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B. 人的脉搏跳动次的时间约为
C.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 D. 考试专用排球的质量约为
2.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如图所示,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奏排箫时是靠排箫振动发声
B. 竹管参差不齐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 用相同大小的力,吹不同位置的竹管,发出的音调不同
D. 因为排箫是乐器,所以任何情况下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3.铜仁大峡谷,水质清澈透明,在湖上行船游览,“可看游鱼戏水,可瞧沃野盆地”,当我们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去抓鱼时,往往抓不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的( )
A. 直线传播 B. 漫反射 C. 镜面反射 D. 折射
4.如图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 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 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 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5.给自行车轮胎充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质量增大,密度增大 B. 质量增大,密度不变
C. 质量不变,密度增大 D. 质量增大,密度减小
6.关于体育中考中的各个项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颠排球的过程中手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篮球离开手前,球速逐渐增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捏紧实心球时实心球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游泳划水时,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7.利用频闪照相机能够在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自动拍照定位一次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是某次小明利用该照相机追踪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向右运动到达相同位置时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乙的运动速度越来越慢
C.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右运动
D. 从到,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之比为:
8.小敏用毛刷清洗家中的地垫,清洗过程中,毛刷水平向右移动,地垫始终保持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垫始终保持静止,所选参照物是地面
B. 地垫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
C. 毛刷受地垫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
D. 毛刷移动速度越快,所受地垫的摩擦力越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9.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______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体系,动摇了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
10.在百米赛跑中,以赛跑中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赛跑结束,终点计时员是通过______选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式,比较选手赛跑的快慢。在接力棒比赛中,接棒的运动员和交棒的运动员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要保持______,这样交接棒就会既准确又不影响跑步的速度。
11.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样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12.如图所示的无人机,搭载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在某景区进行航拍,拍摄景物时能在感光晶片上形成景物倒立、______的实像。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3.我们常说“油比水轻”是指油的______比水小。小明家里新买了一壶食用油,瓶上标有“”字样,小明用台秤称出壶内食用油的质量为,则该壶内油的密度为______。妈妈炒菜用去了,则壶内调和油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户外爬山,大家带了些矿泉水等物品。
细心的同学注意到矿泉水瓶盖侧面刻有凹凸不平的条纹,这样制作瓶盖的原因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______,增大了手与瓶盖间的摩擦力,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容易拧开瓶盖;
老师告诫同学们,在户外爬山时不能随意将没喝完的矿泉水瓶丢弃到草丛中,是因为盛有水的矿泉水瓶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如图甲所示,牙医利用内窥镜小平面镜观察牙齿的情况,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人眼通过内窥镜观察牙齿的光路图。
16.如图所示,小华在玩滑梯。画出小华下滑过程中受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7.用焦距为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应将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凸透镜的______上;
调节蜡烛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烛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的刻线处,光屏应适当向______选填“左移”或“右移”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相同。
18.小强想知道一盒果汁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把适量果汁倒入烧杯中,调节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则测量出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______;
把烧杯中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测量果汁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果汁的体积为______;
你根据上述测量数据,计算出果汁的密度为______;
请你评估上述小强的实验步骤方法,这里他测出的果汁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为了减小误差,可将上述实验步骤顺序调整为______。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每次实验都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验图乙中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
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甲和______选填序号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___;
小明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将图甲中的物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剩余一半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了,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这个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动,如图丁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向右匀速拉动长木板,此时物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20.在餐厅由机器人配送餐品可以提高送餐效率。如图示,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依靠声呐雷达装置实现避障和距离控制功能,此机器人空载时质量为,一次最多可以配送物品,行驶速度为,充满一次电最长可以连续行驶。取
声呐雷达装置发出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它的频率高于______。
该机器人满载时的总重力是多大?
若机器人满载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重力的倍,则机器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多大?
机器人充满一次电最多可以行驶多远的路程?
