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

考点1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
单选题
1.[2024年甘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相对应的是( )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 该溶液是酸溶液
B 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织物含蛋白质
C 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溴水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D 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 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
A.A B.B C.C D.D
2.[2024年湖南高考真题]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 用溶解、萃取、分液
B 提纯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 依次用NaOH溶液洗涤、水洗、分液、干燥
C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
D 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 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
A.A B.B C.C D.D
3.[2024年江苏高考真题]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溶液和溶液,消耗的溶液多 酸性:
B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性:
C 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pH,溶液pH大 结合能力:
A.A B.B C.C D.D
4.[2024年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
C 和中均分别加入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比碱性强
D 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A B.B C.C D.D
5.[2023年江苏高考真题]室温下,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有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是否有还原性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是否水解 向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能否催化分解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A.A B.B C.C D.D
6.[2023年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的是( )
选项 A B C D
目的 检验1-氯丁烷中氯元素 检验是否沉淀完全 制备检验醛基用的 制备晶体
操作
A.A B.B C.C D.D
7.[2023年山东高考真题]鉴别浓度均为的、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测定溶液 B.滴加酚酞试剂
C.滴加溶液 D.滴加饱和溶液
8.[2023年辽宁高考真题]下列鉴别或检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石灰水鉴别与
B.用溶液检验是否变质
C.用盐酸酸化的溶液检验是否被氧化
D.加热条件下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
9.[2022年重庆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不匹配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溶液和稀混合,得到沉淀,且生成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
B 将固体粉末加入过量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既体现碱性又体现酸性
C 将液体和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 水解性:
D 将红色固体加热,得到绿色固体,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热稳定性:
A.A B.B C.C D.D
10.[2022年海南高考真题]依据下列实验,预测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预测的实验现象
A 溶液中滴加溶液至过量 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B 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C 悬浊液中滴加溶液至过量 黄色沉淀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
D 酸性溶液中滴加乙醇至过量 溶液紫红色褪去
A.A B.B C.C D.D
11.[2022年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图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用萃取溴水中的 B.装置乙除去中HCl并干燥
C.装置丙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C.装置丁实验室制备
12.[2022年江苏高考真题]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还原性
B 向盛有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漂白性
C 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的氧化性比的强
D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核溶液pH大小 是弱电解质
A.A B.B C.C D.D
13.[2021年江苏高考真题]下列由废铜屑制取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除去废铜屑表面的油污
B.用装置乙在加热的条件下溶解废铜屑
C.用装置丙过滤得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发结晶获得
14.[2021年海南高考真题]一次性鉴别等浓度的三种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测定pH
B.焰色试验
C.滴加溶液
D.滴加饱和溶液,微热
15.[2021年湖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盛有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 向盛有少量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溶液,振荡 白色沉淀溶解
C 向盛有3.0mL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有气泡产生
D 向盛有2.0mL甲苯的试管中加入3滴酸性,溶液,用力振荡 紫色不变
A.A B.B C.C D.D
16.[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检验下列物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待检验物质 所用试剂
A 海水中的碘元素 淀粉溶液
B 气体 澄清石灰水
C 溶液中的 氨水
D 溶液中的 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A.A B.B C.C D.D
多选题
17.[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由下列事实或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事实或现象 结论
A 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草酸,紫色褪去 草酸具有还原性
B 铅蓄电池使用过程中两电极的质量均增加 电池发生了放电反应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
D 为基元反应,将盛有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该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也有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A项不符合题意;B.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类似烧焦羽毛的味道,若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味道,说明该织物含有动物纤维,含有蛋白质,B项符合题意;C.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会产生很多产物,如加热温度在170℃,主要产物为乙烯;如加热温度在140℃,主要产物为二乙醚;同时乙醇可在浓硫酸下脱水生成碳单质,继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的产物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乙烯,C项不符合题意;D.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的碱性无关,不能由此得出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解析: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用溶解、萃取、分液后,仍然溶在四氯化碳中,没有提取出来,A错误;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提纯乙酸乙酯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B错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反应到达终点时生成,是碱性,而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较小,故不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否则误差较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可以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在烧杯内壁产生微小的玻璃微晶来充当晶核,D正确。
3.答案:B
解析:为二元酸,为一元酸,等物质的量的和,消耗NaOH多,与二者的酸性强弱无关,A错误;溶液与溴水发生反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B正确;和均为白色沉淀,向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无法判断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何种物质,故无法比较、的溶度积常数的大小,C错误;溶液和溶液的浓度未知,所以不能根据溶液pH大小判断和结合能力的强弱,D错误。
