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一阶段练习卷
课题:6.1~7.2 主备人: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数据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的是5kg B.初二学生小陈的身高大约是16m
C.初二学生小明步行的速度大约是20m/s D.初二学生小方的重力大约是500N
2.关于力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发生力的作用,物体必须相互接触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下列选项中,不是力的三要素的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单位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下现象能够做为证据支持这一规律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5.如图所示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3N
C.弹簧测力计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时都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D.测钩码重力前,需把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6.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浴室的脚垫做得凹凸不平 B.饮料瓶盖上的条纹
C.足球守门员戴防滑手套 D.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
7.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扳手 B.手钳
C.核桃夹 D.镊子
8.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站着的宇航员是运动的
C.以景海鹏为参照物,其他两位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上图所示,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情况的是( )
A.B.C. D.
10.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力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 )
A.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1.如图是中国女足运动员在2022年2月6日女足亚洲杯决赛中的踢球情景,运动员用力踢飞来的球时,球向外飞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填“形状”或“运动状态”);踢球后,脚也感觉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 ;足球由于受到 力,最终将落到地面。
12.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其测量范围是 N,分度值为 N,示数为 N。
13.重力的方向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实验中发现,随着β的改变,α也跟着改变,大小总是相等的,可得重力方向总是 ,用来检查墙壁砌得是否竖直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14.如图所示,用20N的力握着一重为3N的装有水的玻璃杯静止悬在空中时,杯子所受摩擦力方向 ,大小为 N;如果增大握力,则杯子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如图是一款多功能瓶起子,起瓶盖时它是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手握瓶起子离瓶盖越 (填“远”或“近”)的位置越省力。其侧边上的纹路是为了增大使用时与手之间的 。
16.小明正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认为树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填“自行车”或“地面”);这说明:运动与静止是 (填“相互”或“相对”)的。
1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果动滑轮重为3N,不计摩擦则物体A的重力为 N,当物体升高1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 m。
18.甲、乙两辆小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每隔记录它们的位置信息,如图所示。在0至40s这段时间内,乙车是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平均速度与甲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 (选填“<”或“>”或“=”),甲车的平均速度为 。
三、作图题(2分+2分+3分,共7分)
19.如图所示,物块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请画出物块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20.画出图中提起重物最省力的绕绳。
2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的支点为O,请画出物块G的重力100N的示意图和力F的力臂L。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2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3)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4)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戊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实验现象说明:同学们参加拔河比赛,在比赛中应选用下图中 【选填“a”、“b”或“c”】类型的鞋。
2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侧A位置(左边位置第四格)先挂了3个钩码,每个钩码为0.5N,在右侧B位置(右边位置第三格)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如图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 ,原因是测力计的拉力力臂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目的是 (选填“a”或“b”)。
a.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b.使实验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
24.小美在电视机前观看滑雪比赛时,发现运动员下坡时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大小变化的规律,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2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老师建议实验时斜面的倾角要适当减小,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 造成的误差;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2,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路程为 cm,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BC为 m/s;
(4)由此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如图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A到C运动情况的是 (填字母)。
A.B.C. D.
五、计算题(共6分)
25.如图所示,一轻质杆OA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可绕O点转动,已知OA=0.3m,OB=0.2m,在A点处悬挂一个6kg的重物,若在B处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线上平衡,求:
(1)重物的重力是多少?(g=10N/kg)
(2)此时拉力F为多少?
