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评估(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

江西省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评估
化学
说明:1.本试题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他位置无效。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Mg-23 Al-27 S-3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刘贺螭纽玉印雕刻 B. 熊形石嵌饰雕琢
C. 青铜编钟材料的冶炼 D. 刘贺夫妇奏牍写字
2. 唐朝《瓦罐煨汤记》中记载:“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蛊,天下奇香”。在众多汤品中,南昌瓦罐汤是赣鄱饮食文化中的一张名片。从微观角度解释很远就能闻到瓦罐汤香味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体积很小
3. 南昌县三江马蹄(学名荸荠),遐迩闻名。《本草纲目》中提到荸荠有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的作用。荸荠中含有钾、钙、铁、锌等。这里的钾、钙、铁、锌指的是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
4. 婺源石堨2024年9月被列入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石堨有蓄水和灌排能力,解决了山区和丘陵地带农作物种植时的引水难题。下列不能起到农业节水效果的是
A. 通过管道输水 B. 使用喷灌技术
C. 使用滴灌技术 D. 大水漫灌
5.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测溶液pH B. 用橡胶塞塞紧试管
C. 放置试管 D. 干燥CO2
6. 氡气这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氡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C. 氡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
D. 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2g
7. 2024年10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胰高血糖素样肽-1(化学式为C165H275N51O59)受体激动剂可缓解肥胖问题。下列有关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6:275
D. 由541个原子构成
8. 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如图是生产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X和Y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 尿素属于复合肥
9. 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微观探析: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 守恒观念: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分类观念:冰水混合物、不锈钢、洁净的空气都属于混合物
D. 模型与推理: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将稀硫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至过量
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D. 用等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_____。
A.复合材料:玻璃钢、不锈钢 B.人体中的微量元素:Zn、I
C碱:苛性钠、纯碱 D.合成材料:合成橡胶、_____
12.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是甲大于乙
C.将a点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D.t2℃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13. 科学的实验方案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点燃,闻气味
B 验证Zn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向氯化银中加入锌粒
C 除去碳酸钙中少量的氧化钙 高温煅烧
D 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 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 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探究其乐无穷。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填空。
(1)科技缔造生活,创新筑梦未来。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圆满完成海试回港。为我国航母提供动力的重油,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剩余的重质油,它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填一种)。
(2)彭泽龙宫洞钟乳倒悬,石笋擎天,姿态千万,让人目不暇接。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为龙宫洞一定增添神秘气氛,下列气体能做霓虹灯电光源的是_____(填字母)。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氖气
(3)赣皖联动,感受徽文化独特魅力。2024年11月26日~29日,“学习强国”省级平台走进安徽中国徽文化博物馆,感受徽文化的独特魅力。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代名家字画,古代字画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_____。
15.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泥沙 B. 食用油 C. 面粉 D. 食盐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氧化钙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温度都升高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3)室温下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发现B试管中固体消失而A试管中固体几乎没有溶解,由此可知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
(4)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⑤③④
ii.该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iii.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往烧杯加水时有水洒出
B.向烧杯中转移氯化钠时有撒落
C.用生锈砝码称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6.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生石灰漂洗。
(1)丝帛属于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烧灰时为使干木头燃烧得更旺,常把干木头架空,主要原因是_____;野炊结束后常用水将火浇灭,其原理是_____。
(3)取少量灰烬(主要成分为K2CO3)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其水溶液呈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灰烬可用作农家肥,它与下列哪些肥料不能混合施用_____(填字母)。
a.硝酸钾 b.硝酸铵 c.氯化铵 d.尿素
(5)“漂洗”过程中涉及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7. 某油脂厂废弃的催化剂中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采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NaAlO2的名称为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中所含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
(2)步骤③中H2O2的作用是_____;已知铁能与硫酸镍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金属Ni、Al、Fe三者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
(3)步骤④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步骤⑤需要进行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洗涤并干燥。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I.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选择装置作为收集装置,能说明氧气收集满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室可选用装置_____(填字母)作为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用装置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F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专家、实验测定等形式,对固体废弃物治理的相关知识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认识固体废弃物及其分类
【查阅资料】
①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
②按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固体废弃物。
任务二:明确固体废弃物处理原则
【查阅资料】同学们在网络上查询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是“三化原则”,即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讨论交流】
(1)利用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属于资源化处理,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是化学能→热能→_____。
任务三:了解某地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采访专家】同学们聆听了专家对该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和处理方法的介绍。该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尾矿、粉煤灰、高炉渣、锅炉煤渣等,可采取充填塌陷区、发电、制砖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
【实验准备】
(2)煤矸石经预处理后主要含SiO2(占61%,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Al2O3(占30%)和少量的Fe2O3、FeO及钙、镁的化合物等,可利用其制取Al(OH)3,需要在煤矸石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进行“酸浸”,“酸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同学们对“酸浸”后的液体中稀盐酸是否过量进行了验证。
【进行实验】
(3)填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酸浸”后液体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 _____ 酸浸后的液体中含Cl-
【反思质疑】
(4)小亮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稀盐酸是过量的。小华认为小亮的说法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
【实验改进】
(5)为验证稀盐酸是过量,同学们思考后改进了实验方案,其方案是_____。
成果分享】
(6)通过此次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设计了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宣传标语:_____。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 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100g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3)计算固体混合物中Mg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若加入的113.6g水在用量筒量取时是仰视读数,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理论值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
江西省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评估
化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题答案】
【答案】 ①. B ②. 塑料、合成纤维
【12题答案】
【答案】 ①. C ②. 65
【13题答案】
【答案】 ①. A ②. 加入适量水,观察溶解情况和温度变化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可再生 ②. 太阳能(合理即可) (2)D
(3)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5题答案】
【答案】(1)D (2)A (3)溶质的种类
(4) ①. C ②. ①② ③. AC
【16题答案】
【答案】(1)天然 (2) ①. 使干木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 ②.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3)碱性 (4)bc
(5)
【17题答案】
【答案】(1)Na+ (2) ①. 将硫酸亚铁转化为硫酸铁 ②. Ni、Fe、Al
(3)
(4)过滤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题答案】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3) ①. B ②.
(4)偏小
【19题答案】
【答案】(1)电能 (2)(或、)
(3) ①. 硝酸银 ②. 产生白色沉淀
(4)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铝、氯化铁、氯化亚铁等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5)取少量酸浸后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6)变废为宝,绿色发展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题答案】
【答案】(1)搅拌,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
(2)Na+、、
(3)由图可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11.6g,
设固体混合物中MgSO4的质量为
则固体混合物中MgSO4的质量为
答:固体混合物中MgSO4的质量为60%。
(4)小于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年宁夏中考数学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下一篇: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