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酸和碱反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6月天气非常炎热,饮品很是畅销,下列饮品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
A.苏打水 B.柠檬汁 C.苹果醋 D.矿泉水
2.碱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是因为碱溶液中含有
A.氢离子 B.金属离子
C.氢氧根离子 D.水分子
3.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4.化学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碳在氧气中接触的氧分子更活泼
B.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两溶液中都含有
C.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实质是和生成
D.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稀盐酸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酸根离子不同
5.室温下,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测得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表(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B.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溶液pH逐渐增大
C.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加入盐酸体积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6.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则含氢离子的物质都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酸雨的pH<7,则pH<7的降雨都是酸雨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的溶液中滴加的稀盐酸
B.用直流电电解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固体
8.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叶脉书签 B.酸与指示剂作用 C.洗涤剂洗餐具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9.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图1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 ;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B.图2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肯定不可行的是______;
A.无色酚酞试液 B.氯化钾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镁固体
(4)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会使测得的pH (填“偏大”或“偏小”)。
(5)甲组同学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出现了一些意外,实验时将A中药品滴入烧杯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科学探究题
10.为深度学习酸的有关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1)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①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序号)。
②试管C中,可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为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
③写出F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把稀硫酸换为稀盐酸,该试管内能否发生反应 (填“能”或者“否”)。
(2)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实验开始后将溶液M缓慢地全部注入烧杯内如图1,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2。
①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M是 。
②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呈现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③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④c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写化学式)。
四、填空与简答
11.酸碱中和反应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和 。
12.中和反应的综合与运用:
(1)人的胃里有 。这种胃酸过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缓解病痛。其化学原理为 。
(2)如何改良酸性结板的土壤 。
(3)被蚂蚁、蚊子等昆虫的叮咬时很痛应该 。
13.看图回答问题:
(1)图A中的换成,则能得到的离子是 和 (填离子符号)。和两种不同的酸溶液都含有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所以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性质,试从图C分析原因: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 (填离子符号)。举例说明两者性质的相似性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从微观探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
(2)在如图所示的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微粒是 (写出微观粒子的符号);写出图中发生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15.某校同学进行“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践活动,测定校园内空地的土壤酸碱度。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取样:各小组按照要求,采集土壤样品。
处理土壤样品:各小组分别用托盘天平称取18.0g土壤样品并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90mL蒸馏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倒入盛有土壤样品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土壤充分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液待用。
(1)①量取90mL水时选择的仪器是 (填“10”或“100”)mL量筒。
②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测定pH:各小组分别用pH计测定(2)中所得滤液的pH,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甲 乙 丙 丁
pH 5.6 6.2 5.6 5.7
(2)①根据测定结果,说明该空地土壤呈 (填“酸”或“碱”)性。
②实验反思:乙组同学测定结果与其他三组比较相差较大,同学们进行实验反思。
(3)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可能会造成测定结果pH偏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称量18.0g土壤样品
B.量取90mL蒸馏水
C.将量取得的水倒入烧杯
D.过滤土壤浊液
(4)分析结果:
①针对该校园地区土壤酸碱性,以下作物中,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 (填字母序号)。
植物 A.葡萄 B.芹菜 C.杏树 D.樱桃
pH 6.3~7.5 6.3~7.6 6.5~8.5 5.6~7.0
②芹菜营养丰富,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若要在该空地种植芹菜,可用 性的物质改良该空地土壤。
《8.3酸和碱反应》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C A D B D C
1.A
【详解】A、苏打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B、柠檬汁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C、苹果醋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解析】略
3.C
【分析】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详解】A、,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选项错误;
B、,由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选项错误;
C、,由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
D、,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单质与一种新的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从微观角度分析,氧气中氧分子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氧分子的含量,故A选项符合题意;
B、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是因为两溶液中都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OH-,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生成H2O,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酸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在稀盐酸中,氯化氢会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稀盐酸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是因为酸根离子不同,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A、由图知,当加入盐酸量为2mL至10mL时,溶液温度升高,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当加入盐酸的量大于10mL,小于20mL时,盐酸过量,溶液的温度下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不断消耗,溶液的pH逐渐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溶液温度下降,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先逐渐增大,温度下降后,溶解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当加入盐酸量为10mL时,溶液温度为最高点,可以判断该点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酸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但是含氢离子的物质不都是酸,如硫酸氢钠属于盐,故A错误;