六、综合题(每空1分,共12分)
26.弹力的大小和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对于拉伸(或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把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上,物体越重,把弹簧拉得越长,弹簧的拉力也越大。实验表明: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公式表示为,其中是比例常数,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劲度系数跟弹簧的长度、材料、粗细等都有关系。弹簧丝粗的硬弹簧比弹簧丝细的软弹簧劲度系数大。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有它的适用范围。物体形变过大,超出一定的限度,上述比例关系不再适用,这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适用。弹性限度内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而在弹性限度外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1)弹簧测力计在正确测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弹簧的形变是 (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不能超过它的量程,这是为了避免超过弹簧的 ;
(3)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受力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4)一根弹簧,挂的物体时长,挂的物体时长,则挂的物体时长为 ,则该弹簧的原长为 ,劲度系数为 。
27.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情况来看,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其中有:
(1)车把龙头相当于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刹车时用力捏刹车闸,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摩擦,使自行车运行的 变小;
(3)车轮是圆的,转动部位安装有滚珠,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 ;
(4)骑车时坐上坐垫,坐垫会凹陷下去,是由于力能改变物体的 ;
(5)自行车的导向、驱动、制动系统利用了力能改变物体的 。
第4题
第5题
第9题
第15题
第14题
第13题
第12题
第11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一阶段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D D D D C B
11. 运动状态 相互的 重
12. 0.2 1.6
13. 竖直向下 铅垂线 地球
14. 竖直向上 3 不变
15. 省力 远 摩擦力
16. 静止 自行车 相对
17. 5.4 13.2N 3
18. 变速直线 = 108
19.20. 21.
22.(1) 必须 等于
(2)丁
(3) 错误 实验时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4)不一定
(5)a
23.(1) 平衡 右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2)2
(3) 变小 变大
(4)b
25.(1)
(2)时间
(3) 偏大 40.0 0.4
(4) 变速 C
25.(1)60N;(2)90N
解:(1)由 知道,物体的重力
(2)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
F×OB=G×OA
则此时的拉力
答:(1)重物的重力是60N;
(2)此时拉力F为90N。
26. 弹性 弹性限度 无关 18cm 10cm 25N/m
27.(1)省力
(2) 压力 速度
(3)摩擦力
(4)形状
(5)运动状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F
F
B
YG-100N
7
¥G(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座位号:____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物理
答题卡
中 考 准 考 证 号
缺考标记,由监考员用2B铅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 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
(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
)
(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4分)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
5.
、
、
;
16.
、
、
;
17.
、
、
;
18.
、
、
。
)
(
八年级——物理答题卡
第
1
页 共 2 页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9. 20. 21.
实验题(
本大题3小题,
7分+7分+7分
共
21
分
)
22. (7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
23. (7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
24. (7分)(1)
;
(2)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
) (
三
、作图题
(2+2+3分,共7分)
)
(
请不要在此区域做任何标记!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五、计算题(共6分)
25题
(6分)
: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2小题,6分+6分 共12分)
26. (6分)(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7. (6分)(1)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
;(4)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
)
(
请不要在此区域做任何标记!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八年级——物理答题卡
第 2 页 共 2 页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一阶段练习卷双向细目表
考查范围:6.1~7.2
题号 难度 知识点
一、单选题
1 较易 常见的长度及估测,常见物体的速度及速度的估测,重力的计算与估算,常见物体的质量及质量估算
2 适中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作用的相互性
3 适中 什么是力的三要素
4 适中 力作用的相互性
5 较易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及错误分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读数
6 适中 增大摩擦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减小摩擦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
7 较易 杠杆的分类,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模型
8 适中 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9 适中 根据s-t图像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v-t图像研究物体运动
10 较易 运用杠杆平衡原理进行计算,滑轮组的构成及优点
二、填空题
11 适中 力作用的相互性,重力的概念
12 容易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读数
13 较易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
14 适中 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大小
15 较易 增大摩擦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杠杆的分类,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模型,运用杠杆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16 较易 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判断参照物的选择
17 适中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读数,动滑轮绳端拉力及移动距离的计算,滑轮组承重绳子段数与绳端拉力、移动距离的关系
18 适中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作图题
19 适中 重力的示意图,滑动摩擦力的示意图
20 容易 滑轮组的连线问题,按照要求设计滑轮组
21 容易 力和力臂的作图
四、实验题
22 适中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注意事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结论,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改进
23 适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注意事项和错误分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结论和数据处理
24 适中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五、计算题
25 较易 重力的计算与估算,运用杠杆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六、科普阅读题
26 适中 弹性形变,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7 适中 杠杆的分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增大摩擦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减小摩擦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