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学业水平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新课结束学业水平调研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时不得使用任何型号的计算器。
2.请将第I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全都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熟石灰变质 B. 铁的锈蚀 C. 氢气燃烧 D. 氢氧化钠的潮解
2.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巳升升”,其萌荫的外表蕴含满满的中式美好寓意,眉眼取自三星堆青铜蛇。下列有关青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纯净物 B. 硬度比铜小 C. 属于金属材料 D. 熔点高于铜
3. 以下物品不能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的是
A. 石蕊溶液 B. 试纸 C. 计 D. 传感器
4. 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五星红旗在月背成功展开。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属于不同种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面粉 B. 氯化钠 C. 硝酸钾 D. 小苏打粉
6.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来制烧碱
C. 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 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铟铱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7.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不变的是
A. 溶液中铜元素质量 B. 溶剂的总质量 C. 溶质质量 D. 溶液质量
8.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氧气的验满 B. 浓硫酸的稀释
C. 过滤 D. 给液体加热
9. 我国是中药大国,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它的主要成分是梓醇,下列关于梓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三个元素组成
B. 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
C.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
10. 如图是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已知柠檬酸具有酸的通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泡腾片可以预防坏血病
B. 该泡腾片溶于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 该泡腾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25%
D. 用热水溶解该泡腾片可能导致效用降低
11. 火星上存在针铁矿[FeO(OH)]和黄钾铁矾,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已知两种矿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黄钾铁矾[KFe3(SO4)2(OH)n]中n值为
A. 4 B. 5 C. 6 D. 7
12. 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A. 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烧杯壁发热,可推测中和反应会放热
B. 向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锌片,锌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可推测锌的活动性大于铜
C. 在物质燃烧的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
D. 向某化肥溶液中加氧氧化钙溶液混合加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推测该化肥中含
13. 5%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补充人体所需能量,“5%”不能表示
A. 葡萄糖质量分数 B. 每100g溶液中含5g葡萄糖
C. 葡萄糖的溶解度为5g D. 葡萄糖与水的质量比为5:95
14. 某溶液中只含有、、、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则溶液中和的离子个数比为
A. B. C. D.
15.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6. 大量排放的CO2造成了碳循环的失衡,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修复大气中 CO2,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升高
B. 将CO2压入地下实现碳封存,CO2分子间隔变小、运动停止
C. CO2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D. 江河湖海的水体吸收CO2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7.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中,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制备Fe(OH)3固体 用NaOH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NaCl中少量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停止后蒸发结晶
C 检验CO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D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8. 小丁同学发现H2和CO2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一般反应Ⅰ来制取甲醇(CH3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3:1
B. 反应Ⅱ前后的原子数量发生改变
C. 小丁同学想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D. 利用这两个反应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
19. 易拉罐主要以铝或铁作为罐体主材,设计以下方法区分罐体主材:将可乐罐和椰汁罐分别剪裁出质量、形状均相同的两片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同时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如左下图,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瓶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右下图(已知: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压强和单位体积内分子数成正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A. 由曲线可知,可乐罐主材是铁
B. 装椰汁罐的锥形瓶中溶液最终呈浅绿色
C. 反应结束后,可乐罐产生的氢气更多
D. 反应结束后压强均下降,说明反应放热
20. 已知,现有煅烧一段时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6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HCl,充分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实验中共产生8.8g
C. 剩余固体中和CaO的质量比为25:7
D. 煅烧前后的固体分别与足量稀HCl反应,两者消耗HCl的质量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氦气 ②活性炭 ③食醋 ④氢氧化钙 ⑤烧碱
(1)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________;
(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3)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的是________;
(4)家里的水壶常有一层水垢,可用________除去。
22.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水墨画,此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碳-14断代,中国的制陶工艺已有上万年的历史。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
(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烧制瓷器所用的黏土中含有氧元素、铝元素、硅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成语“钻木取火”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________。
23. 2024年5月,标志着新一代锂金属固态电池项目在常州金坛经济开发区正式落地。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锂粗制品中的主要杂质是氯化钠。
【查阅资料】与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①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②在范围内,是否可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和的饱和溶液?________(填“是”或“否”)。
(2)实验室对碳酸锂提纯进行如下实验:
①步骤Ⅱ、Ⅲ需要加热的原因:________。
②室温下,滤液X是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某同学将收集到的大量滤液X进行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写出该做法的目的和1条缺点:________、________。
24.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一种以菱铁矿(,含少量)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
已知:
①不溶于水和酸。
②是一种盐,微溶于浓在强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在催化作用下易分解。
