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综合测试(答案) 2025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综合测试)——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墨子提出了“端”的观点,认为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便得到“端”。“端”相当于化学变化中的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原子团
2.2024年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20万朵栀子花空降长沙、武汉,栀香飘满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栀子花飘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 化学性质改变 D.分子之间有间隔
3.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铜 D.氯化钠
4.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水的气球吹起扎紧,然后将气球放入沸水至气球里面的水全部变为水蒸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球体积变大 B.气球内分子总数增多
C.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水分子的能量升高
5.钚为一种放射性元素,可用于核能发电。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核电荷数为94,则它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4 B.150 C.160 D.244
6.下列有关事实中,用“微粒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以后易把壶盖冲起——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夏天晒衣服干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7.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数字“2”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2O ③ ④ ⑤ ⑥
A.①和②中的“2”均表示两个氧原子 B.③和⑥中的“2”均表示化合价
C.④中的“2”表示两个钠离子 D.⑤中的“2”表示原子序数
8.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
B.氯化锆的化学式可能为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
D.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
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分解反应可能会有单质生成
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⑤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⑥
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氧化铝中也含有金属元素,则氧化铝是一种合金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离子是带电的一种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11.如图装置是用透明笔管和笔帽探究微粒性质的微型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和环保
D.用热纸巾捂住笔帽能加速实验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B.氧气()与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
C.Cu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种单质
D.水通电产生氢气与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1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少部分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生偏转——原子核带正电
B.固体很难被压缩——固体粒子之间没有间隔
C.未盖的酒精灯中酒精减少——分子在不断运动
D.盐酸和硫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溶液中存在不同的酸根阴离子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
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
③双手紧贴并倒转瓶口。
三步实验测得氧气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为MN段、NP段和段PR。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MN的变化过程,说明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曲线MN和NP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C.曲线NP和PQ相比较,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曲线PQ和QR相比较,说明Q点后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二、填空题(本题6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共有______种元素,①表示的微粒符号是______。
(2)图2中,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它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3)图2中,不能直接获取有关Na的信息是______(填选项)。
A.元素名称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4)图1中⑤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2中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蚀刻芯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甲、丙、丁均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思维方式。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处表示的是______,②处表示的是______。
(2)根据下图钠、镁、氯、钾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
②钠原子和钾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均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钠和镁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原子中______不同。
(3)我国某研究团队通过构筑原子级分散的钌催化剂实现高效氮气电还原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8.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水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3)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为,该反应中涉及自然界中的多种循环,除能量循环、水循环外,还存在的循环有_________(填一种)。
(4)高铁酸钾()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较稳定,受热时,易分解为氧化铁。氧气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
①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②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③保存高铁酸钾时,需注意的事项有 。
④高铁酸钾受热分解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
(2)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字母)。
(3)图2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_。
(4)图2中A、E表示的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5)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6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
20.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科技馆看到了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构成金刚石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填名称);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 ;
(2)青山绿水巨作《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都是来自天然矿石,其中3种矿石分别为孔雀石【主要成分为】、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赭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孔雀石中含有的原子团:________;(填一种即可)
②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3)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根据图1信息回答:
①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镓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
②如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参与反应的与两种微粒个数比是________。
③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混合物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沼气和空气 B.氮气和氧气 C.一氧化碳和氧气 D.氢气和一氧化碳
21.走进微观世界,探索微观奥秘。
(1)原子理论的发展让卢瑟福进一步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图1符合该模型的是______(填字母)。
(2)图2为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表示的是______。其中学过b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任写一个,用化学用语填空)。
(3)图3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与②的______(填“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相同。若n=5,则粒子③是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若m=18,则图3中化学性质稳定的微粒结构是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墨子提出了“端”的观点,认为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便得到“端”,“端”相当于化学变化中的粒子是原子。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栀子花飘香,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栀子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栀子花香。故选:B。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将盛有少量水的气球吹起扎紧,然后将气球放入沸水至气球里面的水全部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总数不变,分子能量升高,气球体积增大。故选:B。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A、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说法正确;B、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体积不变,故说法不正确;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D、夏天晒衣服干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的缘故,故说法正确。故选:B。
7.答案:D
8.答案:C
解析: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的数字为原子的质子数,由图可知,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化锆的化学式写为,选项正确;C、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为盐酸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选项正确,故选C。
9.答案:B
解析:①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除去化学变化,还可以分为电子和原子核等,故选项不正确。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正确。③分解反应可能会有单质生成,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正确。④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所以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正确。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均不变,分子总数可能不变,故选项不正确。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氧化铝是由铝、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铝中也含有金属元素,但是氧化铝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推理错误;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项推理错
误;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D、离子是带电的一种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等,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酚酞溶液与滴有浓氨水的棉花糖没有接触,但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B、浓盐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该实验为密闭装置,且使用的药品较少,则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和环保,该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因此热纸巾捂住笔帽能加速实验,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氧气和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Cu表示的含义有:①铜元素、②一个铜原子、③物质铜,又因为铜是单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答案:B
解析:A、a粒子带正电荷,少部分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生偏转,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解释正确。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粒子间有间隔,但间隔较小,故选项解释错误。C、未盖的酒精灯中酒精减少,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盐酸和硫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存在不同的酸根阴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1)四或4;
(2)Mg
(3)D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
解析:(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1中,共有四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①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表示氯离子,所以①表示的微粒符号是。故填:四或4;。
(2)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表示镁元素,元素符号是Mg。故填:Mg。
(3)图2中,能直接获取有关Na的信息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无法直接知道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故填:D。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镓元素、铝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3。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乙为Si,丙为,丁为。与Si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7.答案:(1)元素;原子
(2)7;失去;质子数
(3)
18.答案:(1)氢元素;氧元素
(2)水分子
(3)碳氧循环
(4)①具有紫色光泽
②+6
③防潮避热

19.答案:(1)离子
(2)CD
(3)AE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5)
解析:(1)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则①表示的是离子。
(2)CD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8,均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图2中,A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图2中AE表示的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5)当x=16时,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故答案为:
(1)离子;
(2)CD;
(3)AE;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5)。
20.答案:(1)碳原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①或 ②
(3)①69.72;失去;四 ②2:1 ③AC
21.答案:(1)C
(2)原子;
(3)质子数;原子;①③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东津实验中学(五四制)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湖北省荆州八县2024-2025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