度为1.5cm /s
B.图乙中
C.整个过程中水对水桶底部的压强一直增大
D.与A 浸入前相比, 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增加了1 400 Pa
9.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如图所示),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3.0 N和2.8 N.盐水的密度为 g取10 N/ kg,则下列关于金属块的几个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3.2 N B.质量为0.3kg
C.体积为 10 cm D.密度为
10.(2023武汉)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 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 N、密度为 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 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T ;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T .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体积为300 cm
C. p=150 Pa
11.(2023云南)科技制作活动中,小明将金属夹夹在吸管一端使其密闭,制成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刻度,他将密度计分别放入水和煤油中,密度计均竖直漂浮,吸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d.密度计在水中时d为12cm,浮力大小为F ;在煤油中时d为10cm,浮力大小为 F ,则F (选填“>”“<”或“=”)F .若将密度计放入密度为1.25 g/cm 的液体中,则 d为 cm.
12.平静的池水中漂浮有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 dm ,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 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为 N,木球的密度为 kg/m .(g取10 N/ kg)
13.(2024兰州)一根轻质且不可拉伸的细线将一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拴接在容器底部,如图甲所示,当水深为30cm时,绳子刚好伸直;如图乙所示,当水深为36cm时,物体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已知 则此正方体物块的密度为 kg/m ,乙图中细线的拉力为 N.(g 取 10 N/ kg)
14.(2024齐齐哈尔)如图所示,有一个内外壁皆为圆柱形的平底容器,内装足够深的水.将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体悬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下(图中未画出弹簧测力计).当物体的 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 N;当物体的 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是 N,该物体的密度为 k g / m^{3}.(g取10 N/ kg)
15.将一底面积为 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木块重力为 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N.(g取10 N/ kg)
16.(2023聊城)如图所示,是某项目研究小组设计的一个自动加水装置,将一重为12 N,底面积为 的圆柱体放在水箱底部.从进水口注入水,随着水面升高,圆柱体竖直上浮.当水面上升到传感器底端P时,由传感器控制进水口开关停止注水,此时传感器底端P 对圆柱体有 20 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 g取 求:
(1)水箱内无水时,圆柱体对水箱底部的压强;
(2)圆柱体刚好浮起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3)停止注水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微专题12 压强、浮力的计算答案
1.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 图钉帽的面积是0.8 cm ,手指对钉帽的压力是2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是 B.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是4×10 Pa
C.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强是4×10 Pa D.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是 3.2×10 N
2.如图所示,一个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 为5 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 为13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13 N B.液体的密度为
C.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cm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5×10 Pa
3.(2023达州)如图所示,甲、乙两质地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z=1:2,质量之比m甲 : mz=2:3,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z,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p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D )
A.ρ甲 :ρz=8:3 B.ρ甲:ρz=3:4
C. p甲: pz=2:3 D. p甲: pz=8:3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着不吸水的圆柱体,圆柱体质量为180g.不计厚度的平底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50cm ,高为8cm,容器内盛有质量为350g的水.当圆柱体浸入水中静止时,圆柱体未接触容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4N,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 C )
5.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 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拴一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80 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 Pa.容器的底面积为g取10 N/ 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 cm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
6.(2024 赤峰)在《浮力》单元复习课上,学生用溢水杯和弹簧测力计测量鸡蛋的密度.如图甲,先把鸡蛋缓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鸡蛋沉底,测得溢出水的重力为G ;如图乙,再把同一个鸡蛋缓慢放入盛满盐水的溢水杯中,鸡蛋漂浮,测得溢出盐水的重力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鸡蛋在水中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和F ,它们的关系是
B.鸡蛋的体积为
C.鸡蛋的密度为
D.鸡蛋的密度为 盐水
7.(2024福建)质量为m 的杯子,装入适量的水后放在水平的电子秤上,如图甲;接着把草莓轻放入水中,草莓漂浮,如图乙;然后用细针将草莓轻压入水中,如图丙;水均未溢出,电子秤示数依次为m 、m 、m ,不计细针体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为(
B.乙图中,草莓的质量为
C.丙图中,草莓排开水的体积为
D.丙图中,细针对草莓的压力为(
8.某同学将底面积为 200 cm 、高30cm的柱形薄壁水桶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水桶中盛有28cm深的水,如图甲所示.他将底面积为80cm 的圆柱体A从离水面一定高度处缓慢浸入水中,直到A刚接触水桶底部为止,然后撤去绳子及弹簧测力计.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及绳子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A下降的速度为1.5cm /s
B.图乙中
C.整个过程中水对水桶底部的压强一直增大
D.与A 浸入前相比, 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增加了 1 400 Pa
9.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如图所示),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3.0 N 和2.8 N.盐水的密度为 g取10 N/ kg,则下列关于金属块的几个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 D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3.2 N B.质量为0.3kg
C.体积为10 cm D.密度为
10.(2023武汉)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20 cm 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 N、密度为 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 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T ;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T .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金属块体积为300 cm
C. p=150 Pa
11.(2023云南)科技制作活动中,小明将金属夹夹在吸管一端使其密闭,制成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刻度,他将密度计分别放入水和煤油中,密度计均竖直漂浮,吸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d.密度计在水中时d为12cm,浮力大小为F ;在煤油中时d为10cm,浮力大小为 F ,则F = (选填“>”“<”或“=”)F .若将密度计放入密度为1.25 g/cm 的液体中,则 d为 13.6 cm.(ρ水=1.0g/cm ,ρ煤油=0.8g/cm )
12.平静的池水中漂浮有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 dm ,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 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为 30 N,木球的密度为 (g取10 N/ kg)
13.(2024兰州)一根轻质且不可拉伸的细线将一边长为 1 0 cm 的正方体物块拴接在容器底部,如图甲所示,当水深为30cm时,绳子刚好伸直;如图乙所示,当水深为36 cm时,物体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已知 则此正方体物块的密度为 0.4×10 kg/m ,乙图中细线的拉力为 6 N.(g取10 N/ kg)
14.(2024 齐齐哈尔)如图所示,有一个内外壁皆为圆柱形的平底容器,内装足够深的水.将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体悬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下(图中未画出弹簧测力计).当物体的 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 N;当物体的 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是 9 N,该物体的密度为 0.9×10 kg/m .(g 取10 N/ kg)
15.将一底面积为0.01m 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15 N,木块重力为 9 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6 N.(g取10 N/ kg)
16.(2023聊城)如图所示,是某项目研究小组设计的一个自动加水装置,将一重为12 N,底面积为 的圆柱体放在水箱底部.从进水口注入水,随着水面升高,圆柱体竖直上浮.当水面上升到传感器底端 P时,由传感器控制进水口开关停止注水,此时传感器底端P对圆柱体有20 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 g取 求:
(1)水箱内无水时,圆柱体对水箱底部的压强;
(2)圆柱体刚好浮起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3)停止注水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解:(1)水箱内无水时,圆柱体对水箱底部的压力 F=G=12 N,则圆柱体对水箱底部的压强: 1 200 Pa.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圆柱体刚好浮起时受到的浮力: 由阿基米德原理 可知,
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3)停止注水时,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传感器底端 P对它20 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12 N+20 N=32 N.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微专题9 压强实验 (有答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下一篇: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2025.3)(攀枝花二统)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