(1)“酸浸”时将菱铁矿加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
①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措施中能提高铁元素浸出率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粉碎固体 B.适当加快搅拌速率 C.减小硫酸浓度
②测得滤液的为1,则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________。
③硫酸用量不宜过量太多,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氧化”后得到,“氧化”这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中的量对最终产率有影响。当“制备”步骤中的量过多时,会导致“转化”步骤中产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5. 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回收利用铝冶炼产生的废渣赤泥(含)的新方法,助力产业逐“绿”前行。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质量比)。
(2)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①以该方法处理某赤泥样品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据图计算,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铁的质量为______。
②我国每年产生赤泥约9000万吨,假设赤泥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30%,用新方法处理9000万吨赤泥,理论上可提取铁________万吨(写出计算过程)。
③传统方法通常使用还原,新方法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________。
26. 兴趣小组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装置利用和模拟工业制备,再制备供氧剂用于水产养殖。
I.和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取并收集,需选用的装置分别是________(填标号)。利用装置E干燥,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
(3)利用氯酸钾分解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Ⅱ.设计装置模拟工业制备,反应过程分两步进行,流程和部分装置如下:
注:R为液态有机物
(4)关闭,打开,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反应①。加热前需先通一段时间,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原因是________。检验装置内空气已排尽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
Ⅲ.制备供氧剂用于水产养殖
查阅资料后动手实践:往溶液中通入足量后加入溶液,保持充分反应,过滤、水洗并烘干后得到。
(5)原理分析:补充完整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供氧剂使用:水产养殖中,将放入水中会缓慢释放出为鱼类供氧,反应的另一产物属于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7. 学习小组开展“发热袋的模拟制作”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一:探秘发热袋的发热原理及使用方法
(1)市面上有一款发热袋被称为“掰掰热暖手宝”(如图所示),包装袋中盛有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和一块小铁片。
【查阅资料】溶液中溶质的量超过它的溶解度,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一般是较高温度的饱和溶液冷却形成的;过饱和溶液不稳定,如果搅拌、使溶液受到震动、或往溶液里投入固体“晶种”,溶液里的过量溶质就会马上结晶析出。
①醋酸钠的制取方法之一是用纯碱与醋酸溶液(主要成分为)反应制得,已知醋酸在溶液中电离产生和,写出纯碱与醋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使用“掰掰热暖手宝”时只要掰动小铁片,袋中的溶液受到震动会结晶,这个过程会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③“掰掰热暖手宝”可重复使用,方法:将用过的暖手宝放入开水中煮3-5分钟,其中的醋酸钠晶体全部溶解形成过饱和溶液,就可再次使用。由此推测,暖手宝的外包装袋应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醋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为________。
活动二:模拟制作简易发热袋
(2)兴趣小组认为制作简易发热袋时,配制合适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是关键。
①“合适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是指溶液结晶时________且持续的时间长,确保发热袋的功效。
②兴趣小组经过多次探究,发现配制合适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时醋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不超过。在时,某同学带的外包装袋能盛放水,要配成该温度下合适的过饱和溶液,理论上加入醋酸钠的质量m的范围为________(已知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
28. 自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铝粉、碳酸钠。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发热情况、含量测定等进行如下探究。小组测得发热包加水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左下图。
a-b段:反应一
b-c段:反应二________
c-d段:反应三
【资料卡片】碱石灰的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1)发热包成分探究
①写出b-c段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甲组同学提出用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检验发热包中是否含有铝粉,乙组同学否定了甲组同学的方案,原因是________,最后两组同学达成一致检验铝粉应用试剂________。
(2)发热包中的三种物质对发热有着怎样的贡献,是氧化钙在孤军奋战吗?小组同学在保证固体总质量相等的前提下,做了如下四组对比实验探究反应的热量变化:
实验 水
1 1 0 0 3 46 3 / /
2 0.5 0.5 0 3 76 4 / /
3 0.33 0
一直维持在起始温度
4 0.45 0.45 0.1 3 63 7 94 11
①实验3中应取________g。
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3,可知反应二会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③对比实验2和实验4,反应三放出热量比反应一________(填“多”“少”或“相等”)。
(3)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对发热包中氧化钙含量进行了测定: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称取发热剂放入锥形瓶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称得干燥管1的质量为;
c.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锥形瓶中________(填实验现象),关闭活塞;
d.________(填实验操作),称得干燥管1的质量为,且。
若要将此发热剂中的碳酸钠充分利用,发热剂中氧化钙的质量至少有________。
(4)实验反思
①使用发热包时禁止使用热水,防止________。
②测定氧化钙含量时,若打开活塞前未向装置中通入空气,会导致测定出氧化钙的质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新课结束学业水平调研化学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题答案】
【答案】(1)② (2)④
(3)① (4)③
【22题答案】
【答案】(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2)6 (3)O、Si
(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38.4 ②. 否
(2) ①. 为了获得更多的碳酸锂,防止氯化钠析出 ②. 不饱和 ③. 目的:可以得到更多的碳酸锂(合理即可) ④. 缺点:NaCl可能会析出(合理即可)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AB ②. H+、Fe2+ ③. 防止制备Na2FeO4时消耗较多的氢氧化钠,浪费原料
(2)
(3)Fe2(SO4)3的量过多会导致Fe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在Fe(OH)3催化作用下K2FeO4易分解,导致K2FeO4产率下降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5题答案】
【答案】(1)7:3 (2) ①. 2.58 ②.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赤泥中铁元素的质量=生成物铁的质量=
答:可提取铁1890万吨。 ③. 新方法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合理即可)
【26题答案】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AE ②. 浓硫酸
(3)
(4) ①. 氢气不纯时会发生爆炸 ②. 将燃着的酒精灯靠近b口,若发出的声音很小,则说明空气已排尽
(5)NH4Cl (6)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放热 ③. 耐高温且不渗漏 ④. 醋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2) ①. 放热量大 ②. 8.16 g < m ≤ 20 g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发热包中的碳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③. 氢氧化钠溶液##NaOH溶液
(2) ①. 0.67 ②. 吸收 ③. 多
(3) ①. 无气泡产生 ②. 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 0.56
(4) ①. 液体暴沸,溅出伤人 ②. 偏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四)(含解析)

下一篇: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