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单元能力提升卷)-【素养提升】八年级物理单元提升卷(教师版+学生版)


压强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如图是我国古代耕地的一种农具——曲辕犁,其犁铧部分制作得很尖是为了  
A.减小压力 B.增大压力 C.减小压强 D.增大压强
2.奥运会跆拳比赛中运动员必须穿跆拳道护具,其中护甲做得比较宽厚,从而减小压强。这种改变压强的方法是  
A.减小受力面积 B.增大受力面积 C.增大压力大小 D.减小压力大小
3.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硫酸、水、酒精。已知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力相等,则容器内三种液体的质量  
A.硫酸的最大 B.水的最大 C.酒精的最大 D.一样大
4.如图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和(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  
A. B. C. D.
5.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一侧紧贴竖直墙壁,长方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与地面接触面积为。现在长方体上施加水平向右的力、竖直向下的力等于,如图所示。若长方体对墙壁、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大于 B.一定小于 C.一定等于 D.一定大于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分别为、,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书包带做得较宽
C.菜刀磨得很锋利 D.滑雪板面积较大
8.下列动物身体部位的形态特点,有利于减小压强的是  
A.啄木鸟的喙尖尖的 B.骆驼有宽大的脚掌
C.狼的犬齿尖锐 D.老鹰的爪非常锋利
9.小明想画一幅鱼在水中吐出气泡的简笔画,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提供意见:关于气泡在水中上升时大小的变化,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  
A. B.
C. D.
10.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形管压强计
B.锅炉水位计
C.下水道形管
D.乳牛自地喂水器
12.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有、、三点,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和,则  
A. B. C. D.
13.小莲用力拧瓶盖,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图甲),当她用勺子在瓶盖边缘撬了几下后(图乙),用手一拧瓶盖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勺子撬瓶盖可以  
A.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盖上方受到的压强 D.增大瓶盖与瓶口间的摩擦力
14.小明发现将如图所示的气球从1楼带到40楼的家中,气球变得更鼓了,其原因是随着高度的增加  
A.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变得膨胀
B.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气球变得膨胀
C.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变得膨胀
D.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气球变得膨胀
1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从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则  
A.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16.火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有可能被吸进铁道,发生危险,因此在火车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外,因为火车通过时,人体与车辆之间的  
A.空气流速快,压强减小 B.空气流速慢,压强增大
C.空气流速慢,压强减小 D.空气流速快,压强增大
17.如图所示是外开式窗户,若没有插好插销,当有较大的风沿窗水平吹过时,窗门容易自动打开。其原因是  
A.室外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大于室内大气压强
B.室外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小于室内大气压强
C.室内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大于室外大气压强
D.室内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小于室外大气压强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8.如图所示,用的水平力将重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则物体对墙壁压强为   ,所受竖直墙壁的给它的摩擦力为   。
19.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两容器中水的深度相等,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和,则  ;已知容器底面积为,总重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
20.无叶风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底座中的电机将空气从底部吸入,通过特殊管道加速后从环形出风口高速喷出,使得出风口周围空气流速   ,压强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从而与远处空气形成压强差,更多空气被持续推动,产生稳定气流。
21.物理应用于生活。厨房中常在光滑的瓷砖上用到吸盘挂钩,使用时将吸盘用力按压到瓷砖上,由于   的作用,挂钩将“吸”在瓷砖表面。洗脸池下端的排水管设计了如图形“反水弯”,当污水排出后会储存一些清水,起到隔绝下水道异味的作用。“反水弯”的设计遵循了   原理。
22.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一匹骆驼的体重约为一匹马的1.5倍,它的脚掌面积大小约为马蹄掌的3倍,骆驼和马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骆驼对地面的压力   马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骆驼对地面的压强   马对地面的压强;一匹骆驼的质量为,每只脚掌面积约为,则该骆驼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取
23.学习“液体”压强时,老师展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小明同学观察实验后,得出结论: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就越大。下课后小明将自己的结论告诉老师,老师表扬了小明爱思考的好习惯,然后与小明一起到实验室,另找了一个矿泉水瓶,在侧边扎了两个小圆孔和(圆孔、、、的直径相同),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试完成下列问题:
(1)如水对侧边、两点压强为和,则  (选填“”、“ ”或“” 。
(2)在图(乙中,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向右移动,使孔、孔流出的最远水流落在木板上,、分别是此时的最远距离,则  (选填“”、“ ”或“” 。
(3)判断小明同学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
(4)用一句话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无需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4.小平用一个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三个相同的砝码和海绵等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根据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用甲、丙两图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在丙图木块上放   个砝码。由此得出结论:  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小平利用上述器材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为   ;
②取下木块上的砝码,重复①的操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由此说明   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以不同的速度多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   。
25.小婷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形管接头处加装了一个“三通接头”,如图甲。
(1)形管与探头连接安装时,阀门应处于   (选“打开关闭” 状态,以确保形管内的水面相平;
(2)比较图乙与图   ,可得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若需通过图丁和戊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将图戊中的探头向   移动适当的距离;移动探头后,观察到形管水面高度差为△,此时探头受到盐水的压强为,小婷取出探头放回水中,当形管水面高度差再次为△时,测出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则   ;
(4)小婷发现探头所处深度较浅时,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不明显,可将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   的液体以方便读数:探究过程中,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将形管逐渐向后倾斜,偏离竖直方向,形管中两液面所对刻度线间的距离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6.在学习了力学知识后,同学们探究了如下问题:
(一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我们曾经追随物理学家的足迹,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1)小石实验时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本实验中的“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在   受到的阻力。(选填序号)
斜面上时;
水平面上时;
斜面上和水平面上时。
(2)在每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最终下来。本实验现象能直接说明   (选填序号)。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在上面的探究后,通过合理的推理可知:当图2中的摆球从点由静止释放摆到低点再到最高点,如果在点摆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选填“向右侧上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如图3所示,从结构上来看,形管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 连通器;
(2)压强计通过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反映液体某一深度处压强大小的。使用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向形管中注入一些水;
将形管中水倒出一些;
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3)通过比较、两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   ;
(4)通过比较   三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5)小张同学在图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如图所示,他发现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4小题)
27.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和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米和米。容器中盛有0.1米高的水,容器中盛有质量为1.6千克的酒精。千克米
①求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②求容器中酒精的高度。
