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5.1欧姆定律课件(共27张PPT)+分层训练含答案

(共27张PPT)
第五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 欧姆定律
情 境 导 入
第一节
欧姆定律
温故知新:
1.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 电阻表示导体 作用。
对电流的阻碍
电压
情 境 导 入
怎样才能使灯泡发光程度 变暗呢
新 课 探 究
第一节
欧姆定律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U
I
R
[猜想] 电流可能与电压成正比;电流可能与电阻成反比。
有什么具体关系?
I
U
R

[设问]
一、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该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具体关系?
电流同时受电压
和电阻两个因素
的影响。
议一议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确定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
具体做法:
(1)控制电阻一定,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控制电压一定,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探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验探究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如何保持电阻不变?
可以选用一只定值电阻。
2.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可以改变电池个数,
也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一)设计实验:
R
U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哪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
使用滑动变阻器方法更好,理由:
①操作简单,不需拆装电路,更加灵活。
②能保护电路,更换电池个数使电压成倍变化,容易烧坏电源或电表。
③可以选取任意数据,结论存在普遍性,也能减小实验误差。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选择实验器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实验电路图
R
6.记录数据
实验
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1
2
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7.注意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____ 位置;
●开关应处于_______状态;
●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_____接线柱;
●电压表、电流表的______选择要正确。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____ ____连接;
断开
最大
正负
量程
一上一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二)进行实验
2.保持电阻R 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R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1V、2V、3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并把数据填入表格。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结论: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U
I
=
常数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验探究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如何改变电阻?
可以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
2.如何保持电压不变?
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一)设计实验
U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保护电路。(2)改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从而控制电阻 R 两端的电压不变。
3.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4.设计实验电路图

10Ω
15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设计记录数据
15
3
10
2
5
1
电流(I/A)
电阻(R/Ω)
实验次数
U =_3_V
0.6
0.3
0.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在连接电路的基础上,怎样操作?
(1)电阻分别换用为 R = 5 Ω、10 Ω、15 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2V(或1.5V)不变,读出相应的电流值;
(2)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二)进行实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综合上面的两个结论,可以得到: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首先在19世纪初研究得出的。我们把它叫做欧姆定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基本公式:
公式中的符号意义及单位: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计算时,单位一定要统一后再代入公式计算。
I=
U
R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的研究发现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公式的拓展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题] 手电筒小灯泡上标有“2.5V 0.3A”字样,表示加2.5V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3A ,灯泡正常发光。试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解:由I=— 得到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 =—— ≈8.3Ω
U
R
U
I
2.5V
0.3A
应用:
课 堂 小 结
第一节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电路:
3.实验过程:
4.实验结论:
5.实验注意事项:电路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作 用……
V
A
R一定时,I与U成正比;
U一定时,I与R成反比。
课 堂 小 结
第一节
欧姆定律
二 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
I
U
R
=
U = I R
R =
U
I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欧姆定律
100Ω
0.15
100Ω
0.1
100Ω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欧姆定律
C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欧姆定律
  3.甲、乙分别接入电压比是2∶1的电路 中,已知它们的电阻比是2∶3,则通过它们的 电流比是(  )
  A.1∶1 B.2∶1 C.4∶3 D.3∶1
  据题意 U甲∶U乙= 2∶1 ;R甲∶R乙= 2∶3
  根据
  解得: I甲∶I乙= 3∶1
解:
D
I =
U
R课时分层训练(十四) 欧姆定律
知识点一 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
1.(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第1题图
A.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的电阻一定
B.滑动变阻器可以起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作用
C.实验的结论是电流跟电压成反比
D.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到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
解析: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由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导体的电阻一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使得电路中电流发生改变,从而起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故C错误,符合题意;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从而可以得到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24·临沂模拟)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图所示,电阻R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2.4 V不变。闭合开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第2题图
A.电阻R由5 Ω更换为10 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变大
B.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由5 Ω更换为10 Ω时,电流表示数会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为0,且电流表示数很大,则该电路开路
D.若想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应将滑片P向右移动
解析:实验中,当把5 Ω的电阻换成10 Ω的电阻后,根据分压原理,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要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时,由欧姆定律知电流表示数会变小,故A正确,故B错误;电流表示数很大说明电路是通路,且电路中电阻较小,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则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故障可能是R短路,电路不可能开路,故C错误;要使滑片P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题图知,滑片应远离下端接线柱,向左移动滑片,故D错误。
知识点二 欧姆定律
3.(2023·德州检测)下列关于欧姆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可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2023·天津中考)定值电阻R的U-I图像如图所示,当该电阻两端电压为3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A )
第4题图
A.1 A B.2 A
C.3 A D.4 A
5.(2024·宁夏银川期末)下列关于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导体中电流越大,说明导体电阻越小
B.导体中电流越小,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
C.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减小,通过导体的电流就会增大
D.对于同一导体而言,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错误;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越小,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小,故B错误;由欧姆定律I=可知,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减小,通过导体的电流就会增大,故C正确;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对于同一导体,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由电源提供,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故D错误。
6.(2023·枣庄检测)如图所示是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C )
第6题图
A.乙是小灯泡的I?U图像
B.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 Ω
C.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并联接在4 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是1.2 A
D.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串联接在 5 V的电源上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2 A
7.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 A,该定值电阻的阻值是 8 Ω,若它两端的电压增加4 V时,通过该定值电阻的电流为 1 A;若它两端无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0 A,此时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8 Ω。
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电源电压为3 V。
第8题图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 右 端。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两个电表示数均没有变化,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 开路 。
(3)排除故障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I?U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20 Ω。
【创新运用】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敏电阻是利用物体的导电率会随着外加光照的影响而改变的性质而制作的一种特殊电阻。光敏电阻在无光照的时候,其暗电阻的阻值一般很大,在有光照的时候,其亮电阻的阻值变得很小,两者的差距较大。
(1)光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 外加光照 的影响而改变。
(2)如图所示是小明为某地下停车场设计的烟雾报警器的简化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光敏电阻。当电路中的电流减小至某一数值时,报警器开始报警。当有烟雾遮挡射向光敏电阻的激光时,光敏电阻R的阻值将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要使该烟雾报警器在烟雾浓度更低时也能报警,R0应选用 更大 (选填“更大”或“更小”)阻值的电阻。
第9题图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年新高考化学试题01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