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1-2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项目要求的。
1. 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 B. 用洗洁精清洗锅碗
C. 用食醋清理铁锅上的锈迹 D. 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杀菌
2. 2023年2月21日,诺贝尔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授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以表彰他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巨大贡献。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 废旧电池统一回收并填埋处理,减少重金属污染
B. 农业和园林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
C.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D 循环使用教科书,节约使用纸张
3. 钪(S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D. 钪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4. “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核酸检测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核酸是DNA和RNA的总称。胞嘧啶()是DNA初步水解的产物之一。下列关于胞嘧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 属于有机化合物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由13个原子构成
5. 下列图示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铝 B. 干冰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6.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锌粒
C. 加入稀硫酸 D. 收集氢气
7. 如图下列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或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B. 乙:通过该实验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丙:通过丙图中两校铁钉的生锈情况对比,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D. 丁:拉瓦锡利用金属汞测定空气成分实验,若实验中测得氧气含量偏低,其原因可能是汞含量不足
8. 图为某金属的部分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体为氧化铁
B. ②中金属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C中溶质为FeSO4
C. 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④中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工业上可以炼铁
9. 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D. 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 22:9
10.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气体,用冷而干燥的烧杯分别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C 去除CO2中的少量CO 直接点燃混合气体
D 检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1.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有如下反应发生①ZnCO3=ZnO+CO2↑、②C+2ZnO=2Zn+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2 B. 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C. ②反应中ZnO发生了还原反应 D. ②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12. 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 等质量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碳酸钙产生的CO2的质量较多
C. 对比分析点a、b可知,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D. 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产生的CO2的较多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为认识“84”消毒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如下:
材料1:“84消毒液”于1984年由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故称之为“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制作方法之一是将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棉纤维上的天然色素之间发生复杂反应,使其褪色。
材料2:“84消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见光或受热就迅速分解。84消毒液常用于医疗器械、餐具、地面等处的消毒。餐具消毒时,用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04%的消毒液浸泡,20分钟后用饮用水冲净即可。根据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1)“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______(写一条)。
(2)“84消毒液”______(填“能”或“不能”)对有色棉质衣物进行消毒。
(3)制作“84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84消毒液”保存方法是______。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a.待产生均匀气泡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让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置于桌面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如何验满:______。
15. 某废铜线中主要含有铜和锡(Sn)金属,采用如图流程回收金属铜和锡。
(1)将废铜线预先粉碎目的是_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理论推算,最后获得金属铜的质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废铜线中铜的质量。
(4)步骤②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16. 关于二氧化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
【任务1】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
(1)图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使用该装置时长颈漏斗需要______。
(2)B中需连接如图I、Ⅱ,为得到纯净的CO2,装置I、Ⅱ的导管口沿气体流动方向的连接顺序是______。
【任务2】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快慢的因素。
(3)为探究影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每组实验大理石质量相等,且均在反应开始后,就立即用排水法连续收集等体积CO2,表中“—”表示气泡太少,不再收集。
序号 反应物 收集一瓶气体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
盐酸浓度 盐酸体积 大理石形状 第1瓶 第2瓶 第3瓶 第4瓶 第5瓶 第6瓶
实验1 10% 70mL 小颗粒 8 9 10 12 14 19
实验2 块状 11 12 15 17 21 23
实验3 7.5% 70mL 小颗粒 10 13 13 15 17 26
实验4 块状 12 14 16 19 22 24
实验5 5% 70mL 小颗粒 14 18 19 32 63 —
实验6 块状 20 31 59 — — —
①该实验研究影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快慢的因素的______。
②对比表格中实验1和3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③每组实验均在反应开始后立即收集第1瓶气体,请阐述理由_____。
【任务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4)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CO2。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阅资料】
材料一: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材料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某离子的个数越多,则该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
材料三:Ca(OH)2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Ca2+和OH-。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Ca(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2+和HCO。
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17. 为探究铝和稀盐酸的反应,小明将稀盐酸滴入盛有21.6g铝箔的锥形瓶内,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向锥形瓶内滴入稀盐酸后,刚开始铝箔表面几乎没有产生气体,原因是______。
(2)实验结束后,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换算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2g,计算该铝箔中铝的质量分数。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项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题答案】
【答案】(1)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不能 (3)Cl2+2NaOH=NaClO+NaCl+H2O
(4)低温、避光、密封保存(合理即可)
【14题答案】
【答案】(1)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
(3)bac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15题答案】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Sn+CuCl2=SnCl2+Cu
(3)大于 (4)分解反应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cdab
(3) ①. 盐酸浓度和大理石形状 ②.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③. 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而每个实验均在反应开始后就立即收集第1瓶气体,收集的空气的体积一样多,且开始后立即收集更便于控制时间
(4) ①.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 ②. 生成的碳酸钙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 ③. 氢氧根离子的导电能力较碳酸氢根离子强
【17题答案】
【答案】(1)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与氧化铝反应
(2)解:设该铝箔中铝的质量分数为x
x=50%
答:该铝箔中铝的质量分数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