28.如图所示,一辆空的四轮洒水车质量为(含司机),水箱底面积为,满载后水深,水的质量为,每条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求:
(1)空载时洒水车受到的重力;
(2)洒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强;
(3)满载时水箱底部受水的压力。
29.如图,是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节目的机器人。若该机器人总质量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求:
(1)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若该机器人外壳全部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质量约为,则制造一个这种机器人的外壳需要多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约为
30.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沿水平方向在甲、乙的上表面切去一定高度,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与切去的高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求:
(1)圆柱体甲没有切割时对地面的压强;
(2)当切去的高度为时,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3)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此时把乙切去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求叠放后甲对地面的压强。
()
第九章 压强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如图是我国古代耕地的一种农具——曲辕犁,其犁铧部分制作得很尖是为了  
A.减小压力 B.增大压力 C.减小压强 D.增大压强
【答案】
【解答】解:曲辕犁的犁铧部分制作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使其更容易切入土壤,提高耕地效率。
故选:。
2.奥运会跆拳比赛中运动员必须穿跆拳道护具,其中护甲做得比较宽厚,从而减小压强。这种改变压强的方法是  
A.减小受力面积 B.增大受力面积 C.增大压力大小 D.减小压力大小
【答案】
【解答】解:奥运会跆拳比赛中运动员必须穿跆拳道护具,其中护甲做得比较宽厚,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3.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硫酸、水、酒精。已知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力相等,则容器内三种液体的质量  
A.硫酸的最大 B.水的最大 C.酒精的最大 D.一样大
【答案】
【解答】解: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大小,计算方法如下:
设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由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由此表达式可知,容器,所以,
同理可得,水,,
又因为已知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力相等,所以,,即。
故选:。
4.如图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和(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块所受重力的大小,由图可知,则。
故选:。
5.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一侧紧贴竖直墙壁,长方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与地面接触面积为。现在长方体上施加水平向右的力、竖直向下的力等于,如图所示。若长方体对墙壁、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大于 B.一定小于 C.一定等于 D.一定大于
【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对竖直墙壁的压力等于,而等于,所以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对竖直墙壁的压力,若长方体对墙壁、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可得,可知一定小于。
故选:。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分别为、,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从图中可知乙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中液体的体积,因为液体质量相同,根据 可知;
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容器的质量相等,根据可知二者的总重力相等,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故选:。
7.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书包带做得较宽
C.菜刀磨得很锋利 D.滑雪板面积较大
【答案】
【解答】解:、铁轨铺在枕木上、书包带做得较宽、滑雪板面积较大,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不合题意。
、菜刀磨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符合题意。
故选:。
8.下列动物身体部位的形态特点,有利于减小压强的是  
A.啄木鸟的喙尖尖的 B.骆驼有宽大的脚掌
C.狼的犬齿尖锐 D.老鹰的爪非常锋利
【答案】
【解答】解:、啄木鸟的喙尖尖的、狼的犬齿尖锐、老鹰的爪非常锋利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骆驼有宽大的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符合题意。
故选:。
9.小明想画一幅鱼在水中吐出气泡的简笔画,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提供意见:关于气泡在水中上升时大小的变化,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在深度减小,根据,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气泡的体积变大,故正确。
故选:。
10.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答】解:①图中喂水器的结构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特点,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符合题意;
②船闸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是连通器,符合题意;
③压强计不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不是连通器,不符合题意;
④图中下水管中“存水弯”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属于连通器的应用,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可知,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①②④。
故选:。
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形管压强计
B.锅炉水位计
C.下水道形管
D.乳牛自地喂水器
【答案】
【解答】解:、液体压强计形管只有一端开口,不是连通器,故符合题意;
、锅炉水位计、下水道形管、乳牛自动喂水器,均是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物体,均是连通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2.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有、、三点,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和,则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公式中的(深度)是指液体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即“自由液面”到研究点所在的水平面的距离;由图知:,因此液体密度一定时,。
故选:。
13.小莲用力拧瓶盖,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图甲),当她用勺子在瓶盖边缘撬了几下后(图乙),用手一拧瓶盖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勺子撬瓶盖可以  
A.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盖上方受到的压强 D.增大瓶盖与瓶口间的摩擦力
【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的瓶子是真空包装,瓶盖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很难打开,当用勺子在瓶盖边缘撬了几下后,大气进入瓶子内部,这时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很小,使得摩擦力减小,所以用手一拧瓶盖就打开了。
故选:。
14.小明发现将如图所示的气球从1楼带到40楼的家中,气球变得更鼓了,其原因是随着高度的增加  
A.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变得膨胀
B.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气球变得膨胀
C.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变得膨胀
D.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气球变得膨胀
【答案】
【解答】解:小明发现将如图所示的气球从1楼带到40楼的家中,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变得膨胀,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1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从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则  
A.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答案】
【解答】解:由于模型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模型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模型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模型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16.火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有可能被吸进铁道,发生危险,因此在火车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外,因为火车通过时,人体与车辆之间的  
A.空气流速快,压强减小 B.空气流速慢,压强增大
C.空气流速慢,压强减小 D.空气流速快,压强增大
【答案】
【解答】解:人离高速行驶的火车比较近时,火车的速度很大,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火车,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在火车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外,故正确,错误。
故选:。
17.如图所示是外开式窗户,若没有插好插销,当有较大的风沿窗水平吹过时,窗门容易自动打开。其原因是  
A.室外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大于室内大气压强
B.室外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小于室内大气压强
C.室内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大于室外大气压强
D.室内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小于室外大气压强
【答案】
【解答】解:
刮风时,室外空气流动速度较大,压强较小;室内压强不变,压强大于室内大气压强,室内外产生压强差,窗户内外产生了压力差,将窗户向外推开。
故选:。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8.如图所示,用的水平力将重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则物体对墙壁压强为  3000 ,所受竖直墙壁的给它的摩擦力为   。
【答案】3000;9。
【解答】解:(1)因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
所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力等于水平力,即,
物体对墙壁的压强:

(2)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墙壁对它的摩擦力,
因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物体受到摩擦力等于重力,即。
故答案为:3000;9。
19.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两容器中水的深度相等,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和,则  ;已知容器底面积为,总重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
【答案】;1600
【解答】解:两容器内都是水,且水的深度相等,则由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故答案为:;1600。
20.无叶风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底座中的电机将空气从底部吸入,通过特殊管道加速后从环形出风口高速喷出,使得出风口周围空气流速  变大 ,压强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从而与远处空气形成压强差,更多空气被持续推动,产生稳定气流。
【答案】变大;变小。
【解答】解:无叶风扇工作时,底座中的电机将空气从底部吸入,通过特殊管道加速后从环形出风口高速喷出,使得出风口周围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从而与远处空气形成压强差,更多空气被持续推动,产生稳定气流。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
21.物理应用于生活。厨房中常在光滑的瓷砖上用到吸盘挂钩,使用时将吸盘用力按压到瓷砖上,由于  大气压 的作用,挂钩将“吸”在瓷砖表面。洗脸池下端的排水管设计了如图形“反水弯”,当污水排出后会储存一些清水,起到隔绝下水道异味的作用。“反水弯”的设计遵循了   原理。
【答案】大气压;连通器。
【解答】解:(1)将吸盘用力按压到瓷砖上时,吸盘内的空气被排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压在瓷砖上,从而使得挂钩“吸”在瓷砖表面;
(2)洗脸池排水管设计的型反水弯上部开口、下部连通,属于连通器;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异味窜入室内,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故答案为:大气压;连通器。
22.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一匹骆驼的体重约为一匹马的1.5倍,它的脚掌面积大小约为马蹄掌的3倍,骆驼和马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骆驼对地面的压力  大于 马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骆驼对地面的压强   马对地面的压强;一匹骆驼的质量为,每只脚掌面积约为,则该骆驼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取
【答案】大于;小于;31250
【解答】解:一匹骆驼的体重约为一匹马的1.5倍,一匹骆驼的重力大于一匹马的重力,骆驼和马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它们的重力,所以骆驼对地面的压力大于马对地面的压力。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已知一匹骆驼的体重与一匹马的体重之比约为,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约为,已知骆驼的脚掌面积与马蹄的脚掌面积之比约为,它们对地面的压之比:,骆驼对地面的压强小于马对地面的压强。
骆驼站在水平地面上,则骆驼对地面的压力:

骆驼对地面的压强:

故答案为:大于;小于;31250。
23.学习“液体”压强时,老师展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小明同学观察实验后,得出结论: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就越大。下课后小明将自己的结论告诉老师,老师表扬了小明爱思考的好习惯,然后与小明一起到实验室,另找了一个矿泉水瓶,在侧边扎了两个小圆孔和(圆孔、、、的直径相同),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试完成下列问题:
(1)如水对侧边、两点压强为和,则  (选填“”、“ ”或“” 。
(2)在图(乙中,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向右移动,使孔、孔流出的最远水流落在木板上,、分别是此时的最远距离,则  (选填“”、“ ”或“” 。
(3)判断小明同学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
(4)用一句话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无需理由)是   。
【答案】(1);(2);(3)错误;(4)没有控制水流下落高度相同,不能通过喷出的距离显示压强的大小,不能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解答】解:(1)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由可知,。
(2)(3)根据题意,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向右移,最远的水流依然落在木板上,左侧仍在瓶子下方;根据图中木板与水流轨迹的交点知,此时的距离大,故,其原因是下落的高度相差过大;由此可知,小明同学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4)根据转换法知,通过喷射的距离显示速度,必须控制下落的时间相同,由于图中下落高度不同,下落的时间不同,不能通过喷射距离显示速度,间接显示液体压强的大小,故结论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1);(2);(3)错误;(4)没有控制水流下落高度相同,不能通过喷出的距离显示压强的大小,不能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4.小平用一个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三个相同的砝码和海绵等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根据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 有关;
(2)用甲、丙两图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在丙图木块上放   个砝码。由此得出结论:  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小平利用上述器材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为   ;
②取下木块上的砝码,重复①的操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由此说明   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以不同的速度多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   。
【答案】(1)压力大小;(2)1;压力大小;(3)①2.4;②接触面粗糙程度;③无关。
【解答】解:(1)比较图中甲、乙两次实验,可知乙中压力大,乙图中的海绵下陷深度更加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2)用甲、丙两图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在丙图木块上放一个与甲图中相同的砝码,保证压力大小一样。
根据图像可知,丙图中的海绵下陷深度更加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可得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3)①图丁中测力计分度值为,根据图像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②取下木块上的砝码,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小,重复①的操作,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变小了说明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这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样的。
③用弹簧测力计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不变,根据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即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几乎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故答案为:(1)压力大小;(2)1;压力大小;(3)①2.4;②接触面粗糙程度;③无关。
25.小婷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形管接头处加装了一个“三通接头”,如图甲。
(1)形管与探头连接安装时,阀门应处于  打开 (选“打开关闭” 状态,以确保形管内的水面相平;
(2)比较图乙与图   ,可得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若需通过图丁和戊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将图戊中的探头向   移动适当的距离;移动探头后,观察到形管水面高度差为△,此时探头受到盐水的压强为,小婷取出探头放回水中,当形管水面高度差再次为△时,测出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则   ;
(4)小婷发现探头所处深度较浅时,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不明显,可将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   的液体以方便读数:探究过程中,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将形管逐渐向后倾斜,偏离竖直方向,形管中两液面所对刻度线间的距离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答案】(1)打开;(2)丙;(3)上;2000;(4)小;变大。
【解答】解:(1)形管与探头连接时,需要保持形管液面上方的气压相同,因此需要把阀门打开。
(2)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且探头的朝向相同,故乙、丙两图符合题意。
(3)若要通过图丁和戊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因此图戊中的探头需要向上移动。
当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时,则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所以探头受到盐水的压强为

