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测量是物理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测量方法对物理探究的结果至关重要。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2.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 经过,甲乙相距
【答案】C
【解析】【分析】
这是一道图象题,由物体的图象,我们可以求: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所用时间;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求物体的运动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定值,即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根据甲乙图象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
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快,由此判断甲和乙的速度关系;
由图象可知两小车在内的路程,由此可判断两小车的位置关系。
【解答】
A.由图象知,甲和乙的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经过,甲车路程为,乙车路程为,甲车在乙车的后方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秒,如果他在前秒内的平均速度为;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问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要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对应。
【解答】
百米赛跑的路程,运动时间,运动员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C。
4.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丁音调相同 B. 甲、丁音色不同
C. 甲、乙音色不同 D. 甲、乙、丙响度相同
【答案】B
【解析】A.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乙、丁的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从图像可知,甲、丁形状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从图像可知,甲、乙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 丙图: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后的单位应该是
D. 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
【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涉及到防止噪声的途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波的传播速度、响度的单位等多个知识点,考查比较全面,难度不大。
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声音越小,分贝数越小。
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可以比较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
A、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使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字后的单位应该是分贝,故C错误;
D、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相同时间内,上面物体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频率,上面的音调比下面的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C. 在段,该物质不放热 D. 在段,该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D
【解析】A.如图所示,段物质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从图像可知,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故B错误;
C.该物质从开始凝固,到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故C错误;
D.该物质点熔化结束,点刚要开始凝固,在段,该物质处于液态,故D正确。
故选D。
7.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
A.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从物理角度来看,月亮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他在地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答案】不是 直线传播
【解析】解: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故月亮本身光源;
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
故答案为:不是;直线传播。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
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形成像。
9.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西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______;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应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 减小
【解析】解:如图,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由平面几何知识:,而,
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光线朝正东的水平方向,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为,即,所以;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入射角增大,则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要解决此题,关键是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根据数学平面几何知识,找出与入射角的关系,分析解答本题中的问题。
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
本题中反射光线的方向是不变的,入射光线改变方向,入射角会变化,反射角也跟着变化,找到几何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0.一平面镜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与水平桌面成角,如图所示,小球以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的速度为 ,小球运动轨迹与它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夹角为 度。若平面镜被不小心打碎了未掉落,则小球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答案】
不会
【解析】球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球的像与球关于镜面对称,像的运动轨迹与球的运动轨迹也关于镜面对称,小球以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的速度也为。
由于球的运动方向与镜面成角,像的运动方向也应与镜面成角,如图所示,所以像的运动方向与球的运动方向垂直,即成角,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对称,平面镜破碎未掉落,不会影响像的大小和位置。
11.如图所示,通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看到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______镜,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平整光滑,能清楚地照出人眼的像,此像的大小与人眼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凸透 虚 不变
【解析】解: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手表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人眼的像,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人眼大小相同。
故答案为:凸透;虚;不变。
根据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12.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由于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答案】等大;发散;远离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当物距等于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使像推迟会聚。
【解答】
已知,则,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所以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推迟会聚成像,所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13.小明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测量过程中,当横梁恢复平衡时,砝码使用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
【答案】右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由图可知,天平的分度值为,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砝码的质量为,所以物体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右;。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按照“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侧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的原则调节;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
本题考查质量的测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容器的质量是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液体体积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答案】
【解析】第次实验和第次实验相比,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增加了,容器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增加的质量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多加的液体的质量;而此时液体的体积也从增加到了,即多加的液体的体积为,则液体的密度为
