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将50g20%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1% B.5% C.10% D.20%
2.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3.要使20 g 20%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20 g 水 B.加入10 g 水 C.加入10 g 食盐 D.蒸发掉10 g 水
4.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5.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20 ℃时氧气在101 kPa和0 kPa的溶解度
B.KNO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30%和15%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20 ℃时和80 ℃时KNO3的溶解度
6.如图是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由b→c需加入一定量的水
C.由c→a可加入适量硝酸钠固体 D.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7.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8.结合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t2在40~50之间
B.甲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
C.向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量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10.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将50 g甲固体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在乙醇和乙酸中,所需两种溶剂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0 ℃时所得甲的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乙酸>乙醇
C.t1 ℃时所得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t2 ℃该物质溶于两种溶剂所得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乙酸中有晶体析出
二、非选择题
11.20gKNO3完全溶于80g水中,所得溶液分为五等份。
(1)每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15g水后,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3)向第二份溶液中加15 g KNO3并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若将第三份溶液变为40%的溶液,可加热蒸发_______水。(无KNO3晶体析出)
(5)若想将第四份溶液变为4%的稀溶液,应该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KNO3。
12.“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其工艺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如表是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1)汲出的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7%)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晒卤”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滤卤”与过滤的原理相同,可除去__________杂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__。
(4)“煎盐”是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燃料加热卤水,其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写出“晒卤”和“煎盐”原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
13.网红产品“天气瓶”(如图1)的制作步骤如下:
I.将10g樟脑溶于40mL酒精,得溶液a(樟脑难溶于水);
Ⅱ.将2.5g硝酸钾和2.5g氯化铵完全溶于33g水中,得溶液b;
Ⅲ.将a、b两种溶液混合、加热、搅拌直至澄清;
V.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密封在玻璃容器内,即制得“天气瓶”。
根据上述步骤并结合图2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溶剂为__________。
(2)溶液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瓶内出现的晶体数量会随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该晶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推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14.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
(2)图2中,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观察到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试剂A可能是__________。
(3)图3中,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4)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m
③ 20 8 27.2
④ 20 10 n
①表中m=__________,n=__________。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15.新冠疫情期间,可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C2H5OH)消毒液进行消毒。如图为某品牌乙醇消毒液的标签。(纯乙醇的密度约为0.8 g/mL,水的密度约为1 g/mL)
(1)配制该乙醇消毒液需要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_______。
(2)该乙醇消毒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A 6.C 7.D 8.B 9.C 10.A
11.(1)20% (2)12.5% (3)50% (4)12.5g (5)400g
12.(1)不饱和 (2)提高卤水的浓度 (3)不溶性 烧杯、漏斗 (4)蒸发结晶 CH4+2O2CO2+2H2O (5)“晒卤”和“煎盐”都是将水蒸发;“晒卤”增大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煎盐”析出了晶体
13.(1)酒精(C2H5OH) (2)5:33 (3)硝酸钾(或KNO3) 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显著降低
14.(1)A (2)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3)减小 (4)①26 27.2 ②36g
15.(1)3∶1
(2)解:每100 mL 75%的乙醇消毒液中有75 mL乙醇和25 mL水,则100 mL该消毒液中乙醇的质量为75 mL×0.8 g/mL=60 g,水的质量为25 mL×1 g/mL=25 g,故该乙醇消毒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100%≈70.6%。
答:该乙醇消毒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