B、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故C错误;
D、的降雨才是酸雨,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被消耗,pH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滴加稀盐酸,pH小于7,最后pH无限接近于2,但是不会等于2,也不会小于2,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即,则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本身含水,故水的质量从一定质量开始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由于稀硫酸中含水,故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加入,水的质量继续增加,只是增加幅度变小,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消耗了水,且该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结晶析出,故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溶液的质量增加,但是最后溶液的质量低于原来溶液的质量,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此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酸与指示剂作用,此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洗涤剂洗餐具,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过程中,酸和碱反生了中和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1)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2)B
(3)BC
(4)偏大
(5)
【详解】(1)图1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由图2可知,溶液一开始的pH,显碱性,说明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仪器A中溶液是稀硫酸,其溶质是硫酸,化学式为;
(2)A、由图2可知,b点溶液pH,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c点溶液pH=7,显中性,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3可知,e→f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显中性,稀硫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和稀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均不反应,不能验证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C、氯化钡和硫酸钠、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无论反应是否发生,均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验证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D、氢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向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镁固体,如果氢氧化镁固体不能溶解,说明稀硫酸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4)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会导致待测液被稀释、酸性减弱,则测得的pH偏大;
(5)实验时将A中药品滴入烧杯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0.(1) BE 红褐色固体逐渐消失,最终得到黄色溶液 Fe3+ 否
(2) 稀硫酸 碱性 氢氧根浓度一直减少,直到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 Na2SO4和H2SO4
【详解】(1)①稀硫酸和石蕊溶液不产生气体;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综上产生气体的有BE。
②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可观察到红褐色固体逐渐消失,最终得到黄色溶液;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Fe3+。
③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钡与稀盐酸两种物质的离子不具备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同时也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填:否。
(2)①由图2可知,烧杯中的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故实验是将稀硫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溶液M是稀硫酸。
②由图2可知,a点pH>7,溶液呈碱性。
③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溶液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浓度的变化。a点到b点氢氧根浓度一直减少,直到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
④c点pH<7,此时溶液呈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则c点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质是Na2SO4和H2SO4。
11. 氯化钠 水
【详解】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故答案为:氯化钠;水。
12.(1) 盐酸 Al(OH)3+3HCl=AlCl3+3H2O
(2)向土壤中施加熟石灰
(3)涂抹稀氨水等
【详解】(1)人的胃里有盐酸,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缓解病痛,是因为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2)改良酸性结板的土壤,可向土壤中施加熟石灰,以中和过多的酸;
(3)被蚂蚁、蚊子等昆虫的叮咬时很痛,可涂抹碱性溶液,如稀氨水、肥皂水等碱性溶液等。
13.(1) H+ Cl- H+
(2) OH- Ca(OH)2+2HCl=CaCl2+2H2O(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NaCl+HCl=NaCl+H2O(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详解】(1)酸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图A中的H2SO4换成HCl,则能得到的离子是氢离子和氯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H+和Cl-。HCl和H2SO4两种不同的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性质,从图C分析原因: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性质,都能和酸反应,如稀盐酸,氢氧化钙和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H2O,氢氧化钠和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14.(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 Zn、Cu2+ 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铜原子
【详解】(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硫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2)由图B可知,反应为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原子变成锌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硫酸根离子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微粒是Zn、Cu2+;
金属和盐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盐溶液中不活泼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金属原子,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本质为: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铜原子。
15.(1) 100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2)酸
(3)A
(4) D 碱
【详解】(1)①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并且选取的量筒的原则为:所选量筒的量程要等于或略大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故量取90mL水时选择的仪器是100mL量筒;
②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2)①土壤的pH<7,呈酸性。
(3)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而图中为左码右物,且使用了游码,会使实际量取的土壤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液的酸性偏弱,则pH会偏大,A选项正确;
B、俯视量筒,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会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溶液的酸性偏强,pH会偏小,B选项错误;
C、将量取的水直接倒入烧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或顺着烧杯壁倒入,有可能会把水溅出,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溶液的酸性增强,pH值偏小,C选项错误;
D、过滤土壤浊液,正常操作,不会影响结果,D选项错误。
故选:A。
(4)①校园地区土壤呈酸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种植樱桃所需的土壤为酸性或中性,而葡萄、芹菜、杏树所需土壤为酸性、中性或碱性,不一定适宜种植,故选D;
②种植芹菜所需的土壤pH为6.3-7.6,需改良酸性土壤,通常用碱性的物质。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