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高考模拟卷(五)(答案)


2025年湖北高考模拟卷(五)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有着雄浑醇厚的青铜(铜锡合金)文化,包括冶炼、铸造、雕刻和造型纹饰等一系列的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易导电,但铜不属于电解质
B.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C.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D.现代工艺采用电解精炼提纯铜,用粗铜作阴极
2.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描述错误的是
A.壁虎在天花板上爬行自如是因为壁虎的脚与墙体之间有强的化学键
B.“挑尽寒灯梦不成”所看到的灯光和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
C.臭氧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D.液晶可应用于手机、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器
3.为了实验安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应该标注的图标有
①护目镜 ②排风 ③锐器 ④明火 ⑤洗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环氧戊烷:
B.乙烯分子中的键:
C.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D.的球棍模型:
5.《哪吒2》的爆火出圈,离不开电影中炫酷的特效效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敖丙使水结成冰,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减小
B.三味真火是等离子体,其中只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C.风火轮耐高温、耐磨损、不导热,其主体材料可能为共价晶体
D.结界兽形象源自于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其表面的铜绿主要是析氢腐蚀的结果
6.D-乙酰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特殊单糖,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14NO6 B.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C.能发生缩聚反应 D.分子中含有σ键,不含π键
7.下列化学反应表示错误的是
A.乙醛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O+HCN
B.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沉淀由白色变成红褐色:
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8.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碱金属中Li的熔点最高 碱金属中锂离子的半径最小,形成的金属键最强
B 在水中溶解度比的大 和均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 键角: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不同
D 甘油是黏稠液体 甘油分子间的氢键较强
9.一种可为运动员补充能量的物质的分子结构式如图。已知:R、W、Z、X、Y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和Y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两分子中的键能相同
B.第一电离能:
C.为非极性分子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强氧化性
10.已知a、b、c、d为浸有如图所示溶液的棉球,将铜丝插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加热仪器图中省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c棉球褪色,均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B.a棉球变红,说明SO2和水反应可以生成酸
C.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D.该微型化装置的优点在于既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又可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11.硒化钠常用于制备光敏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共立方晶体结构如下图,硫化钠的晶体结构与其相似。已知硒化钠晶体晶胞参数为dpm,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点:硫化钠<硒化钠
B.每个周围距离最近的Na+数目为4
C.离子a的分数坐标参数为
D.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12.我国科学家合成首例可控单分子电子开关器件。该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关环(电路接通),在可见光照射下开环(电路断开),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烯可以导电
B.单分子开关经紫外光照射发生了物理变化
C.水解反应可使单分子开关与石墨烯片断分离
D.紫外光照射后,单分子开关体系内的电子具有流动性,故可以导电
13.时,用溶液滴定同浓度的溶液,被滴定分数[]与pH、微粒分布分数[,X表示、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选酚酮作为此滴定实验第二滴定终点的指示剂
B.时,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C.c点
D.时,溶液中
14.由乙烯经电解制备环氧乙烷(,简称EO)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1应与电源负极相连
B.溶液a为KCl和KOH的混合溶液,溶液b可循环利用
C.当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时,有在阳极区发生反应
D.不考虑各项损失,生成时,理论上可得到产品EO88g
15.“黄鸣龙还原法”是首例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有机化学反应,反应机理如下图,其中(R、D′均代表烃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
B.反应过程中只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反应过程中NH2NH2起还原作用
