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紫金山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共10题,各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C. 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可以转化成饱和溶液
D. 实验室里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2. 下列人的体液,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血液pH 7.35~7.45 B. 唾液pH 6.6~7.1 C. 胃液pH 0.9~1.5 D. 尿液pH 5.0~7.0
3. 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测稀硫酸的pH
C. 倾倒稀硫酸
D. 滴加稀硫酸
4. 造纸技术的提高与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唐朝时,人们在造纸过程中加“矾”以改善纸张质量。这种“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硫酸铝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A. 混合物 B. 酸 C. 氧化物 D. 盐
5.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加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A. 生活中常见物质pH:
B. 固体物质的溶解性:
C.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D. 生铁与钢的区分:
6.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若要使装置B中的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试剂组合不可能是
A. 硝酸铵和水 B. 大理石和稀盐酸 C. 氢氧化钠和水 D. 镁和稀硫酸
7. 蓝莓富含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酸性时为红色,碱性时为蓝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花青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B. 花青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花青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蓝莓汁液,溶液呈红色
8. 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铅白(PbO)固体,铅白可用作白色颜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酒能变醋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 B. 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
C. 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增大
9. 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操作④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 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①
C. 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
D. 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0. 为探究锌与不同浓度硫酸溶液的反应速率,小组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控制变量实验,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焐热锥形瓶,测得传感器数据显著增大,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由实验数据可知,锌与50%硫酸溶液反应几乎无气体产生
C. 相同时间内,30%硫酸溶液产生的气体比20%硫酸溶液多
D. 相同条件下,硫酸溶液浓度越大,产生气体速率不一定越快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70分)
11. 废金属是宝贵的资源。
(1)废铜块能制成薄铜片,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性。
(2)用废铜生产硫酸铜的过程中,涉及反应:,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3)利用废锌与含硫酸镍的废液反应回收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判断Zn、Ni两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利用废弃金属资源,合成了催化剂,这一技术的新突破有利于___________。
12. 水是重要的化学物质。
(1)某学校的直饮机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利用炭罐可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___________作用。
(2)图-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白磷的着火点为40℃。向烧杯中加小前白磷不燃烧,加水后白磷燃烧,据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___。实验前量筒内盛有50mL水,实验结束后,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46mL,分析造成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化学学习小组利用浓盐酸(标签如下所示)加水稀释配制37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需要加入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盐酸500mL 含量HCl37% 密度1.18g/mL
13. 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回归生活。请根据图示标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洁厕灵 功能: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有效成分:HCl 注意事项:勿用于大理石的清洁
(1)打开“洁厕灵”时能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
(2)根据标签上的注意事项,可推测洁厕灵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3)据报道“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否则会产生有毒的氯气,高浓度氯气可致死。二者反应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向洁厕灵中加入水后,洁厕灵pH会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湿布蘸取少量“洁厕灵”擦拭生锈的剪刀,可消除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使其光亮如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白醋、稀硫酸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是因为白醋、稀硫酸、盐酸中都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14.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海洋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使海水逐渐变酸的现象。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激增,海洋酸化日益严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任务一:探究海洋酸化的成因
(1)为了探究海洋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的,某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注射器中的水全部推入软塑料瓶中,轻轻振荡塑料瓶,可观察到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与它的溶解性密不可分。
