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中考120个易混易错点(答案)


中考120个易混易错点
1.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
2. 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4.凡是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3. 在做实验时,若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药品不超过该试管容积的1/3,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
5.一般情况下,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
6.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
7. 碳酸钙固体应该盛放在细口瓶中( )
8. 用托盘天平称量3.5g固体发现指针朝左偏,此时应该调节游码或加砝码( )
9.可用于加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烧杯、锥形瓶、量筒等。( )
10.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会观察到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
1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空气、冰水混合物。( )
12.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
13.铁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 )
14.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
15.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
16.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 )
17.硫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水,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
18.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
19.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
20.水中生物可以存活下来,说明氧气是易溶于水的气体。( )
2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
22.氧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23.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就要立即开始收集。( )
2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后要立即盖上玻璃片( )
2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以用铁丝替换红磷( )
26.氮气可以用来做保护气是利用的它的物理性质( )
27.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
28.若达到了稳定结构,则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 )
29.燃烧类的反应条件都写:燃烧( )
30.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放热( )
31.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
32.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
3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后,可以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
34.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
35.氧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
36.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 )
36. 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
37.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
38. 原子得电子可以形成阳离子( )
39.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40.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
41.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
42.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43. 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离子不是( )
44.热水瓶的瓶塞常常被冲开,是因为受热时分子的体积变大( )
45.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
46.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
47.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
48.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
49.离子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则所有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
50.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
5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 )
5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电子数( )
53. 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
54.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55. 钠离子和钠原子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
56. 液氧变为氧气的过程中,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种类也发生了改变( )
58.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
59.明矾吸附杂质和活性炭吸附杂质的原理是一样的。( )
60.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名前四:氧、硅、铁、铝( )
61.汞是非金属元素( )
6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8g( )
63.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
64.氧离子比氧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
65.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
66.自来水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 )
67.电解水时,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由氢、氧原子构成。( )
68.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6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又叫分子式。H2O、O2、KCl是可以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O、N、Fe都不能表示物质的化学式。( )
70.H2O2既可以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1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
7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物理性质相同。( )
72.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
73.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O( )
74.金属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非金属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
75.CO2和H2O2中都含有氧分子( )
76.健康饮食之一提倡“低钠盐”。低钠盐中的“钠”是指钠单质( )
77.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78.Mg2+中数字2的含义是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
79. H2O中数字2的含义是2个氢原子( )
80.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
81.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6HCl===2FeCl3+3H2↑( )
8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83.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
84.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85. 将CaO加入水中,温度明显升高,说明溶解放热。( )
86. 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87. 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 )
88. 加水稀释后,溶液pH一定变大。( )
89. 酸雨的pH < 7,则pH<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
90. 碱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
91. 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
92.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93. 所有盐溶液均呈中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94. 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
95. Ca(OH) 溶液与NaOH溶液都能与CO 反应,都可用来检验CO2。( )
96.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97.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98. 氢氧化钠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99.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都会变大。( )
100.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
101.酸中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102.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10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
104.加高炼铁厂烟囱,可减少空气污染。( )
105.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106.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
107.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都是碳单质。( )
108.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可在煤炉附近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109.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110.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 )
111.金刚石、生铁、氧化铁、磁铁矿都是金属材料。( )
11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纯金属。( )
113.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一定是金属。( )
114.若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则所测得的结果一定偏大。( )
115.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则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116.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O2、CO2、NH3等气体。( )
1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大量水稀释,最终溶液的pH会小于7。( )
118.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涉及化学变化。( )
119.室内着火时应打开门窗让浓烟散出去。( )
120.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
答案
4.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燃烧的过程一定有新物种生成】
5. 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混合】
6. 凡是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不一定,如电灯发光】
7. 在做实验时,若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药品不超过该试管容积的1/3,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液体应取1-2ml】
5.一般情况下,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 )
【应该是体积分数】
8.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等】
9. 碳酸钙固体应该盛放在细口瓶中(×)
【碳酸钙固体应该盛放在广口瓶中】
8. 用托盘天平称量3.5g固体发现指针朝左偏,此时应该调节游码或加砝码(×)
【天平指针偏向左偏移,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9.可用于加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烧杯、锥形瓶、量筒等。(×)
【量筒不能加热】
10.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会观察到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应该是白烟】
1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空气、冰水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12.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但不能作燃料,没有可燃性】
13.铁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14.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氧气中燃烧为蓝紫色火焰】
15.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错,是物理性质】
16.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 × )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17.硫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水,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8.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应该先移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19.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0.水中生物可以存活下来,说明氧气是易溶于水的气体。(×)
