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电离平衡 练习 (答案)2024-2025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1电离平衡 练习
一、单选题
1.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C.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
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2.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A.BaSO4 B.Cu C.HCl D.Fe2O3
3.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均正确并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晶体和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烧杯壁变凉 该反应是放热的反应
B 快速压缩装有和气体的针筒,气体颜色变深 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的方向进行
C 常温下,分别测等浓度的醋酸和氨水的pH,二者的pH分别为2和12 常温下,和的电离常数相等
D 锌与稀硫酸反应,滴入少量溶液,反应速率加快 可起催化作用
A.A B.B C.C D.D
5.在0.10mol L﹣1NH3 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引起的变化是(  )
A.NH3 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NH3 H2O的电离常数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 D.溶液的pH增大
6.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醋酸 次氯酸 碳酸 亚硫酸
电离平衡常数(25℃)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通入NaClO溶液中:
B.少量的通入溶液中:
C.少量的通入溶液中:
D.相同浓度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
7.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 )、c(HCO )都减少,其方法是(  )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属于电解质
B.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C.硫酸铜晶体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所以硫酸铜晶体能导电
D.在任何条件下,电解质的电离都能完全彻底
9.由表格中的电离常数判断下列反应可以发生的是(  )
弱酸 HClO H2CO3
电离常数(25℃) K=3.2×10-8 K1=4.3×10-7 K2=4.7×10-11
A.NaClO+NaHCO3=HClO+Na2CO3 B.NaClO+CO2+H2O=HClO+NaHCO3
C.2NaClO+CO2+H2O=2HClO+Na2CO3 D.HClO+NaHCO3=NaClO+CO2↑+H2O
10.c(OH-)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若稀释后两溶液的c(OH-)仍相同,则m和n的关系是(  )
A.m>n B.m=n C.m1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HCN是弱酸的是(  )
A.常温下,同浓度的HCl和HCN溶液,HCN的pH值更大
B.pH=2的HCN溶液稀释100倍,pH约为3.6
C.用一定浓度的HCN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较暗
D.镁粉与稀硫酸反应,加入少量NaCN固体可以降低反应速率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促进醋酸的电离
B.SO2、NH3的水溶液均导电,但SO2、NH3均为电解质
C.0.1 mo1/ L氨水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D.分别中和等体积、浓度均为0.1 mo1/ L的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但所得溶液的pH不相同
13.pH=2的X、Y、Z三种酸的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是强酸,Y和Z是弱酸
B.稀释前的浓度大小为c(Y)>c(Z)>c(X)
C.稀释前电离程度大小为X>Z>Y
D.pH=2时,X、Y、Z都是稀溶液
14.图1为CO2与CH4转化为CH3COOH的反应历程(中间体的能量关系如虚框中曲线所示),图2为室温下某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两种微粒浓度随pH变化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H4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会断开C—H键,断键会吸收能量
B.中间体①的能量大于中间体②的能量
C.室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0-4.76
D.升高温度,图2中两条曲线交点会向pH增大方向移动
二、实验探究题
15.有浓度均为0.1mol L﹣1的盐酸、硫酸和醋酸三种溶液,试分析:
(1)若溶液的C(H+)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
(2)分别用三种酸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溶液的体积分别是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
(3)等体积的三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若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关系是   .
(4)可逆反应2Cl2(g)+2H2O(g) 4HCl(g)+O2(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Cl2的转化率   ;
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He,则HCl的物质的量   ;
③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加入He,则O2的体积分数   .