D.利用该反应机理,可将转化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电池研究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可利用对废弃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氯化处理,得以回收、等金属,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烧渣是、和的混合物,“500℃焙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500℃焙烧”后剩余的应先除去,否则水浸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原因可能是易剧烈水解生成 和,导致比易水解的因素有 (填标号)。
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B.的原子半径大于的原子半径
C.键的极性大于键 D.键键能大于键
(4)“氧化沉钴”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常温下,已知时恰好沉淀完全(),滤液2中残留的浓度为 。
(6)滤液3主要含有的阳离子是 。
17.(14分)乙苯是生产苯乙烯的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工业上一般采用苯烷基化法制取乙苯。回答下列问题:
Ⅰ.工业上可以采用乙烷与苯的一步烷基化反应制取乙苯:

工业上也可以采用乙烷裂解和苯与乙烯催化烷基化法生产乙苯,发生的反应如下:


(1) 。
(2)下列关于反应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和1mol(g)的总能量大于1mol和的总能量
B.若某恒温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乙苯的转化率增大
C.已知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由此判断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D.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逆向移动
(3)使用氧化钼为催化剂,发生反应②。其中各步基元步骤中能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注:*为表面吸附物种,例如为表面晶格氧
反应②的最大能垒为 eV,能提高反应②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至少填两种措施)。
Ⅱ.工业上还可以在催化条件下用氯乙烷和苯反应制取乙苯,发生的反应如下:


在温度为时,苯和氯乙烷的投料比为10:1,加料方式为向苯中不断加入氯乙烷,发生反应④和⑤,苯的转化率、乙苯的选择性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乙苯的选择性
(4)10min后乙苯的选择性下降的原因为 。
(5)反应最适宜的时间为 (填“20min”或者“30min”)。
(6)该温度下,25min时反应④的平衡常数 (保留两位小数)。(Kx为物质的量分数平衡常数,即用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时的浓度)。
18.(14分)设计实验,证明难溶物AgCl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在25℃时,取1mol/LKCl溶液10mL,向其中加入0.2mol/LAgNO3溶液1mL,充分反应后将浊液过滤,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
I i.用激光照射滤液时出现丁达尔效应 ii.向滤液中加入打磨过的Mg条,立即有无色气泡产生,滤液中出现白色浑浊,逐渐开始出现棕褐色浑浊物,Mg条表面也逐渐变为褐色,产生气泡速率逐渐减慢
已知:①AgOH不稳定,立即分解为Ag2O(棕褐色或棕黑色),Ag粉末为黑色
②AgCl、Ag2O可溶于浓氨水生成(银氨溶液)
③Mg、Ag单质不溶于浓氨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象i说明滤液所属分散系为 。
(2)现象ii中,后期气泡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
(3)探究Mg条表面的棕褐色物质的成分。
实验 猜测 实验操作及现象
Ⅱ 褐色物质中可能存在Ag2O固体 取实验I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用蒸馏水洗净后,加入① (填化学式)浸泡,过滤;取上层清液加入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若有② (填写实验现象),则证明有Ag2O存在。
Ⅲ 褐色物质中可能还存在Ag固体 将实验Ⅱ过滤所得固体置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足量浓硝酸,有红棕色气体和白色不溶物生成。写出加入浓硝酸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 ,实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④ 。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较小的难溶物比较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物。
设计实验探究:AgI(25℃时Ksp=1.0×10-18)能否转化为AgCl(25℃时Ksp=1.0×10-10),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电压表读数
Ⅳ i.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等体积图示试剂,闭合电键K a
ii.向B中滴入AgNO3溶液至I-恰好沉淀完全 b
iii.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 c
已知:①其它条件不变时,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电压越大。
②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4)通过电压表数值大小,得出实验结论:该条件下AgI固体是可以转化为AgCl的。请分析数据a、b、c三者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5)将AgI固体加入蒸馏水中,向该悬浊液中滴加NaCl饱和溶液,至少 mol/L时开始出现AgCl固体。
19.(14分)化合物Q是合成一种解热、镇咳药物的中间体。合成Q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中除碳碳双键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
(2)G→H的反应类型为 ,D的结构简式为 。
(3)若A与SO2(OCH3)2反应只生成,则的化学名称为 (注:—OCH3为甲氧盐)。
(4)G易溶于水,从物质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为 。