21.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利用碳纤维可以制造轻型自行车如图所示,这种自行车骑用时轻松快捷。
碳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及耐腐蚀等特性,碳纤维的密度______、强度______选填“大”或“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
一块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为,体积为。则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若图中碳纤维自行车车架的质量为,车架的体积是多少?
若用密度为的锰钢材料制作该自行车车架,车架的质量将增大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故A不符合实际;
B、人的脉搏跳动次的时间约为,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故C不符合实际;
D、考试专用排球的质量约为,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
【解析】解:
A.演奏排箫时是靠排箫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故A错误;
B.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所以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用同样大小的力,吹不同位置的竹管时,由于不同的管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正确;
D.排箫属于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干扰人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音,故D错误。
故选:。
演奏排箫时是靠排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竹管参差不齐是改变声音的音调,再用大小相同的力吹竹管,排箫内空气柱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任何干扰人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本题考查噪音的界定、声音产生的原因、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答案】
【解析】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
故选:。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
4.【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远视眼;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一些,这样像可以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
解决此题要知道远视眼的晶状体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来源于课本,表示远视眼成因的光路图,属于基础题目。
5.【答案】
【解析】解:给自行车轮胎充气过程中,轮胎内气体的量增大,所以空气的质量变大;
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增大。
故选:。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充气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判断空气密度的变化。
此题考查质量和密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正确、全面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基础。
6.【答案】
【解析】解:颠排球的过程中手感觉到痛,是因为颠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了作用力,同时,排球也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篮球离开手前,球速逐渐增大,篮球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变大,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捏紧实心球时实心球凹陷,实心球受到力的作用,实心球凹陷即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游泳划水时,人向后划水,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对人施加了向前的作用力,使人前进,所以,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D错误。
故选:。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通过体育运动的场景,考查了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有一定综合性。
7.【答案】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由图甲知道,每闪光一次,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也相同,则说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由乙图知,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在增大,则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由图可知,甲、乙向同一方向运动,第一个时间间隔时距离相等,速度相等,由于乙的速度越来越快,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左运动,故C错误;
D、从到,甲球的运动时间间隔为段,乙球的运动时间间隔为段,所以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比是:,从到,甲球和乙球的运动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比是:,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知,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之比为:,故D正确。
故选:。
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若间隔距离也相同,则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道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以甲为参照物,判断乙的运动方向;
由图分析出拍照的次数从而得到运动时间,路程相同,平均速度可用速度公式进行比较。
正确读取频闪照片上反映的物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照片上两个小点之间的间隙越大,说明速度越快,间隙越小,说明速度越慢。
8.【答案】
【解析】解:地垫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地垫是静止的,故A正确;
地垫始终保持静止,毛刷水平向右移动,地垫会阻碍毛刷向右运动,所以地垫给毛刷一个向左的摩擦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毛刷给地垫一个向右的摩擦力,故B错误,C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毛刷移动过程中,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方向、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度不大。
9.【答案】牛顿 爱因斯坦
【解析】解:牛顿是物理学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物理学上用牛顿的名字来作为力的单位;
爱因斯坦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故答案为:牛顿;爱因斯坦。
根据对著名物理学家的了解和对物理常识的掌握解答。
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10.【答案】运动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对静止
【解析】解:在百米赛跑中,以赛跑中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相对于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终点计时员是运动的;
在百米赛跑中,所有运动员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同的,即他们的路程是相同的。因此,裁判员可以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来判断他们的快慢,即用时越少的运动员跑得越快。
当两个人同向同速运动时,这两个人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这样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因此,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要保持相对静止。
故答案为:运动;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对静止。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得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当两个人同向同速运动时,这两个人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时,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1.【答案】音调 音色
【解析】解:当拧紧或放松琴弦后,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也就不同。因此不同的乐器它们发出的音色也不同,所以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分辨物体。
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调和音色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12.【答案】缩小 减小
【解析】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也就是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增大了物距,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故答案为:缩小;减小。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答案】密度 不变
