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基础巩固专项训练:第一章 声现象(答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基础巩固专项训练
第一章 声现象
1.五音埙(xūn)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如图所示.吹奏时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是指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幅度 C.音色 D.音调
2.(2024苏州)如图,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边上,保持伸出桌边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3.(2024天津)如图是我国航空母舰上两位甲板引导员引导飞机起飞的情景.他们工作时要配戴防噪声耳罩,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4.抖空竹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宋代《梦梁录》中就有其详细记载.如图,空竹圆轮以竹木制成,其外侧开有若干方形哨口,哨口内有大小不同的气腔,因其转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又名“空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大
D.气腔内空气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5.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音调不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6.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图乙,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图丙,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闹铃声,说明闹铃不再振动
D.图丁,马路上的“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7.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8.如图所示,小明用纸盒、四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两根木板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橡皮筋古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橡皮筋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橡皮筋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响度很小的声音
C.改变两根木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轻拨和重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9.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10.在 50 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11.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人耳.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12.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由声源的 而产生的;在月球表面不能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探测距离,原因是
13.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殼(qìng)”,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C 5. B 6. B 7. C 8. C 9. C
10.信息 振动
11.空气 音色 超声波
12.3000 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13.振动 说话时,用手触摸咽喉处,会感觉到振动(或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溅起水花;或发声的音箱上的轻小物体在跳动,合理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第二中学2024-2025下学期3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7.8. 1 实数(1) 同步练习 (无答案)2024-2025青岛八年级下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