(5)F+H→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E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其中一种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含有苯环 ②1mol有机物能与2molNaHCO3反应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铜是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属于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各组分都大,则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故B正确;
C.青铜器露置于空气中,在潮湿的条件下铜会与锡形成原电池,锡做负极,对铜起到保护作用,故C正确;
D.电解精炼提纯铜时,粗铜作精炼池的阳极、纯铜作阴极,故D错误;
故选D。
2.A
【详解】A.壁虎在天花板上爬行自如是因为壁虎的脚与墙体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A错误;
B.原子核外电子跃迁可形成发射光谱,看到的灯光和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B正确;
C.臭氧是弱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正确;
D.液晶具有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可以用作手机、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器,D正确;
答案选A。
3.A
【详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为了实验安全,我们应带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选①;实验中会用到气体,因此要打开排风,选②;实验中会用到明火,选④;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要用肥皂等清洗双手,选⑤;故选A。
4.B
【详解】A.图示为环氧丁烷,A错误;
B.键为镜面对称,图示为乙烯分子中的键,B正确;
C.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C错误;
D.的球棍模型不是直线形,应为:,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冰分子中所有水分子以氢键互相联结成晶体,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水分子都位于四面体中心,它与周围的四个水分子分别以氢键相结合,这样的结构并不是紧密的,使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导致水结冰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A项错误;
B.等离子体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B项错误;
C.共价晶体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熔沸点高,硬度大,一般耐高温、耐磨损、不导热,C项正确;
D.铜的活泼性不如H+,难以自发发生析氢腐蚀,因而铜绿主要发生吸氧腐蚀的结果,D项错误;
答案选C。
6.C
【详解】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8个C原子、1个N原子、6个O原子,不饱和度为2,分子式为C8H15NO6,A不正确;
B.葡萄糖只含C、H、O三种元素,而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N元素,则该有机物与葡萄糖不互为同系物,B不正确;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4个羟基,可脱水生成聚醚,则能发生缩聚反应,C正确;
D.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C键、C-H键、C-O键、C-N键、N-H键等,还含有C=O键,则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D不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乙醛中的醛基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则乙醛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O+HCN,故A正确;
B.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沉淀由白色变成红褐色,说明存在沉淀转换,则反应可表示为,故B正确;
C.虽然磁性氧化铁中含有,但稀硝酸过量且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二者反应的产物中没有,正确的是,故C错误;
D.酸性盐酸>苯甲酸>酚羟基,加入少量盐酸,只能形成酚羟基,则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答案选C。
8.C
【详解】A.碱金属中锂离子的半径最小,形成的金属键最强,导致碱金属中Li的熔点最高,A正确;
B.水和是极性分子,而为非极性分子,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的大,B正确;
C.和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孤电子对数分别为1、2,即两者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但孤电子对数不同,孤电子对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越大,键角越小,C错误;
D.甘油分子中有3个羟基,分子间可以形成更多的氢键,且O元素的电负性较大,故其分子间形成的氢键较强,因此甘油是黏稠液体,D正确;
故答案:C。
9.D
【分析】Y可形成5个共价键,Z可形成3个共价键,Z和Y同族,Y原子序数比Z大,即Z为N元素,Y为P元素;W可形成3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N小,即W为C元素;R可形成1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C小,即R为H元素;X可形成2个共价键,原子序数在N和P之间,即X为O元素,综上:R为H元素,W为C元素,Z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P元素。
A.甲烷和乙烯的键因 杂化方式差异(甲烷杂化,乙烯杂化), 导致乙烯键能更高,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族、族原子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即第一电离能:,B错误;
C.是,分子呈书页状结构,,两个氢原子分别位于两个氧原子组成的非平面结构上,导致整个分子呈现不对称性 。这种结构使得正电中心(氢原子的分布区域)与负电中心(氧原子的孤电子对分布区域)无法重合 ,是极性分子,C错误;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不具有强氧化性,D正确;
故选D。
10.A
【分析】浓硫酸与铜丝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SO2气体通入右侧试管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品红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然后用NaOH浓溶液吸收,剩余尾气用安全气球收集。
