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
化学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C A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D C
16.(1)
(2)a
(3)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的水溶液呈碱性
(4)②④
(5) NH3+HCl=NH4Cl 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试管口,若变蓝,可证明 4Fe(OH)2+O2+2H2O=4Fe(OH)3
17.(1) SO3 H2SO4 H2SO3 CD
(2) N2 HNO3 属于 10.9
18.(1) 验证SO2是否吸收完全 澄清石灰水 氢气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2) a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II
19.(1) H2O2
(2)金属还原、腐蚀保护(使用镁牺牲阳极进行阴极保护)
(3) NaClO+2NH3=NaCl+N2H4+H2O 防止发生副反应:2NaClO+N2H4=2NaCl+N2↑+2H2O
(4)Mg3N2+6H2O=3Mg(OH)2+6NH3
(5)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硫酸,若固体部分溶解,生成蓝色溶液,则固体的成分为CuO、Cu;若固体不溶解,则固体的成分为Cu
(6)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
化学 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全卷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就是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所呈现的各种艳丽的色彩,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被称为“黑金”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最新华为手机Mate30的芯片麒麟990主要原材料是硅
D.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2.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变稀(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碳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
C.浓硫酸在白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吸水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脱水性)
3.下列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反应 ②酸碱中和 ③浓硫酸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
B.在强碱溶液中:、、、
C.有存在的溶液中:、、、
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②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③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碳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④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⑤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硅制造光导纤维
⑥在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和所占体积相同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溶液与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显中性:
B.放入水中:
C.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D.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⑤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⑤③
C.②⑤④③① D.②④⑤①③
8.高纯硅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工业上制备高纯硅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②和③中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由步骤②和③中的反应可知,通过调控反应温度能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C.流程中的和可循环利用
D.步骤③中的可用焦炭代替
9.下列装置或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干燥氨气 B.排水法收集
C.验证反应是否有生成 D.验证非金属性:
A.A B.B C.C D.D
10.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吸热反应
C.金刚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转化为石墨
D.相同条件下金刚石与石墨分别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同
11.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溶液 溶液褪色 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有漂白性
C 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与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后不褪色 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变蓝,则一定含有NH
B.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则溶液中一定有CO
C.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一定有SO
D.用铂丝蘸取试样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试样中一定有Na+,不含有K+
13.处理某废气中的,是将废气与空气混合通入、、的混合液中,其转化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D.转化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离子只有
14.将25.6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整个反应过程中消耗总的物质的量为
A.1mol B. C.1.6mol D.1.3mol
15.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可能显强碱性
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和
C.原溶液中存在、、、
D.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C中用圆底烧瓶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为 (填“a”或“b”)。
(3)若观察到装置C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说明了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 (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5)向D中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玻璃片。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检验白烟中阳离子的方法是:收集少量白烟形成的固体于试管中 。
③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有:和 。
17.(14分)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可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C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②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③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的 会污染环境。
④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滴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D的浓溶液,迅速搅拌,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生成含有B的刺激性气味气体。上述实验现象表明D的浓溶液具有 (填字母序号)。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D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和C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则该硝酸的浓度为 mol/L(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8.(15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浓硫酸与生铁共热的反应并完成相关性质探究。
(1)有同学认为制得的SO2中可能混有杂质,为验证气体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①少量单质铁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装置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装置D中的试剂是 。
③实验中可观察到装置F中黑色固体变红,装置G中白色固体变蓝,可证明A中有 生成(填名称);装置H的作用是 。
(2)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验证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
②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取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II: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II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I、II或III)。
19.(14分)X、Y、Z、M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J均由该四种元素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省略。
已知:①A、B、C、G都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中A、G分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0e-,B、C分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8e-;D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②另取16.8gJ在真空条件下,控制温度350~400oC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F和8.96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A两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是 ;D的电子式是 。
(2)请写出金属单质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作用 。
(3)写出次氯酸钠与过量气体A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B在制备过程中,气体A需要过量的理由是 。
(4)写出F和G反应生成H和A的化学方程式是 。
(5)B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气体D和金属单质,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B与CuO反应后固体的成分(不考虑其他反应) 。
(6)写出J在已知②条件下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