16.回答下列问题
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某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    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常温下将pH=2的盐酸10mL加水稀释到1L,则稀释后的溶液的pH值等于    ;
(3)已知在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2S H++HS-
向H2S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时,(不考虑温度变化)电离平衡向   移动,(填“左”或“右”),c(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向H2S溶液中加入NaHS固体时,电离平衡向   移动,(填“左”或“右”)c(S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     (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    m2。 (选填“﹤”、“=”、“﹥”)
17.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1)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 H2+I2 ;Ⅲ.2H2SO4=2SO2+O2+2H2O。
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1 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氨气等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都能导电,但是属于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NaCl在水中无需任何条件即可电离出Na+和Cl﹣,电离过程不是电流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NaCl是电解质但是NaCl晶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盐酸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导电,但是液态氯化氢中只有分子不能导电,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分析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答】A.BaSO4难溶于水,BaSO4加入水中以固体形式存在,故不选A;
B.Cu难溶于水,Cu加入水中以固体形式存在,故不选B;
C.HCl溶于水,HCl完全电离为H+、Cl-,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故选C;
D.Fe2O3难溶于水,Fe2O3加入水中以固体形式存在,故不选D;
故答案为:C。
【分析】加入水中,若要以离子形式存在,需满足本身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或能和水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3.【答案】B
【解析】【解答】A. 加水稀释后溶液体积增大,H+、CH3COO 结合机会降低,导致醋酸电离程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项不符合题意;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NaOH和氢离子反应导致溶液中c(H+)减小,平衡正向移动,B项符合题意;
C. 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HCl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导致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项不符合题意;
D. 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溶液中c(CH3COO )增大,平衡逆向移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c(H+)减小;
C. 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
D. 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溶液中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向氨水中加入氯化铵晶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NH3 H2O电离,则NH3 H2O电离程度减小,故A正确;
B.NH3 H2O的电离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溶液离子浓度增大,则导电能力增强,故C错误;
D.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NH4+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c(OH﹣)变小,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NH3 H2O为弱电解质,发生NH3 H2O NH4++OH﹣,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NH4+离子浓度增大,抑制NH3 H2O电离,平衡向逆向移动,以此解答.
6.【答案】C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O2+H2O=H2CO3,H2CO3 H++HCO ,所以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故A错误;
B、NaHCO3+NaOH=Na2CO3+H2O,所以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减小,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故B错误;
C、HCl+NaHCO3=NaCl+H2O+CO2↑,所以通入氯化氢气体后,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减小,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通入氯化氢后溶液碱性减弱,所以氢离子浓度增大,故C错误;
D、Ca(OH)2+NaHCO3=CaCO3↓+H2O+NaOH,所以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后,碳酸氢根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沉淀,所以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碳酸根离子浓度都减小,溶液由弱碱性变为强碱性,所以氢离子浓度也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碳酸氢钠溶于水电离出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且存在电离平衡,HCO3﹣ H++CO32﹣,只要加入的物质和氢离子、碳酸根离子都反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可.
8.【答案】B
【解析】【解答】A.氯气是非金属单质,不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离子浓度大,所带的电荷数目多,导电能力强,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B符合题意;
C.硫酸铜晶体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但硫酸铜晶体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所以硫酸铜晶体不能导电,C不符合题意;