A.b、c棉球褪色,b点体现SO2的漂白性,c点体现SO2的还原性,A错误;
B.a棉球变红,说明SO2和水反应可以生成酸,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正确;
C.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生成SO2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生成CuSO4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C正确;
D.该微型化装置中,铜丝可以通过抽动来控制浓硫酸与铜的接触与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同时微型化装置使用的药品量较少,可节省药品,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减少污染,D正确;
故选A。
11.D
【详解】A.硫化钠和硒化钠都是离子晶体,硫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硒离子,则硫化钠晶体中离子键强于硒化钠晶体,熔点高于硒化钠晶体,故A错误;
B.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硒离子与位于体对角线上的硫离子距离最近,则每个硒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钠离子数目为8,故B错误;
C.由晶胞中顶点的原子坐标为(0,0,0)和(1,1,1)可知,晶胞的边长为1,则位于体对角线处离子a的分数坐标参数为,故C错误;
D.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的硒离子与位于面心的硒离子的距离最近,由晶胞参数可知,最近距离为,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在石墨烯中C原子采用sp2杂化,每个碳原子的成键数为3,每个C原子上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2p电子,它的原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由于所有的p轨道相互平行而且相互重叠,使p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中运动。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电性,A正确;
B.单分子开关经紫外光照射形成了碳碳单键,这样的C原子再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形成化学键,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发生了化学变化,B错误;
C.由图可知:单分子开关与石墨烯片断之间通过酰胺键相连,则水解反应可使单分子开关与石墨烯片断分离,C正确;
D.紫外线照射后,单分子开关体系内有共轭结构,体系内的电子具有流动性,因此可以导电,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3.D
【详解】A.根据图示,此滴定实验第二滴定终点溶质为,溶液呈碱性,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所以可用酚酞作指示剂,A正确;
B.根据图示,时,此时对应a点,溶液pH为4,时,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为,B正确;
C.由图可知,C点溶液,,,根据电荷守恒:,,C正确;
D.根据图示,时,此时对应c点,溶液pH为7,故根据,,可知时,溶液,D错误;
故选D。
14.B
【详解】A.在电极1被氧化电极,1应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A项错误;
B.溶液a为KCl和KOH的混合溶液,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知,溶液b为KCl溶液,可循环利用,B项正确;
C.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无法计算,C项错误;
D.每生成,转移电子2mol,对应电极1上生成1mol氯气,理论上生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产品EO也为1mol,质量为44g,D项错误;
答案选B。
15.B
【详解】A.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过程中转化②④步骤中有水生成,A正确;
B.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涉及到N≡N非极性键的形成,只涉及极性键的断裂,B错误;
C.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过程中NH2NH2转化为N2,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即起还原作用,C正确;
D.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利用该反应机理,可将即R为CH3CH2-或-CH3,R′为CH3-或CH3CH2-,故可转化为,D正确;
故答案为B。
16.(1) 或(2分)
(2) (2分)
(3) (1分)BC(2分)
(4) (2分)
(5) (2分)
(6)、(2分)
【分析】由流程和题中信息可知,LiCoO2粗品与SiCl4在500℃焙烧时生成氧气和烧渣,烧渣是LiCl、CoCl2和SiO2的混合物;烧渣经水浸、过滤后得滤液1和滤饼1,滤饼1的主要成分是SiO2;滤液1用高锰酸钾氧化沉钴,过滤后得滤渣为主要成分为Co(OH)3和MnO2,和滤液主要溶质为LiCl;滤液2经碳酸钠溶液沉锂,得到为Li2CO3,以此解答。
(1)Co是27号元素,其原子有4个电子层,电子排布为或;
(2)LiCoO2粗品与SiCl4在500℃焙烧时生成氧气和烧渣,烧渣是LiCl、CoCl2和SiO2的混合物,同时生成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3)水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不变,SiCl4中Si为+4价,Cl为-1价,水浸时剧烈水解,产生白雾,说明有氯化氢产生,同时Si元素生成H2SiO3;
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与水解反应没有关系,故A不选;
B.Si的原子半径更大,非金属性弱,Si—Cl键的极性强,分子中Si原子带有一定的正电荷,容易受到极性H2O的吸引,使之容易水解,故B选;
C.Si—Cl键极性更大,易受到极性强的H2O影响,易水解,故C选;
D.Si—Cl键键能更大,更稳定,与水解无关,故D不选;
故答案为:BC;
(4)“氧化沉钴”中,KMnO4将CoCl2氧化为Co(OH)3,自身还原为MnO2,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已知时恰好沉淀完全,此时c(OH-)=10-12.9,则Ksp[Co(OH)3]==10-43.7,氧化沉钴时pH=5,c(OH-)=10-9,滤液2中残留的浓度为=(mol/L);
(6)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3的主要成分是KCl和NaCl,故阳离子为、。