4.答案:C
解析: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H的化合价由+1降低为0,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A错误;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也可能为AgCl或,故待测液中不一定含有,B错误;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而只可与酸反应,则的碱性强于的,C正确;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即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
5.答案:B
解析:先加新制氯水,会将溶液中的氧化成,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应直接加KSCN溶液,A不能达到探究目的;酸性溶液(紫红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为,自身颜色变浅或褪色,可用于检验的还原性,B能达到探究目的;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探究是否水解,应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变红,C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探究能否催化分解,应设置对照实验,即一组实验中加溶液,另一组实验中不加溶液,而不能直接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通过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进行判断,D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6.答案:A
解析:A.检验1-氯丁烷中氯元素,向1-氯丁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再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元素,故A错误;
B.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经沉淀完全,故B正确;
C.向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滴5%的硫酸铜溶液,制得新制氢氧化铜,且氢氧化钠过量,检验醛基时产生砖红色沉淀,故C正确;
D.硫酸四氨合铜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小,加入乙醇,析出硫酸四氨合铜晶体,故D正确。
答案为:A。
7.答案:C
解析:NaClO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为强碱,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浓度均为的NaClO、、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故测定溶液pH可进行鉴别,A不符合题意;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使酚酞试剂褪色,溶液可使酚酞试剂显红色,水溶液显酸性,滴加酚酞溶液呈无色,因此滴加酚酞试剂可进行鉴别,B不符合题意;NaClO能将氧化为,、与KI均不反应,只用KI溶液无法鉴别NaClO、、三种溶液,C符合题意;NaClO与饱和溶液不反应,二者混合无现象,与饱和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饱和溶液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气体,故滴加饱和溶液可鉴别,D不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石灰水与和都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A项符合题意;溶液变质有生成,KSCN与会形成红色物质,故可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是否变质,B项不符合题意;被氧化得到,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可以排除的干扰,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被氧化,C项不符合题意;加热条件下银氨溶液能与乙醛反应产生单质银,而与乙醇不反应,可以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D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溶液和稀混合,发生反应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A项不符合题意;将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只体现酸性,B项符合题意;将液体和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说明比容易水解,C项不符合题意;将红色固体加热,得到绿色固体和,说明的热稳定性小于,D项不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溶于NaOH溶液,A项错误;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B项错误;为可逆反应,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过量,黄色沉淀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C项错误;乙醇含有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D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在中的溶解度比在中的大,且不溶于水,故可用萃取溴水中的,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HCl极易溶于水,浓硫酸可吸水,故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若铁丝网发生吸氧腐蚀,则试管中压强减小,烧杯中的红墨水会沿导管上升,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收集的导管应插入倒立的试管底部,且收集的试管口不能用橡胶塞密封,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2.答案:D
解析:A项,向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现象,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被新制氯水氧化,能证明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B项,向水溶液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振荡,加热试管,溶液又恢复红色,能证明具有漂白性,不符合题意;C项,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将KI氧化成了,能证明的氧化性比的强,不符合题意;D项,没有给出醋酸和盐酸的浓度,故不能通过pH判断是弱电解质,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A.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铜屑表面的油污,故不选A;
B.铜、双氧水、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乙在加热的条件下溶解废铜屑得到硫酸铜溶液,故不选B;
C.装置丙过滤除去固体残渣,得到溶液,故不选C;
D.溶液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故D错误;
答案选D。
14.答案:C
解析:溶液显中性,溶液显酸性,溶液显碱性,可通过测定pH鉴别,A项不符合题意;溶液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溶液无焰色反应,可用焰色反应鉴别,B项不符合题意;溶液中滴加溶液无现象,溶液中滴加溶液也无现象,C项符合题意;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无现象,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微热,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鉴别,D项不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
B.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可与结合为,使减小,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因此白色沉淀溶解,B项正确;
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金属钠可发生反应:,有气泡产生,C项正确;
D.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因此溶液紫色变浅或消失,D项错误。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A项,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海水中的碘元素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不能使淀粉变蓝;B项,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可用品红溶液检验;C项,向含的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可以用氨水检验;D项,检验时应加入强碱溶液,将转化为,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17.答案:AB
解析:A.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草酸,紫色褪去说明被还原成无色,则草酸具有还原性,A项符合题意;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负极反应为,正负极质量都增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阴极反应为,阴、阳极质量都减小,B项符合题意;
C.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先生成AgCl白色沉淀,说明先达到AgCl的,但由于AgCl、的类型不相同,不能得出,事实上,C项不符合题意;
D.将盛有NO2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 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0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B。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年凌源市高中春季考试高一(25364A)数学答案

下一篇:2.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分层作业)(含答案)2024-2025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