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物质溶解的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啤酒内有一定量的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B.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2.在配制糖水的时候,发现杯子底部有剩余的蔗糖固体。小明建议加热杯中物质并用筷子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杯底剩余的蔗糖固体全部消失了。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搅拌可增大蔗糖在水中溶解的量
B.加热前溶液中的溶质比加热后少
C.加热前的糖水一定是该温度下蔗糖的饱和溶液
D.改变温度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析出
4.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D.将30℃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乙比甲析出的晶体多
5.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y)与时间(t)的关系为
A. B.
C. D.
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甲>乙>丙
B.t℃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丙>乙>甲
C.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蒸发结晶提纯甲
D.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可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饱和
7.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中达不到目的的是
A.加入硝酸钾固体 B.恒温蒸发溶剂
C.降低溶液温度 D.加同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
8.现有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15g,另外还有足够多的硝酸钾固体和水,要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30g,若要尽量多使用现有的两种溶液,则
A.还额外需要硝酸钾 B.还额外需要水
C.还额外需要硝酸钾和水 D.不需要额外的硝酸钾和水
二、实验题
9.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氢氧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若按正确方法操作,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此时应该 。
A、减少砝码 B、调节平衡螺母 C、减少氢氧化钠 D、增加氢氧化钠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4)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存放,在细口瓶上写上标签内容,从微观角度看,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用微粒符号表示)。
(5)若正确称量氢氧化钠,配制该溶液过程中,会导致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填序号)。
A.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B.量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C.砝码缺角
D.量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三、科学探究题
10.浩海中学化学综合实践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生活污水危害、净化、成分及污水处理厂的选址等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之旅。
任务一:调查污水危害及处理
【调查咨询】
(1)i.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害元素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生产,造成水体 ;
ii.污水处理厂的常见净水方法有曝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曝气即在阳光下暴晒,使水中溶解的气体逸出,曝气的原理是 。
任务二:设计与制作简易净水器
【设计目的】除去生活污水中的泥沙、茶叶、食物残渣、色素等杂质。
【材料准备】i.一瓶生活污水的水样;ii.大号饮料瓶、纱布、粗砂、细沙、活性炭等。
【设计制作】自制净水器及测试结果如下:
组别 测试结果
洁净程度 收回水的量(%) 净水速度(mL/min)
一组 好 >95 约为250
二组 中 >90 约为90
三组 差 >90 约为15
【交流讨论】
(2)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得出的结论为 。
(3)第三组将活性炭放在最上层,影响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原因是 。
四、填空与简答
11.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其中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1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丙物质的溶解度(选填“>”、“=”或“<”);
(2)t2℃时,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甲物质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3℃时,乙的饱和溶液中一定含有40g乙物质,此说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4)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2)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14.海洋是巨大的储水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Na B.Cl C.H D.O
(2)人类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以解决水资源危机。可利用 的方法进行海水淡化。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在40℃时,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则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15.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两者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 (填“甲”或“乙”)中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
(2)图2中P点的含义是 ;
(3)将温度由升高到,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 (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
《7.2物质溶解的量》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C D D B D B
1.D
【详解】A、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增大,而不是减小,A选项错误;
B、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而不是减小,B选项错误;
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而不是增大,C选项错误;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D选项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搅拌可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不能增大蔗糖在水中溶解的量,此选项错误;
B.加热前溶液中有剩余的蔗糖固体,加热后剩余蔗糖固体全部消失了,则加热前溶液中的溶质比加热后少,此选项正确;
C.加热前溶液中有剩余的蔗糖固体,则加热前的糖水一定是该温度下蔗糖的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D.改变温度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A。
3.C
【详解】A、温度相同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所以温度相同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也就是说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故说法错误;
C、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故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溶质晶体析出,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但没有晶体析出,而且还变为不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由图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曲线高于乙的溶解度曲线,则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20℃时,甲、乙溶解度曲线相交,则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所以20℃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则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选项正确;