实验中液体的质量
故容器的质量
15.农业上需用密度为的盐水进行选种,现有某盐水样品的质量为,体积为。此盐水样品的密度为 ,为达到选种要求,应往样品加 选填“盐”或“水” 。
【答案】
水
【解析】解:已知:,,,,
盐水的密度,所以要加水。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加入水的体积为,
加入水后的总体积:,
现在的总质量:。
为了达到要求,则,
即:,
解得:。
故答案为:;水;。
根据告诉的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然后与要求的密度进行比较,若大于要求的密度,则要加水,若小于要求的密度则加盐。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可以结合水的密度推导出加入的水的体积,加入水后的总体积等于原来盐水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之和,由此可以表示出现在的总体积。
现在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质量与加入的水的质量之和,为了达到要求,现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即现在液体的密度等于要求的密度。由此即可求得加入的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分清改变液体密度时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6.如图所示,路引装置将路引投射在地面上,路引装置所成的是______、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和______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相同,路引装置与地面的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倒立 投影仪 大
【解析】路引装置是利用 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原理工作的,投影仪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地面相当于光屏,路引装置与地面的距离越大,即像距越大,物距越小,即所成的像也越大。
故答案为:倒立;投影仪;大。
【分析】
路引装置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17.“导弹灭火”技术可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如图所示,探测器上有两只眼:“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火源不明时,可用______发现火源,再用______精确测量到火源距离选填“激光”或“红外线”。
【答案】红外线;激光
【解析】解:当高楼内火源不明时,可用红外线发现火源,再用激光精确测量到火源距离。
故答案为:红外线;激光。
红外线夜视仪利用了红外线工作;
可以利用激光的反射探测距离。
知道红外线、激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解答此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8.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大小相等的蜡烛和。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拿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移去蜡烛,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
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等效替代法;
虚;
不变;
不变。
【解析】【解答】
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拿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移去蜡烛,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蜡烛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可知,蜡烛的像大小不变;
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未点燃;等效替代法;虚;不变;不变。
【分析】
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物像等大。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
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投影仪;右;不能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
由图乙可知,蜡烛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物距减小,像距会变大,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移动蜡烛至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0.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的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
如图所示。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取出小石块,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到达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
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
实验中量筒被摔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食用油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将另一个烧杯装满食用油,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测得的物理量写出该食用油的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用、、和表示。
【答案】平衡螺母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
【解析】解:托盘天平使用时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标尺上的分度值是,游码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因此小石块的质量是。
通过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得知石块的体积,由题意知,。
小石块的密度。
烧杯装满水后水的质量:;将另一个烧杯装满食用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则烧杯装满食用油后食用油的质量:,根据两杯液体的等体积性可知,,即,
因此食用油的密度:。
【分析】
托盘天平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使用前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左侧的零刻度处,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平衡。
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掌握替代法测体积的方法,石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
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根据计算石块的密度
烧杯装满水后水的质量等于,利用密度公式求烧杯的容积水的体积相同烧杯装满食用油的体积等于烧杯的容积求出烧杯装满食用油后食用油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食用油的密度。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1.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小刚骑车的速度
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小刚步行通过的路程
【答案】由图可知,在时为步行,在为骑车。小刚骑车的时间
,
小刚骑车的速度
;
全程的时间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步行速度
,
小刚步行通过的路程
.
答:小刚骑车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刚步行通过的路程为.
【解析】由图可知,在时为步行,在为骑车。小刚骑车的时间
,
小刚骑车的速度
;
全程的时间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步行速度
,
小刚步行通过的路程
.
答:小刚骑车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刚步行通过的路程为.
22.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因受场地限制,为节约空间,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小红检测视力。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则:
小红距离平面镜中视力表中像的距离是多少?
经过检查小红患的是近视眼,佩戴眼镜的度数是是焦距,单位是,若医生给小红配的是度眼镜,则该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答案】解:
视力表与镜距离为,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即视力表与它的像的距离为,
又由于小红在视力表前,所以小红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即小红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
,。
答:小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米。
该透镜的焦距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难度不大。
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
根据佩戴眼镜的度数是是焦距,单位是计算该透镜的焦距。
23.某品牌推出一款公路自行车,质量为。其中橡胶占总体积的,其余部分为铝合金,所用铝合金密度为的质量为。求:
铝合金的体积;
橡胶的密度;
若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密度为,求自行车的质量。
【答案】;;
【详解】解:由
可得公路自行车中铝合金部分的体积为
由题知,橡胶占总体积的 ,铝合金的体积为
解得自行车的体积为
橡胶的体积为
橡胶部分的质量为
橡胶的密度为
若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时
其质量为
则自行车的质量为
答:铝合金的体积是;
橡胶的密度是;
若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密度为,自行车的质量为。
【解析】;;
【详解】解:由
可得公路自行车中铝合金部分的体积为
由题知,橡胶占总体积的 ,铝合金的体积为
解得自行车的体积为
橡胶的体积为
橡胶部分的质量为
橡胶的密度为
若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时
其质量为
则自行车的质量为
答:铝合金的体积是;
橡胶的密度是;
若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密度为,自行车的质量为。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