(2)为了探究导致海水酸化的物质,该小组分析图1中瓶内的物质成分,并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I:导致海水酸化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猜想Ⅱ:导致海水酸化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该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①观察到___________(选填“干燥”或“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成红色,由此得出猜想Ⅱ正确。
②请写出海水酸化的原因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任务二:拯救酸化的海洋
(3)碳转化。2022年,我国科研团队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结合的方式,将高效还原成乙酸,再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葡萄糖,其过程中某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该反应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
(4)碳减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___________,为降低碳排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15.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材料一:其工艺流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氮气,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需配制饱和氯化钠溶液。已知:常温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可将___________gNaCl固体完全溶解于50g水配得饱和溶液。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图示中最接近NaCl溶液真实情况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0℃时,向配制好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过量的,使氨气、水、NaCl和反应。在此反应中,有晶体析出,而没有、NaCl晶体析出,请结合图2溶解度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反应③中还有一种氧化物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16. 学习小组决定开展“为鱼缸增氧”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一】了解鱼缸增氧原理。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实地了解水族馆的增氧方式。
(1)由于氧气___________(填“易”或“不易”)溶于水,需要往鱼缸内增氧以保证鱼的正常生存。
【任务二】设计鱼缸增氧装置。小组同学决定往水中鼓入空气或氧气鱼缸增氧,设计以下三种简易增氧装置。
松开甲装置A瓶瓶盖,即可将B瓶中的空气通入鱼缸实现增氧;乙装置利用电动马达推拉注射器活塞,往鱼缸通入空气实现增氧。
(2)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增氧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
(3)当乙装置马达拉动注射器活塞时,呈关闭状态的单向阀是___________(填“”或“”)。
(4)丙装置控制产生氧气速率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任务三】反思与拓展。
(5)小组同学认为在鱼缸内种植水草也能为鱼缸增氧,原因是___________。
17. 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中的记载:鸡蛋壳能够治“小儿软骨病”。某兴趣小组首先对鸡蛋壳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儿童易患软骨病是因为缺钙,这里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实验操作和现象】取一些鸡蛋壳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2)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结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可溶性的含钙化合物被吸收,从而起到补钙的作用。
实验二:探究利用废弃鸡蛋壳制备乳酸钙的最佳条件
【进行实验】取2g高温煅烧后的鸡蛋壳,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反应。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85%的乳酸进行中和,充分结晶、抽滤、干燥后,称量最终产品质量,情况如下表:
编号 水的用量/mL 乳酸用量/mL 反应温度/℃ 产品质量/g
1 20 5 75 6.53
2 20 6 75 7.56
3 20 7 75 7.31
4 20 6 45 6.77
5 20 a 60 7.24
6 16 6 75 7.48
7 24 6 75 7.33
【解释与结论】
(3)表格中a为___________。
(4)煅烧后的鸡蛋壳加入水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由2、4、5实验,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6)根据实验数据可知,2g煅烧后的鸡蛋壳制备乳酸钙,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mL水,___________mL乳酸,反应温度为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7)水的用量从20mL增加到24mL时,乳酸钙的产量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28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待反应不再产生气泡时,称得试管中的剩余固体为18.4g,将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恰好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
龙岩紫金山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参考答案
(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共10题,各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70分)
【11题答案】
【答案】(1)延展 (2)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Zn (4)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合理即可)
【12题答案】
【答案】(1)吸附 (2) ①.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 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3) ①. 100 ②. 84.7
【13题答案】
【答案】(1)分子的不断运动
(2)酸(合理即可) (3)NaCl
(4)变大 (5) ①. Fe2O3+6HCl=2FeCl3+3H2O ②. H+
【14题答案】
【答案】(1)软塑料瓶变瘪
(2) ①. 湿润 ②.
(3)2:1 (4)骑自行车上学(合理即可)
【15题答案】
【答案】(1)物理 (2)化合反应
(3) ①. 18 ②. A ③. 相同温度下,NaHCO3溶解度小于NH4Cl、NaCl的溶解度(合理即可)
(4)
(5)二氧化碳
【16题答案】
【答案】(1)不易 (2)无法持续供氧(或其他合理答案)
(3)
(4) ①. 调节流量调节器(合理即可) ②.
(5)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7题答案】
【答案】(1)元素 (2)CO2+Ca(OH)2═CaCO3↓+H2O
(3)6 (4)CaO+H2O=Ca(OH)2
(5)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温度越高,乳酸钙的产率越高
(6) ①. 20 ②. 6 ③. 75
(7)水的用量增加,溶解了部分乳酸钙,导致抽滤时,乳酸钙质量减少(合理即可)
【18题答案】
【答案】(1)9.6 (2)解:设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则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