D.弱电解质溶于水,其分子可以微弱电离出离子,强电解质是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所以,电解质的电离不一定都能完全彻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B、溶液的导电性和离子浓度有关;
C、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态可以导电,固体状态不导电;
D、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9.【答案】B
【解析】【解答】A.HClO的酸性比碳酸氢根强,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故A不符合题意;
B.酸性H2CO3>HClO>HCO ,所以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只能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该反应可以发生,故B符合题意;
C.酸性H2CO3>HClO>HCO ,所以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只能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该反应不能发生,故C不符合题意;
D.次氯酸酸性比碳酸弱,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K1(H2CO3)>K(HClO)> K2(H2CO3),所以酸性H2CO3>HClO>HCO ,结合强酸可以制弱酸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答】加水稀释时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c(OH-)变为原来的 ,而氨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时,c(OH-)大于原来的 ,所以m故答案为:C
【分析】NH3·H2O是弱碱,稀释会促进NH3·H2O的电离,产生更多的OH-,故稀释后所得溶液,其pH变化较小。
11.【答案】C
【解析】【解答】A.同浓度的HCl和HCN溶液,HCN的pH值更大,说明HCN只能部分电离,能证明其是弱酸,故A不选;
B.pH=2的HCN溶液稀释100倍,pH约为3.6,pH变化幅度不到2个单位,则可证明HCN是弱酸,故B不选;
C.灯泡较暗能证明导电性较弱,由于HCN的物质的量浓度未知,不能证明HCN是否完全电离,故C符合题意;
D.镁粉与稀硫酸反应,加入少量NaCN固体可以降低反应速率,则氢离子浓度因生成HCN分子而减小,则可证明HCN是弱酸,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要想证明HCN为弱酸,只要证明HCN部分电离即可。
12.【答案】D
【解析】【解答】A.醋酸属于弱酸,加入少量醋酸钠,c(CH3COO-)浓度增大,抑制了醋酸的电离,A不符合题意;
B.SO2溶于水后生成电解质亚硫酸,亚硫酸电离产生自由离子所以导电,但是二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NH3溶于水后生成电解质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自由离子所以导电,但是NH3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氨水稀释时,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Kw不变,则氢离子浓度升高,C不符合题意;
D.中和等体积、浓度均为0.1 mo1/ L的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反应后溶质分别为NaCl、NaClO,前者为中性,后者水解显碱性,pH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结合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B.根据电解质的概念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C.稀释使得溶液中c(OH-)减小,结合Kw=c(H+)×c(OH-)分析;
D.所得溶液中NaClO溶液存在ClO-的水解;
13.【答案】A
【解析】【解答】A.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电离,pH=2的三种酸,稀释1000倍后,如果该酸是强酸,则稀释后溶液pH=5,如果是弱酸,稀释后溶液的pH<5,根据图象知,稀释1000倍,X溶液的pH=5、Y和Z溶液pH小于5,所以X是强酸、Y和Z属于弱酸,故A符合题意;
B.pH相等时,弱酸浓度大于强酸,所以Y和Z浓度大于X,根据图象知,刚开始稀释时,Z的pH减小、Y的pH增大,说明Z是浓溶液、Y是稀溶液,则三种酸浓度大小顺序是c(Z)>c(Y)>c(X),故B不符合题意;
C.强电解质X完全电离,Y和Z部分电离,溶液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小,所以稀释前电离程度大小为X>Y>Z,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B知,pH=2时,X和Y属于稀溶液,Z属于浓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弱酸稀释了10n倍时,若pH增大了n,说明该酸为强酸,若若pH增大小于n说明该酸为弱酸。
B.pH相等时,弱酸浓度大于强酸,所以Y和Z浓度大于X,根据图象知,刚开始稀释时,Z的pH减小、Y的pH增大,说明Z是浓溶液、Y是稀溶液,则三种酸浓度大小顺序是c(Z)>c(Y)>c(X)。
14.【答案】D
15.【答案】(1)b>a>c
(2)a=c=2b
(3)a=c= b
(4)减小;不变;增大
【解析】【解答】解:(1)硫酸和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则c(H+)=c(HCl)=0.1mol/L,c(H+)=2c(H2SO4)=0.2mol/L,c(H+)<c(CH3COOH)=0.1mol/L,所以它们的大小关系是b>a>c,故答案为:b>a>c;(2)三种酸的浓度相等,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盐酸溶液中的2倍,则完全中和物质的量均相同的三份NaOH溶液时,盐酸和醋酸需要的体积相等,需要硫酸的体积是盐酸的一半,所以需三种酸的体积大小关系是a=c=2b,故答案为:a=c=2b;(3)等体积等浓度的三种酸中,氢元素的物质的量2n(HCl)=2n(CH3COOH)=n((H2SO4),根据氢原子守恒知,生成氢气的体积大小顺序是a=c= b,故答案为:a=c= b;(4)①该反应的正方向为吸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逆移,Cl2的转化率 减小;故答案为:减小;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He,容器体积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对反应无影响,所以HCl的物质的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③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加入He,体积变大,反应物所占分压减小,平衡正移,则O2的体积分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分析】(1)硫酸和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则c(H+)=c(HCl),c(H+)=2c(H2SO4),c(H+)<c(CH3COOH);(2)酸碱中和时,氢元素的物质的量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3)根据氢原子守恒计算生成氢气体积的大小关系;(4)①降低温度,平衡逆移,Cl2的转化率 减小;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He,对反应无影响,所以HCl的物质的量不变.③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加入He,体积变大,反应物所占分压减小,平衡正移,则O2的体积分数增大.