【氧气不易溶于水】
2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22.氧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3.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就要立即开始收集(×)
【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开始收集】
2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后要立即盖上玻璃片(×)
【水下盖好玻璃片】
2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以用铁丝替换红磷(×)
【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6.氮气可以用来做保护气是利用的它的物理性质(×)
【作保护气室化学性质不活泼】
27.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是加快】
28.若达到了稳定结构,则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
【氦 最外层电子数为2】
29.燃烧类的反应条件都写:燃烧(×)
【一般写点燃】
30.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放热(×)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1.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由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由压强引起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32.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3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后,可以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
34.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验满放瓶口】
35.氧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氧气是不易溶于水】
36.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 × )
【高锰酸钾三种元素,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
44. 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三态分子间都有间隔】
45.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46. 原子得电子可以形成阳离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47.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48.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质子数不变,电子数改变】
49.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不一定,如: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氖原子】
50.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电子也带电】
51. 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离子不是(×)
【离子也可构成物质,如:氯化钠】
52. 热水瓶的瓶塞常常被冲开,是因为受热时分子的体积变大(×)
【分子体积一般不变,是分子间隔变大】
53.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54.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如:氢原子中子数为0】
55. 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中,质子数也可以小于电子数】
56. 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有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57. 离子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则所有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 )
【锂离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50.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7.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
【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58.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电子数(×)
【应为质子数+中子数】
59. 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60.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水有水分子构成】
61. 钠离子和钠原子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钠离子和钠原子的区别在于电子数不同】
62. 液氧变为氧气的过程中,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种类也发生了改变(×)
【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58.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低碳生活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63.明矾吸附杂质和活性炭吸附杂质的原理是一样的。(×)
【不一样】
64.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名前四:氧、硅、铁、铝(×)
【应为:氧 硅 铝 铁】
65.汞是非金属元素(×)
【汞是常温下的液态金属】
66.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8g(×)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
63.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温度一定,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
64.氧离子比氧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电子层数相同】
65.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66.自来水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
【没有蒸馏】
67.电解水时,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由氢、氧原子构成。(×)
【水有水分子构成】
68.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6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又叫分子式。H2O、O2、KCl是可以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O、N、Fe都不能表示物质的化学式。(×)
【稀有气体、金属,元素符号可以表示物质】
70.H2O2既可以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1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一个H2O2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7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物理性质相同。(×)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74.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一种溶剂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75.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O(√)
【离子标在右上角,化合价标在正上方】
74.金属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非金属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金属一般失去电子,非金属得电子】
75.CO2和H2O2中都含有氧分子(×)
【只有含有氧气时有氧分子构成】
76.健康饮食之一提倡“低钠盐”。低钠盐中的“钠”是指钠单质(×)
【指的是元素】
77. 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78.Mg2+中数字2的含义是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80. H2O中数字2的含义是2个氢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80.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该溶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81.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6HCl===2FeCl3+3H2↑(×)
【铁发生的置换反应生成FeCl2】
8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
83.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变】
87.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保证反应体系密闭就可以】
88. 将CaO加入水中,温度明显升高,说明溶解放热。(×)
【CaO溶于水温度明显升高,是CaO+H2O=Ca(OH)2】
89. 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87. 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
88. 加水稀释后,溶液pH一定变大。(×)
【中性溶液pH,酸性溶液pH增大,碱性溶液pH减小】
95. 酸雨的pH < 7,则pH<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酸雨的pH < 5.6】
96. 碱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NH3·H2O中不含金属元素】
97. 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98.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铵盐中不含金属元素】
99. 所有盐溶液均呈中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00. 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例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气体生成,属于分解反应】
101. Ca(OH) 溶液与NaOH溶液都能与CO 反应,都可用来检验CO2。(×)
【Ca(OH) 溶液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而NaOH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102.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103.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碳酸钠属于盐,其溶液中滴加酚酞也会变红色】
104. 氢氧化钠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105.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都会变大。(×)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氢氧化钙溶液中会生成碳酸钙的沉淀,所以质量会减小】
106.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一个】
101.酸中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
【例如H2O】
102.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
【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aCO3】
10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 )
【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104.加高炼铁厂烟囱,可减少空气污染。(×)
【加高炼铁厂烟囱,不能减少空气污染】
105.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没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
106.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60由C60分子构成】
107.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都是碳单质。(×)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都是混合物】
108.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可在煤炉附近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109.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110.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
【不饱和溶液变刚好变为饱和溶液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11.金刚石、生铁、氧化铁、磁铁矿都是金属材料。(×)
【金刚石、氧化铁、磁铁矿不是金属材料】
11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纯金属。(×)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合金】
113.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一定是金属。(×)
【石墨也能导电】
114.若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则所测得的结果一定偏大。(×)
【中性溶液不变,碱性溶液变小】
115.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则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如H2O】
116.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O2、CO2、NH3等气体。(×)
【不能干燥NH3】
1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大量水稀释,最终溶液的pH会小于7。(×)
【只能无限接近7,但不能等于、小于7】
118.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涉及化学变化。(×)
【石油的分馏中没有化学变化】
119.室内着火时应打开门窗让浓烟散出去。(×)
【室内着火不能打开门】
120.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燃烧不充分,故需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 广东省湛江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试题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下一篇:Units 1-2第一次月考(含答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单元模块检测试题