D、饱和溶液析出气体的质量与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有关,选项中没有明确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所以将30℃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能确定两种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故选D。
5.D
【详解】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D选项图象与操作过程对应;
故选:D。
6.B
【详解】A、据图可知,t℃时溶解度甲>乙>丙。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A不正确;
B、据图可知,t℃时溶解度甲>乙>丙。则t℃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丙>乙>甲。B正确;
C、据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甲。C不正确;
D、据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达到饱和。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7.D
【详解】A、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溶质硝酸钾,至溶液不能再继续硝酸钾时,即可得到饱和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恒温蒸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水,使水减少至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液将为饱和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于溶液时处于不饱和状态,加同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由于没有多余的硝酸钾固体,所以溶液仍然处于不饱和状态,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30g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0g×20%=6g;20g15%的硝酸钾溶液中所含硝酸钾的质量为:20g×15%=3g;则还需硝酸钾的质量为:6g-3g=3g;故错误;
B、含3g硝酸钾需要4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3g÷40%=7.5g;则还需要水的质量为:30g-20g-7.5g=2.5g;故正确;
C、由AB可知,额外还需要3g硝酸钾、2.5g水,故错误;
D、由AB可知,额外还需要3g硝酸钾、2.5g水,故错误;
故选:B。
9.(1)玻璃棒
(2) 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 D
(3)18%
(4)Na+、OH-、H2O
(5)CD
【详解】(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按正确方法操作,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说明药品的质量小,故应增加氢氧化钠。故选D。
(3)该实验小组原计划所取氯化钠的质量=10g+5g+3g=18g;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即量取水的体积为82mL=82cm3,其质量为1g/cm3×82cm3=82g),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氢氧化钠在水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或Na+、OH-、H2O)。
(5)A、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不影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量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实际水的体积量取少,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砝码缺角,称得的氢氧化钠偏少,导致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D、量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量取的水偏多,导致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CD。
10.(1) 富营养化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细沙与粗砂的填充顺序影响净水效果或污水先通过粗砂净水效果好
(3)水中泥沙堵塞了活性炭上的小孔或泥沙破坏了活性炭疏松多孔结构
【详解】(1)i.大量氮、磷、钾元素进入水体,会使水藻等得到丰富的营养疯狂增长,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体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ii.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曝气即在阳光下暴晒,使水中溶解的气体逸出;
(2)一组中水先经过粗砂再经过细沙,二组中水先经过细沙再经过粗砂,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一组比二组净水效果更好,原因是:细沙与粗砂的填充顺序影响净水效果或污水先通过粗砂净水效果好(合理即可);
(3)粗砂是过滤掉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细沙是过滤掉较小颗粒的不溶性杂质,而活性炭是吸附溶解在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这些物质大部分以粒子的形式存在。第三组将活性炭放在最上层,水中泥沙堵塞了活性炭上的小孔或泥沙破坏了活性炭疏松多孔结构,影响了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11.(1) 增大 甲
(2)减小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根据图像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2.(1)<
(2)不饱和
(3)错误
(4) 乙 甲 丙
【详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在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
(2)t2℃时,甲的溶解度为20g,故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3)t3℃时,乙的溶解度为40g,表示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而不是乙的饱和溶液中一定含40g乙物质;
(4)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降低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t2℃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13.(1)>
(2)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2)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14.(1)D
(2)蒸馏(合理即可)
(3)
(4)36.6
【详解】(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89%=11%。故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D;
(2)把海水加热,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凝结成淡水。一次蒸馏不行,可以进行多次,所以可利用蒸馏的方法进行海水淡化。故填:蒸馏(合理即可);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即甲烷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由图可知,蒸发水的质量为10g时,开始析出晶体,蒸发水的质量为60g时,溶质完全析出,即该温度下,60g-10g=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3g氯化钠,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6g氯化钠,则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故填:36.6。
15.(1)乙
(2)时,硝酸钾、氯化钾溶解度相等
(3)能
【详解】(1)如图1所示可知:甲完全溶解,乙没有完全溶解,说明烧杯乙中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固体溶解度相等,图2中P点的含义是时,硝酸钾、氯化钾溶解度相等;
(3)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可知:烧杯乙中溶液为饱和溶液,时,烧杯甲中物质溶解度大于烧杯乙中物质溶解度,结合图2硝酸钾、氯化钾溶解度曲线可知:烧杯甲中是氯化钾,烧杯乙中是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时氯化钾完全溶解,将温度由升高到,硝酸钾肯定完全溶解,由②可知:时,硝酸钾、氯化钾溶解度相等相等,将温度由升高到,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能全部溶解。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