16.【答案】(1)碱;CO32-+H2O HCO3-+OH-
(2)4
(3)右;减小;左;增大
(4)B;<
【解析】【解答】(1)纯碱的化学成分是Na2CO3,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Na2CO3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 HCO3-+OH-。
(2)pH=2的盐酸中c(H+)=10-2mol/L,因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稀释过程中盐酸电离的H+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溶液中c(H+)= =10-4mol/L,则稀释后pH=-lgc(H+)=-lg10-4=4。
(3)已知H2S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HS-,加入NaOH固体时发生反应H++OH-=H2O,溶液中H+浓度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因中和反应是完全的,故最后溶液中c(H+)减小。向H2S溶液中加入NaHS固体时,NaHS溶于水发生完全电离NaHS=Na++HS-,增大了溶液中HS-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H2S H++HS-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又因为溶液中HS-浓度增大,HS- H++S2-平衡向右移动,故最后溶液中c(S2-)增大。
(4)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实质都是H+与Zn的反应,而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盐酸中HCl完全电离,随着H+反应消耗,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所以醋酸中H+浓度减小的速度比盐酸中H+浓度减小的速度慢,即醋酸溶液中pH增大的速率比盐酸中pH增大的速率慢,所以B曲线是醋酸溶液pH变化曲线。由图像知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过程的pH都是由2增大到4,即H+浓度都是由10-2mol/L减小到10-4mol/L,又因盐酸与醋酸溶液体积相同,因此盐酸和醋酸开始时H+物质的量相等,反应结束时盐酸和醋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也相等,假定消耗的Zn质量相同,则盐酸与醋酸中反应消耗H+的物质的量相同,但醋酸的电离平衡要向右移动,反应结束时醋酸中H+物质的量比盐酸多,若要使盐酸与醋酸反应结束时H+物质的量相等,只有在醋酸中再加适量的锌以消耗掉比盐酸多出的H+,所以醋酸溶液中加入的锌多,即m1【分析】(1)纯碱溶液中存在CO32-的水解,使得溶液显碱性;
(2)盐酸为强酸,稀释10n倍后,溶液的pH增大n;
(3)加入NaOH后,与溶液中的H+反应,使得体系中c(H+)减小,结合浓度变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加入NaHS后,溶液中c(HS-)增大,结合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4)等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c(CH3COOH)>c(HCl),随着反应的进行,CH3COOH不断电离产生H+,因此CH3COOOH溶液中,pH变化较慢;
等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c(CH3COOH)>c(HCl),因此完全反应所需金属的质量,CH3COOH溶液大于盐酸溶液;
17.【答案】(1)c
(2)0.1 mol·L-1·min-1;64;b
(3)向右;b
【解析】【解答】(1)a.反应Ⅲ在常温下向左进行,故a项不正确;
b.SO2的还原性比HI强,故b项不正确;
c.根据盖斯定律Ⅰ×2+Ⅱ×2+Ⅲ得总反应:2H2O=2H2+O2,循环过程中消耗了H2O ,故c项正确;
d.根据总反应知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2 mol H2,故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2)由题干数据分析该反应:
,0~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I)= =0.1 mol·L-1·min-1,平衡常数K= =64,若开始加入HI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相当于先将HI加入到2 L的容器(达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一致,即HI的浓度、H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同),再将体积压缩至1 L,因为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所以HI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H2的体积分数不变,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加入HI的物质的量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故答案为:0.1 mol·L-1·min-1;64;b;(3)Zn与稀H2SO4反应,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向原溶液中加入NaNO3,Zn与H+、NO 反应不生成H2;若加CuSO4,Zn+CuSO4=ZnSO4+Cu,Zn与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若加Na2SO4,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若加NaHSO3, 消耗H+生成H2O和SO2,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向右;b。
【分析】若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建立等效平衡模型,则有利于对等效假设的有关问题分析(如转化率、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等)。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3 Plan My Day单词短语句子以及练习题(含答案)

下一篇: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浙教版)期末考试(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