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实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实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天府实外高级中学高 2022 级 20232024 年度(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总分: 150 分 时长: 150 分钟命题人:陈吉永 审题:张彩虹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一、现代文阅读(34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文明是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国那样连续走过了 5000 余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明开放体系。这是人间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在中华文明开放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容性起着有容乃大、有容乃强、有容乃久的作用。在中国人看来,多样的世界是客观的存在,皆应得到尊重,所谓
2、“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整体的世界需要“和合”,需要“和而不同”,需要有“不同”之“和”。“和”“和合”以及“合异”都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特征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文明惠泽世界的宝贵财富。就包容性而言,中华文明立足“和”“和合”“合异”,从来视多元文化为发展之根基,从多元文化中凝练共识,化解矛盾,化危为机。“和而不同”则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取向。中华文明这种“和而不同”的理念及其实践,不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影响深远。就物质层面而言,中华文明自形成之时起直到今天,“从来不是封闭的和孤立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3、考古表明:早在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中国就与域外其他古老文明发生了接触与交流。距今约 4500 年前,首先驯化于西亚地区的农作物小麦以及家畜黄牛和绵羊等经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西北地区,并继续向中原地区传播,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物质滋养。在距今 4000 年前后,家马由欧亚草原传入我国西部地区。上古外来文明因素的融入大大丰富了中华先民的食物资源,提升了中华先民的生产力水平,改善了中华先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从而使中国的人口迎来了第一次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华文明的包容性除了吸纳以外,还体现在技术等方面的大量输出上。中亚的凿井技术来自中国,西方的养蚕技术也来自中国。四大发明更是中国对人类的重大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