【解析】解:我们常说“油比水轻”是指油的密度比水小;
该壶内油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由此可知用去了时,壶内调和油的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密度;;不变。
油的密度比水小;根据可得该壶内油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由此可知用去了时,壶内调和油的密度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密度的理解和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一般。
14.【答案】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会聚
【解析】解:矿泉水瓶盖侧面刻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拧开瓶盖;
因为没喝完的矿泉水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丢弃到草丛中容易引发火灾。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会聚。
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没喝完的矿泉水瓶,中间后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此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物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同学们要注意思考、积累。
15.【答案】解:光在平面镜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牙齿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牙齿的像的位置,连接像和人眼与平面镜交于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牙齿和入射点为入射光线,连接入射点和人眼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由于光在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所以牙齿和在平面镜形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先确定像的位置,连接像与人的眼睛确定入射点,可得反射光线,进一步得出入射光线即可完成光路。
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这是光现象中的重点。
16.【答案】解:小华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垂直于滑梯向上,摩擦力沿滑梯向上,力的作用点都画在小华的重心,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对处于下滑过程中的小朋友进行受力分析,在明确小车受到哪几个力的基础上,再画出各个力的示意图。
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属于基础题目。
17.【答案】主光轴 缩小 右移 投影仪
【解析】解: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应将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的刻线处,此时物距,根据,,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光屏应适当向右移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主光轴;缩小;右移;投影仪。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应将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18.【答案】水平 右 偏大
【解析】解: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按照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方法,体积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图甲中指针左偏,故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在乙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故此时烧杯和果汁的质量:,
故果汁的质量:;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果汁的体积;
果汁的密度:;
将烧杯中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内壁有残余,测得的果汁体积偏小,根据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为了减小烧杯内壁留有残液引起测量体积的误差,将顺序调整为。
故答案为:水平;右; ;;;偏大;。
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按照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方法,体积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将天平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对应的示数相加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由此读出果汁的质量,
由图丙读出果汁的体积;
根据密度的公式计算果汁的密度即可;
将烧杯中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内壁有残余,测得的果汁体积偏小;
为了减小烧杯内壁留有残液引起测量体积的误差,可以先测体积后侧烧杯质量。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体积的测量,密度的计算,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19.【答案】 压力 丙 越大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不需要 水平向右
【解析】解: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示数为;
如图所示,为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在实验图乙中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甲、丙两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相同,压力大小相同,丙测力计的示数较大,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可得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面积的关系时,应保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小红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虽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但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了一半,所以得出了不可靠的结论;
由图丁所示实验可知,拉动木板时物块保持不动,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实验时不一定匀速拉动长木板;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以长木板为参照物木块水平向左运动,因此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
故答案为:;压力;丙;越大错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不需要;水平向右。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不变分析;
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和摩擦力方向分析答题。
本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20.【答案】超声波
【解析】解:声呐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测量机器人到障碍物的距离,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该机器人满载时的总重力为:

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为:

由可得,机器人充满一次电最多可以行驶的距离为:

答:超声波;;
该机器人满载时的总重力为;
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为;
机器人充一次电最远可以行驶的距离为。
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
已知配送机器人满载的质量,根据求出满载时的总重;
根据机器人满载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倍,根据求出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
知道配送机器人的最大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求出机器人充一次电最远行驶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重力公式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性题目。
21.【答案】小 大
【解析】解:碳纤维的密度小、强度大,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
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碳纤维车架的体积:;
锰钢材料车架的质量:,
故车架质量的增大量:。
答:小;大;
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
车架的体积是;
车架的质量将增大。
碳纤维是一种密度小、强度大的新型复合材料;
根据求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根据求车架的体积;
根据求锰钢材料车架的质量,从而可得车架质量的增大量。
本题考查碳纤维材料的特点和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一般。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北省天门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2024-2025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