17.(1)-1411(2分)
(2)AC(2分)
(3) 2.45(2分)升高温度、移除,减小压强(任意写出两种合理措施即可) (2分)
(4)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⑤进行的程度大于反应④,导致乙苯的选择性下降(合理即可) (2分)
(5)20min(2分)
(6)0.74(2分)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得反应③,则。
(2)A.从已知反应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A正确;
B.反应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了体系压强,乙苯的转化率不变,B错误;
C.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放热反应,结合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由此判断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正确;
D.升高温度,反应①的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D错误。
故选AC;
(3)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即图中峰值越大则活化能越大,图中峰值越小则活化能越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②的最大能垒为;反应②为吸热反应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升温、减压和移除等措施可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平衡转化率。
(4)由图可知,苯的转化率上升,而乙苯的选择性下降,则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⑤进行的程度大于反应④,导致乙苯的选择性下降。
(5)由图可知,乙苯的产率为20min时,时,所以反应最适宜的时间20min。
(6)在温度为T℃时,苯和氯乙烷的投料比为10:1,假设苯为10a,氯甲烷a,苯的转化率8%,乙苯选择率85%,平衡时苯10a×(1-8%)=9.2a,乙苯10a×8%×85%=0.68a,结合反应和苯环守恒,HCl10a×8%=0.8a,氯乙烷a-10a×8%-10a×8%×(1-85%)=0.08a,。
18.(1)胶体(1分)
(2)生成的固体覆盖在Mg表面,阻碍后续反应进行(2分)
(3) NH3·H2O (1分)银镜生成(2分)Ag+2H++NO=Ag++NO2↑+H2O(2分)镁除去,避免硝酸与镁反应,干扰检验Ag(2分)
(4)a>c>b(2分)
(5)0.18(2分)
【详解】(1)产生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因此滤液所属分散系为胶体;
(2)Mg条表也逐渐覆盖了棕褐色的Ag2O和Ag,减小了镁条与水的接触面积,产生气泡的速率变缓慢,后期气泡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的固体覆盖在Mg表面,阻碍后续反应进行;
(3)Ⅱ.根据Ag2O可溶于浓氨水生成[Ag(NH3)2]+,利用银镜反应验证;操作为取实验Ⅰ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用蒸馏水洗净后,加入NH3·H2O中浸泡,取上层清液于葡萄糖溶液中,水浴加热,若有银镜生成,则证明Ag2O存在;
Ⅲ.实验Ⅱ过滤所得固体为Ag和Mg,利用Mg属于活泼金属可以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而银属于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除掉Mg,防止干扰实验,再选择氧化性酸验证Ag的存在,生成的银和浓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Ag+2H++NO=Ag++NO2↑+H2O,实验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将镁除去,避免硝酸与镁反应,干扰检验Ag;
(4)实验表明Cl-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说明加入Cl-使c(I-)增大,证明发生了反应AgI+Cl-=AgCl+I-,部分AgI转化为AgCl,则c > b,综合实验现象能说明AgI转化为AgCl,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a>c>b;
(5),AgI固体加入蒸馏水中,,,则Ag+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l 的浓度至少为。
19.(1)醚键(1分)
(2)加成反应(1分)(2分)
(3)邻羟基苯甲氧盐(2分)
(4)丙酮与水均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及它与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导致其易溶于水(2分)
(5) (2分)
(6)1(2分)(2分)
【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 结合C物质结构特点,可知A物质为,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在氯化铝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生成E:,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分子内酯化生成:。根据的结构逆推,是由物质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所以物质是丙酮,最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1)中除碳碳双键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醚键、腈基。
(2)物质是丙酮:,化学式为:,和乙炔反应生成的分子式为:,根据原子守恒,此反应属于加成反应。与发生的反应原理是碘原子与两个甲基生成,氢原子与醚键上的氧原子构成,二者取代反应生成的是。
(3)由于其含有羟基,同时邻位基团有甲氧盐,所以其名称为:邻羟基苯甲氧盐。
(4)物质是丙酮:,是极性分子,同时它与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答案为:丙酮与水均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及它与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导致其易溶于水。
(5)根据观察和推导,上的与()上的发生脱水成环,属于取代反应,故方程式为:。
(6)的同分异构体中,可以与反应,说明含有两个,同时含有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其结构式为:,仅此一种。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2024-2025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第二十九中学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