(4)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不明显,根据可知,可将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小的液体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探头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将形管逐渐向后倾斜,偏离竖直方向时,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不变,但由几何知识可知,所对刻度线间的距离将变大。
故答案为:(1)打开;(2)丙;(3)上;2000;(4)小;变大。
26.在学习了力学知识后,同学们探究了如下问题:
(一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我们曾经追随物理学家的足迹,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1)小石实验时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速度 相同;本实验中的“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在   受到的阻力。(选填序号)
斜面上时;
水平面上时;
斜面上和水平面上时。
(2)在每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最终下来。本实验现象能直接说明   (选填序号)。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在上面的探究后,通过合理的推理可知:当图2中的摆球从点由静止释放摆到低点再到最高点,如果在点摆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选填“向右侧上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如图3所示,从结构上来看,形管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 连通器;
(2)压强计通过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反映液体某一深度处压强大小的。使用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向形管中注入一些水;
将形管中水倒出一些;
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3)通过比较、两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   ;
(4)通过比较   三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5)小张同学在图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如图所示,他发现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
【答案】(一(1)速度;;(2);(3)静止;(二(1)不是;(2)高度差;;(3)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5)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解答】解:(一(1)实验时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下滑时的重力势能相等,动能为0,下滑过程中,小车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则小车到达平面的动能相等,小车到达平面的速度相等;
本实验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在水平面上时受到的阻力,故选;
(2).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到,是通过实验推理得出的,故不符合题意;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不符合题意;
.因为小车再水平面上受到阻力,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停下来,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符合题意。
故选:。
(3)小球到达点时,速度为0,如果在点摆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摆球的运动状态不变,将静止;
(二(1)形管压强计的上端有封闭的部分,不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仪器,不是连通器;
(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通过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装置漏气,故需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故选;
(3)、两图同种液体,图探头深度较深,液体压强较大,故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需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故选、、三图;
(5)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液体密度改变的同时,液体深度也发生改变,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故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一(1)速度;;(2);(3)静止;(二(1)不是;(2)高度差;;(3)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5)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四.计算题(共4小题)
27.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和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米和米。容器中盛有0.1米高的水,容器中盛有质量为1.6千克的酒精。千克米
①求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②求容器中酒精的高度。
【答案】(1)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容器中酒精的高度为。
【解答】解:(1)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由可得酒精的体积:

由可得酒精的高度:

答:(1)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容器中酒精的高度为。
28.如图所示,一辆空的四轮洒水车质量为(含司机),水箱底面积为,满载后水深,水的质量为,每条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求:
(1)空载时洒水车受到的重力;
(2)洒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强;
(3)满载时水箱底部受水的压力。
【答案】(1)空载时洒水车受到的重力为;
(2)洒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3)满载时水箱底部受水的压力为。
【解答】解:(1)空洒水车的重力:;
(2)水的重力:;
洒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力:,
洒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强:;
(3)水箱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由可知,满载时水箱底部受水的压力:。
答:(1)空载时洒水车受到的重力为;
(2)洒水车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3)满载时水箱底部受水的压力为。
29.如图,是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节目的机器人。若该机器人总质量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求:
(1)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若该机器人外壳全部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质量约为,则制造一个这种机器人的外壳需要多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约为
【答案】(1)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2)制造一个这种机器人的外壳需要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解答】解:(1)由重力公式可得:机器人所受的总重力;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2)由得制造一个这种机器人的外壳需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体积为:

答:(1)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2)制造一个这种机器人的外壳需要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30.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沿水平方向在甲、乙的上表面切去一定高度,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与切去的高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求:
(1)圆柱体甲没有切割时对地面的压强;
(2)当切去的高度为时,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3)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此时把乙切去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求叠放后甲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圆柱体甲没有切割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当切去的高度为时,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3)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此时把乙切去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叠放后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甲切去的高度时,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0,说明甲的高度,所以圆柱体甲没有切割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由图可知,开始时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高度,
由可得圆柱体乙的密度;
当切去的高度为时,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3)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由得,

解得,由可得,甲切去部分的质量为:

乙切去部分的质量为:

此时把乙切去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叠放后甲对地面的压力:

叠放后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将代入上式,得:

答:(1)圆柱体甲没有切割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当切去的高度为时,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3)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此时把乙切去的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叠放后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Unit 3 Where did you go?阶段复习 Part A 同步练习(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